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去去千载姻波(42)

作者:千墨云书 阅读记录

夏侯先生展颜道:“确是如此。”

若丹心道,这得感谢如伏明晟等被贬流放到合浦的官员,这些失势朝臣及其家眷不同于一般被流放的罪犯,他们大多出身名门望族,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被流放的同时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亦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她见伏明晟又将茶水一饮而尽,便不易察觉地给他换了一个稍大的同色杯子,满上茶,道:“既是伏师兄说此处山高皇帝远,便不必替官家操心,只静候那等外戚与宦官厮杀得片甲不留,我们再下山摘桃子去。”

伏明晟和夏侯先生失笑。

伏明晟逗她:“你当如摘先生家的果子般不费力气呢。我问你,你用什么去摘果子,便你那使剑的功夫?”大笑间不觉伸手去扯若丹头上的小鬏鬏。

若丹将头偏开,白了他一眼:“成日用这梗你烦不烦,不跟你们玩了。”赌气到外间取茶点。

才入坐的夏侯灵山看着伏明晟笑道:“伏师兄你真有能耐,我还未曾见过若丹妹妹生气呢。”

伏明晟收回扯远的话题,道:“合浦虽未见波澜,还应多加小心,只怕地方有趁朝局不稳、官家罔顾不及之时犯上作乱的。”

夏侯先生颔首表示赞同,又问道:“可是带了家眷?”

伏明晟面色顿显黯然:“年前内子大病竟是走了,也好,如赶上我被贬还得伤心。只一犬子,椿萱不愿其随我至南蛮,已同回故籍。一妾宣氏,不忍误其青春,已将其身契焚毁人送回原籍。现今倒也轻松,闲云野鹤,一人饱腹全家不饿。”

若丹将茶点默默放下,无来由地跟着叹了口气。古时妾室多由通房丫头上位而成,所生子女虽不及嫡出高贵,却也是锦衣玉食,但身为妾侍的生母,却随时可以被主人当作货品买卖,她猜想宣氏应是丫头出身,能脱奴籍,归宿还算不错。

夏侯先生长叹:“世事难料,午阳便当在此地休养吧,想你当初在御史台之时,实是难得片刻安闲。”

伏明晟点头,一时未再多言。

此后伏明晟时常呆在夏侯府内,按他自己的说法,是闲极无聊,难得有机会继续聆听夏侯先生教诲。

若丹窃以为:其一,是夏侯先生所教学生众多而自身又久离官场,形势不甚明了,怕押题不准毁了名声,现摆着一个才高八斗的落魄中央官员不用白不用,虽说被贬,但基础摆在那不是?再说政权交叠,今日被贬,可能明日太阳还没升起便被起复的也有。若丹记得翰林大学士苏轼也曾遭贬岭南,后获赦继续做他的太守爷,从贬谪地儋州返廉州候任时还在合浦客居了两月有余;其二,是临近岁试,授课已进入模拟考试阶段,故而此番夏侯先生力劝伏名晟住府小憩,其真实目的乃是陪精舍学生练习“射策”和“对策”。

今日一入精舍,若丹看着夏侯先生案前那堆卷牍,不免心里暗暗叫苦,忆起昨日练习“射策”,学子们踊跃投射,自己却如坐针毡。

当朝选官,采用策试加察举的方式,策试又有“射策”及“对策”之分,所谓“射策”,便是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与阐发,主考人将若干考题书于“策”上,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称作“射”,按所“射”题目作答,答题不合格称为“不中策”;所谓“对策”,便是命题考试,根据官家或学官提出的重大政治或理论问题,撰文以对。

若丹对四书五经最为头痛,特别是夏侯先生采用官府统一颁布的经书为教材,既要背经文又要练习书法,两样皆为若丹短板,若丹自思自己不管如何努力也只能望凡尘等人项背,故而只龟缩在角落始终不发一言。她老气横秋地悄悄叹了口气:唉,整天读那些老子庄子孙子啥啥啥的,浸润得气质都变成“老装孙子”了。

伏明晟坐在若丹对面,闲散地捧着一杯清茶,听见她叹气,便似笑非笑地瞄她一眼,揶揄道:“某些学生不敢伸手拈‘策’,难道尚未投射便知自己必‘不中策’?”

若丹愈发不敢抬头,怕又引来他大笑,心里却嘀咕:若非看你是下台老干部给你些面子,我定摆出“在困难面前,什么都不怕”的大无畏精神来,反正最终都会被困难战胜。

今见想想那堆小山样的卷牍,若丹坐立不安,心道:今日死相势必更加难看。待要与如飞置换座位,却见如飞身旁已有若水端坐,平日里极少出现在精舍里的若水,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

好在夏侯先生宣布今日练习“对策”。相较于“射策”而言,若丹不太反感“对策”,她自忖日常关心政局时事且口才尚可,不至于似应对“射策”时的诸般狼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