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笔记(32)

作者:式甲 阅读记录

*********** ***********

元奚白

“二娘,娘明天就回去了。”

其实身体早就大好,但是娘不放心,方才留了这么久。

娘这个时候用这种语气同我说话,是要说她忍了两个月没说的话。

“你跟娘说实话,你跟安王,究竟怎么了?先前你昏迷时还寸步不离地守着,你醒了,他倒不进来了。不但今儿个,从你醒那会儿,我光看他在外头,这里面,他连脚都不敢踏进来。往后还有一辈子呢。你这究竟是跟他气什么?”

我解释不清我跟崔清的事情,自然也说不清那天在陈国公府的事,现在当然也说不清,我跟李济因何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我的娘,我虽然很想对你哭一哭说一说,但是我又如何能说?

我摇摇头。

我希望不要有人再问。事已至此,我既不想为自己说话,也不想为他说话。

“我听说,安王前一时很是宠幸一个歌妓?”

我摇摇头。

娘看着我,带着责备的目光。我知道她生气了。

“二娘,你从小就比其他人懂得多,论看时事,就是男子,也未必有你的眼光。什么话,说的都是多余。安王将来是什么分位上的人,你从嫁给他时就知道了。阿娘不指望你其它的了,阿娘就指望你开怀些。你还年轻,路还长。琴瑟和谐未必可想,能博得个相敬如宾,就已是难能可贵的了。”

*********** ***********

李济

山东诸州今年少雨,皇帝派我和给事中戴秉舆等往山东诸州慰抚。朝廷自开春以来引河水调旱,虽保住了一些粮食,但杯水车薪,流民北归,怎么吃得够?我在马上一边嗟叹一边惭愧。一路过去几个州县,多是如此。我们一边慰抚百姓,奏请朝廷调粮,一边到诸州县督促地方官员吏治劝农。如此才在山东呆了不到一个月,天天汗流浃背,肤如蜡灼。

天幸终于六月中开始下起雨来,虽只阵雨不大,却能稍解了六月的酷暑和旱情。我们就在这样下着不大的雨的阴黑天里到的清河县。

这清河县的现任县令,乃是当年的进士第一,谢格。

我们到县衙时全身被淋得湿透,叫门子通报,却说谢格不在,倒是谢格的夫人吴氏出来相迎。我们也只得道了扰,进去换洗。县衙甚破,只有一个苍头在内院伺候着,饭菜还是吴氏亲自带着一双儿女烧的。吃过饭,谢格也回来了,身材高壮仪表堂堂,却也跟我们一般晒得红黑红黑的。

“各位,下官等候多时了。”

“这是清河县新安置的流民户籍账册,正要奏请朝廷批准予以核准。”

戴秉舆接过来,说:“我们此次经山东各州县,生民贫敝,食不果腹,至有鬻男女者。但是到清河县,百姓殊无节俭之意,而竟也无旱荒之象,居然还能招抚流民,不知道县令是如何做到?”

谢格笑了笑,道:“其实今年的旱情并非十分严重,只是因为董乱之后,流民惶惶,不肯轻信朝廷,而诸州县没有或少有屯粮安置百姓,因此才多方延误。去年冬,关中大熟,谷麦价低,又因为北战,粮食北运十分方便,我便趁时屯了许多粮食在县里。入春时各地的本县的、非本县的流民来此定居,刚好用到这些粮食。因为前朝时多有豪族大家散居在清河,虽然势衰,仍有许多田地,至于流民一起,大族外迁,许多地都成为无人认领的荒地。我将这些土地丈量登记,凡愿到我县定居的外籍百姓,只要愿意参加水利劳作的,都按丁数给予田地,本县的百姓,想要多得田地的,也可以由此多得。河水北调,我将清渠凿宽,如此既可吸引商贸,也便于灌溉;到旱时,多钻深井,有的达三丈有余,但毕竟有清渠在,多少也能钻得出点水。百姓有粮可吃,有田可耕,自然安定下来,又因为灌溉较充足,因此收成较其它州县要好些。至于没有节俭之风,实在是吸引商旅的需要。若旱情久长,现在以商营利,可备非常之难;若入秋丰收,可以此兴文教,化风俗。”

一席话虽说得我十分感慨,但“去年冬天,朝廷正在遣使过江,你怎知流民会那么快北归?”

“而且据我所知,清河其时也没有多少公帑,你怎么会有钱屯粮呢?”戴秉舆道。

“去岁秋天我在京师,多闻朝廷上下对董温茂一事的议论,所以大胆猜测董乱之势终不能久,而遣使过江,其实正为解决流民之患,因此早做准备。至于钱……实不相瞒,当时县里剩下的,我全都用来屯粮了。因此各位见这县衙实在残破,也委实修不起。”

天人感应,那个晚上就下起瓢泼的大雨。

我睡在漏雨的后衙里,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似乎到半夜旧疾又犯了,头痛欲裂,模模糊糊听见谢家的小孩在哭。可是第二天起来,身上却什么事也没有,只有外面滴滴答答的下雨声。

上一篇:给病娇叔叔陪葬后 下一篇:种田南山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