飨桑(390)

作者:沧海一鼠 阅读记录

“又不是不回来了,我等着你啊。”

吴老汉的声音也有些嘶哑,他忍了一忍,才没在两人面前滚下泪来。普济堂是好地方,老刘头去那里是享福的,他怎么都不能哭着为老伙伴送行,就好像他要一去不复返了似的,多不吉利。

刘老头没做声,只向他挥一挥手,意思是让他不要牵挂,然后就被刘铮推走了。吴老汉站在原地目送,他看着那辆“咯吱”作响的板车穿过原野曲折的小道,驶向对面章家的大宅,心中忽然翻滚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宅子上方炊烟寥寥,可是和宅子后方深山中腾起的那片浓烟相比,它简直就像一淙清澈的溪流。

那是章氏窑厂的所在地,它建在一片山坳中,远远看去像个长圆体,占地近万顷,窑工两千余人,常年弥漫着窑囱中冒出的烟火。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窑工们却依然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拉坯,吹釉,勾线、染色,一直到烧制。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架庞大的机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为这逐渐走向衰败的王朝贡献出历史上最后一点辉煌的印迹。

那个地方,和吴老汉所住的村落只隔着一片原野,可是短短的二三里路,他却觉得那里是他永远都到达不了的地方。

听说,朝廷派下的督陶官前几日已经到了,随行的还有押运瓷器的官兵约摸五六百人,暂住在窑厂旁边的客栈中。他们来的那天,吴老汉曾远远地看过一眼,那些全副武装的军人们似琼枝一树,栽于黑山白水间,浑身流散着琉璃般的光彩。

他们是来押运太后寿诞的瓷器的。

朝廷筹银十三万两,下拨章氏窑厂,作为寿诞用瓷烧造经费。同时,宫里还下发一批纸样,包括十四大类、一百种花色,提前两年,经费、纸样全部到位,并着手烧制。终于在今年,再过上个把月,就要完工了。

吴老汉记得,先帝大婚的瓷器也是由章家烧制的,一是婚礼筵席用瓷,二是皇后的嫁妆用瓷,数量多达一万余件。

可是现在,瓷器还在,人,却已经去了。这世间种种变故坎坷,是连皇家也不放过的呢。

------------

第三章 畜生

吴老汉看着被烟火熏得灰蒙蒙的天,以及那嵌在天与地中间的一轮昏黄落日,摇着头笑道,“老哥呀,你也是有福之人,说不定还能亲眼见识到宫里的贡品,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

一月之后,押送瓷器的官兵离开了章氏窑厂,启程回京。上路那天,附近的村民们都聚集到村口,目送这只浩浩荡荡的队伍远行。几百驾马车上,堆满了大小各异的筒笼,里面装着用纸草包扎好的“大雅斋”。

大雅斋是太后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而作为瓷器的“大雅斋”,则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

当年先帝亲政后,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一直在寻找机会让太后退出权力中心。于是,以感恩皇太后为朝所作贡献为名,下旨重修圆明园,把圆明园辟为太后颐养天年之所,以示自己的孝心。

而老太后最喜欢的“大雅斋”是此次重修工程的重点。

同年正月十九日,圆明园正式开工重建。在圆明园开工重建的两个月后,内务府传办全天下官窑民窑烧造一系列的陈设及日用瓷器,并且下发了瓷器的画样。

如此过了两个月,各地都将自己治下官窑民窑所产瓷器上呈内务府,而内务府总管在一屋子琳琅满目的瓷器中转了一圈后,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放到一只荷塘鹭鸶纹缸上。

这只水缸敞口下折,深弧壁,假圈足,口沿一周饰墨彩回纹,内里施松石绿釉。外壁绘荷塘中荷花盛开,莲蓬饱满,三只鹭鸶两立一飞,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在一众瓷器中耀眼夺目。更重要的是,这位拍了一辈子马屁的内务府管事一眼便看出,它是完全依照太后的喜好烧制的。

因为,这口瓷器非常的女性化,与前几代皇帝所追求的莹素如银,皆兼青彩的精致唯美截然不同。

它地釉的色彩有粉地、藕荷地、明黄地、大红地、浅蓝地、翡翠地、豆青地等种,每一种都柔和得像缕春光。而且它并非完全按照画样烧制,太后生平酷爱花卉,可它上面的纹饰不是选取单一的花卉,而是由花和动物融合成更加充盈和饱满的主题。

最重要的是,它浓艳华丽得有点俗气,虽色泽绚丽,但看多了,难免会觉得饱了,撑了,目光在上面多流连一刻都是厌烦。

看似是一口瓷器,实则却像是一个花枝招展衣着繁琐的女人。

上一篇:人鱼之敌 下一篇:八声甘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