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去去千载姻波(81)

作者:千墨云书 阅读记录

秦壮道:“三婆放心,明日我便亲去操办。”秦壮虽半信半疑,但他历来敬重三婆,凡三婆交代之事皆用心办好。

第35章 所谓大课

近日天气忽晴忽雨,突然转凉,三婆的老腰受不得寒,若丹一边给三婆的大床铺上一层厚实的垫被一边问三婆:“真的如此要紧么?官府不也说了疫病是谣传么。”

三婆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做足了准备无事便好,有事也是不怕的。现今官府行事有些蹊跷,按理说这许多人得了同一病症,该派人查明后告知民众,而不是令小医官具《斥诫书》,现市面上虽少了传言,却更让人云里雾里,官府越说无事便越发让人不敢相信。”

三婆缓了缓,又道:“你年轻,过的这十来年日子甚是太平,没有正经见过疫病。我记得最骇人的一次大疫,传染最盛时,有一二日内亡者,有朝染夕亡者,甚至全家而亡未曾剩得一人。合浦城内死了十之五六,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

三婆对着瞪大了双眼的若丹,语气越发沉重:“及至最后粮绝,便将些刚死的孩子煮而食之,家人不忍自啖骨肉,便相互易子而食,到后来也不顾忌这许多,不独啖食孩子尸骨,但凡死者,大抵其家人均啖其肉,而弃其骸于荒野。孩童不敢出门,成人出门都带刀具,怕被人活捉了去煮食。”

若丹听得毛骨悚然,感觉脊背凉风飕飕,声音亦随风颤抖:“我们在霁和堂也悄咪咪贮些粮食吧。”

三婆道:“霁和堂三寸之地贮不了粮,再说一旦流民骚乱四处打砸,城里是不能留的,要回凤凰山,山上房屋到底坚固些,家丁也还能扛得住。”

若丹点点头道:“我们便多存些药,只怕到时用得着。”

三婆道:“为今之计只能如此了。”

一连几日,白日喝了自己熬制的药汁,若丹便带了一顶帽檐压得极低的竹编斗笠按照三婆定下的方子四处搜寻药草,回来后连夜与三婆制成药粉贮存好。若丹还将些晒干的药草剁碎混合,塞进自己用麻布缝制的针脚歪歪扭扭的小药袋中,挂于身上驱邪。

市面上店铺陆续关门,街上行人来去匆匆,三缄其口。

县令家的韦大娘子与霞姐又在霁和堂偶遇,二人脸上敷着珍珠面膜闲聊。

霞姐道:“刚我路过北街,见一众官员迎着一个高官模样的进了官邸,可是朝廷来人?”

韦大娘子道:“此是朝廷考课的御史,今年适逢大考,我家老爷一大早便去码头迎候了。”

考课便是每年的官吏绩效考核。

当朝考课用的上计制度,由各县县令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成计簿,计簿呈送郡国,再由郡国呈送朝廷,以此报告地方治理状况。中央课郡,郡课县,各县上计时间在秋冬,以便郡国汇集材料,郡国上计则在年终。

因关乎国家大政,所以朝廷对郡国这个层级的考核尤为重视,年终官家亲自于金銮殿内受计,听取所派官员到郡国核查的情况汇报,有时还亲自跑到郡国进行实地考核和检查。

被考课的官吏按其政绩分为上、中、下三等,政绩优异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凡列于中等以上者可以加官进爵,列于中等以下者则被降职罚禄。

听至此处,三婆少有地插话,对韦大娘子道:“考课不是每年都有么?往年未见如此隆重。今日县吏到各家各户拍门,要大家开门做生意呢。”

韦大娘子显然谙熟为官之道,解释道:“当朝考课,一般是一年一小考,称为‘常课’;三年一大考,称为‘大课’。现今太守凡仕林已连续两次‘大课’为上等,若今次‘大课’仍为上等,便连续三次为上等,称为‘通考’,‘通考’者十之八九是要高升的。如颖川太守陈霸,‘通考’评语为‘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得迁京兆尹,职掌京师,后升任御史大夫,直至丞相。”

见众人留意听自己说话,韦大娘子颇为得意,接着又道:“凡太守在合浦为官超十年,掌政合浦也将近十年,勤恳为民,令行禁止,狱讼在减,人多赞其功德业绩,评为上等也不为过。”

霞姐语气诚恳道:“此亦是大娘子你家老爷辅佐得力,地方上才能安居乐业,太守升迁,县令老爷自是跟着上台阶的。”

说得韦大娘子心花狠放,如果夫婿高升,她家的大美人茹艮身价自然水涨船高,择乘龙快婿的范围便更为广阔。

霞姐又问:“前日人传县府医官得了疫病,可有其事?”

韦大娘子很生气:“那起子烂了舌根的,见不得人好,官府都说了没有疫病,还成日造谣生事,都斥诫了十几人了,若有疫病医馆主事能不上报官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