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99)

作者: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第107章 余生如流水(一)

转眼到了太和四年。这几年,发生了很多事。女王用了好久才平复了伤心,外面的事情不需要她过问,她也没心思过问,只是仍会不时耳闻。外面仍是战乱不断,所幸传回来的皆是好消息。而宗室里,皇子曹穆又夭折了。目下天子膝下无子,实乃皇室一大不幸。不止如此,先帝的儿子曹礼也过世了,也没有留下子嗣。女王不由得感慨皇室人丁寂寥,想起当年还有传言文皇帝想立曹礼为嗣,幸亏只是传言,要不然现在还不知会是个什么情形。幸而当今皇上命大。

想起曹叡命大,女王就想起太和二年那一次曹叡御驾亲征。也不知道怎么着就传出谣言说皇上已崩,便有一众臣子想迎立雍丘王植,怂恿卞太后主持。当然也有不信的,坚持等大军回来问个明白。结果曹叡回来了,连卞太后都怕了,欲追查散布谣言者,还是曹叡拦住了。

当时女王还劝过卞太后:“如今皆是传闻,如何做的准?当务之急先弄清真相,还是等等军队传来的消息吧。”卞太后平日那么沉稳的人,竟然就对传闻信实,答道:“万一是真的呢?也要做好两方准备吧?”

女王便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她心想,果然孙子不如儿子呀。倘若是亲子,你不看见尸首,你不会死心吧?不说儿子,就说当年太-祖被人传为董卓所杀,你不也不信?那还是你的光辉事迹为众人传颂呢!你忽然就这么轻信了。再说,无论你还是我,都有能力主持得了大局,确定他死了以后再谈迎立也来得及,何必如此迫不及待。

女王碍于身份,知道劝多了人家只会疑心她不愿意迎立曹植,不会听的。目前朝中人心动荡,女王只得静观其变,一心等前方带来真实消息。果然曹叡回来了,卞太后闹了个难看,只怨那传谣言的。女王心说,就算是谣言,那你也得愿意信。思想间偶然一抬头,正碰上曹叡的目光,四目相对就明白了,想到一处去了。女王细心留意卞太后,她对曹叡安然回来还是高兴的,只是一旦涉及儿子,就轻易往对儿子有力的方向相信。反正这事表面是过去了,皇帝心里怎么想那就不知道了。

如今皇帝还年轻,还可以再生育,只是从文皇帝起,所生儿子夭折了好几个。到今上仍是如此,男丁不旺,未免让人担心。女王心里叹息道。

曹叡倒是有孝心,时不常地来请安。郭太后年轻的时候弹得一手好琵琶,精通音律。等做了皇后,却不好音乐。当时,音乐也是消遣的重要一部分。但是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做各种乐器,尤其是钟磬等物,耗费巨大,更别提还要养一众演乐班,故而女王从来就不弄这些。曹叡自己是爱这些奢华东西的,为了表现自己的知恩图报与孝顺,也曾提出为母后弄一班,被太后拒绝了。

郭太后看着眼前的皇帝,心里暗暗觉得好笑。这曹叡果然自小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与他父辈的朴拙不同,他通身都要精致。只见他来的这打扮,帽子绣着繁复的花纹,身上还罩着缥绫半褎,行动间倒是看着超逸得很。按说皇帝的常服皆是庄重严肃的,他偏不这样。

曹家儿郎尽是性情中人啊,女王心想,这曹叡从这一点上还真是随曹家的人,跟甄夫人那古板性子真是不一样。只不过他的父辈们从小生活条件有限,简朴惯了,将洒脱与不羁都寄托在诗文里,而他全呈现在衣饰上,大胆,又有很多奇思妙想。

当然郭太后也听说朝中有些忠正大臣接受不太了皇上的做派,就有杨阜当面批评过,说他穿的不合礼制,遂令曹叡再也不这样穿着见杨阜了。太后听别人说起这些,觉得有趣,便跟身边人说道:“你还别说,就他的这些衣裳,一般男子穿上,还真是不伦不类,特别是朝上那些端方老臣。但是穿在他身上,配上他这俊脸,还别有一番风骨。”

那个时候,老一辈的还大都健在,一个个都是从最苦最惨的乱世拼杀过来的,自然粗放豪迈。他们不能理解陛下的做派,觉得浪费人力物力不说,一个男人的饰物,弄得这么精致,未免矫情又女气。男人嘛,就该豪放不拘小节。可是年轻人都在祖辈的荫庇下于优渥环境中长大,有一部分人就喜欢啊,那个时候都成已趋于安稳,这上层的公子哥又有精力和财力去追逐精致的生活,再加上皇帝的行为天然就对社会有引导力,于是在少年公子之中流行开来。其实这时候流行的还只是细节讲究一些,没过度,谁承想此风一开,流传到后来晋朝的时候,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上层有一部分纨绔醉生梦死起来,越发变本加厉,不过那是后话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