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824)

作者:冰婶 阅读记录

而她,就是那个受人嘲讽、鄙夷的小丑。

那种被人当做笑话的滋味儿,又来了......

太子妃和九福晋,这是合起伙来,想要搞事情,捧杀她啊。

谁不知道,大清朝这几年,到处闹饥荒。

就是因为朝中有人为官不为,搜刮民脂民膏。

所以,京城鲜少有人大肆操办喜事。

尤其是皇室,基本一切从简。

不少人对于富人,还有一种极度富仇的心理。

就连九爷几年前做买卖,做到当朝第一富翁的程度。

最后,都被康熙给掐断了财路。

更别说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朝代,大家对女人有着偏见。

认为女人做事不如男人,加之她一个皇子福晋做买卖......

众人会脑补,认为她在四爷跟前吹枕边风。

无非就是仗着四爷的名声,为自个铺路,敛财,走后门。

否则怎么可能,把买卖做的那般大。

又或者,他们会认为,一个皇家的媳妇,居然在外面抛头露面做买卖,成何体统!

就在这个时候,上首的康熙,原本还算温和的眸子。

在提及要害问题时,目光早就化成一道洞穿所有的利刃,直直扫向若音。

“老四福晋,此话当真?”

既然事情都发展到这个地步,若音也不躲避。

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起身,面向康熙。

并在心中安慰自己,九爷的财路不正,与她情况不同。

但她的财路,都是正当买卖,有什么好怕的!

她牵了牵唇,语气平静地道:“回皇阿玛,儿媳确实有开酒庄、百货行、以及客栈,但儿媳并不是京城第一富婆,更不是大清第一富婆。”

一番话,既承认了一些事实,又否认了莫须有的事情。

“朕记得......你曾经说过不懂做买卖,还亏得只剩一家酒庄了。什么时候......”康熙抬手,随意地指了指太子妃和九福晋。

第617章 福晋她读书少

“如她们所说这般,精通从商。”

这话翻译一下便是:当初说得那么差劲,现在却做的这么好,是欺君之罪!

听到这话,若音心中“咯噔”了一下。

康熙看似随意的问话,却暗藏另一层意思。

而那些妯娌们,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若音放在腰间的手,冒出了不少细汗,浸湿了她的手绢。

“皇阿玛,儿媳从前,确实不是做买卖的料,经过所有陪嫁庄子倒闭后,我才知道自个失败的地方,想着要把酒庄好好经营下去,没想到这样摸索下来,就对经商,掌握了经验和窍门,这才得以将买卖越做越好。”

古代的封建社会地位,一直都是按照士,农,工,商,依次排序。

商人,地位最是低下。

竟比农民和工人还要差劲。

甚至,商人的女儿都不能称作良家女子。

当然,如果一边从政,一边从商的不算。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代是农业社会,从秦朝直至清朝,无不强调以农为本。

这其中确有传统,和关于百姓温饱,甚至王朝稳定的考虑。

另外,都说无奸不商,很多商人唯利是图,不是东西。

他们靠着做买卖,又压榨底下的伙计,有的因此富可敌国。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了钱,他们就过着妻妾成群,帝王般的生活。

甚至,商人之间还互相勾结,拉帮结派。

这样的人,让朝廷又爱又恨。

爱的是他们能纳很多的税。

恨的是他们威胁到了皇权。

所以,很多封建朝代的商人,最后的下场都是被抄家。

不过,好在清朝就不一样了。

清朝的商人,几乎是所有封建社会中,飞跃式上升的突破点,是地位最高的时候。

因为当年多尔衮入关时,发布了提高商人地位的政令。

清朝的商人可以捐官,俗称买官。

否则的话,若音觉得自个,当真是跳进黄河都说不清了。

此时,上首的康熙没说话,只是用那种探究的目光,扫视着若音。

若音表面平静,可她的膝盖却有些发抖。

康熙探究的眼神,比四爷还要锋芒。

让她没来由的心虚,经受不住那样锐利的目光。

“你说说,经验和窍门是什么?”康熙那雷霆般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若音抿了抿唇,不曾想康熙会刨根问底。

与这样的帝王对话,她只觉得如履薄冰。

生怕一句话不对头,便招来横祸。

看似平淡的交谈,实则暗潮汹涌,需要她斗智斗勇。

沉思片刻后,若音如实道:“儿媳认为,从商讲究五大要点,初心、诚信、正义、勤俭、廉耻。”

只见康熙剑眉一挑,他只听过从商讲究诚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