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厢欢喜(46)

作者:六孤子 阅读记录

起先,苏岱还与李岩闲聊些泰都安排,谁想愈说那人愈发紧张,不好多聊,二人便闭目养神了一路。

将至泰都城门,李岩忽地开口道:“岱兄,我有些后悔了。”

苏岱无奈一笑,“晚了。”

城门口,问叶递了文书,那侍卫摸了摸封面,打着灯仔细瞧了半天,与旁边那人交换了个眼神,将东西递回,这才放他们入城。

一行人自城门往苏岱在城郊的私宅去了。

甫一进门,却有人已在此等着了,苏岱与李岩皆是一怔,而后上前恭恭敬敬地行礼,“老师”“陆先生”。

这人摇了摇手中的折扇,哈哈大笑,“知道回来了?”

“老师,学生有话讲。”苏岱起身,目光炯炯地盯着此人,朗声道。

“今日,不听,我来此不为找你。”天气虽还不到盛夏,夜里亦算得上热了,然而,这说话的语气叫人以为身在腊月。

而后朝着苏岱身旁之人,淡淡启唇,“李岩,你父亲要我带个话,入了城便回家瞧瞧。”

李某登时心头一震,强作镇定,面带笑意,“陆先生,晚辈知晓了。”

那人分明少年模样,瞧着比苏岱还小些,却已是长辈了。

“好,金环之事不必介怀,世事总有得有失,只不过有得者与有失者未必是一人。”声音沉稳,不配他样貌。

说罢甩袖而去,留二人愣在原地。

稍微回过神来,才叫下人收拾东西,预备膳食。

“岩兄,你何日回家?”苏岱拈了块茄子,问道。

李岩闷头扒饭,一碗饭很快就见了底,慢条斯理擦了嘴,“原做好了准备,不知为何,听人递了个消息,眼下又不敢了。”

“那便先缓缓罢。”那人随口应了。

用过饭,二人一道归置行李。

李岩慢悠悠打开包裹,取出一封信,坐在炕上,颇为郑重地瞧起来,不觉面色凝重,眼中含泪。

苏岱好奇一问,“这是怎么了?”

“金环说,与我装了三封信,一日拆一封,三日后便会有新的送来,如此才好日日都能见字如面。”说着抬袖擦了擦眼角。

一旁的苏岱心口不知为何就忽地被东西堵住了。

--------------------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从第几章开始,六孤子就不能把江印之写作小姑娘了。

多读书多学习多动手,好容易就知道自己太浅薄,太幼稚,必须要努力才行!

第24章 小别离忽生相思意

夜来苏岱难眠,原先总与印之提起“咱们不必与旁人一般”之言,如今瞧见李岩与金环好的蜜里调油,心头羡慕,还有上回,见张载明娘子送伞,亦是艳羡。

苏岱啊,为何相较?你究竟要如何呢?

翻来覆去,披衣起身,自研了墨,铺开纸,写起信来。

昏灯一盏,不觉一夜过去,笔尖墨干,仍是素纸一张,眼见破晓微光穿户,才要落笔,只有几痕轮廓。

忽地回神,不觉想了她一晚,若有所思,重新沾墨,郑重写下几字。

“可有不习惯处?”

男子瞧了一会儿,此一句,大约够了。

寻了信封仔细放好,慢悠悠写下“江印之亲启”五字,唤来问叶快马加鞭送回浔都。

而后才洗漱更衣,往院中去了。

……

这边印之午睡醒来,三婶子便送了新的账册过来,说是先不急着瞧,过会儿先去寻她一趟,有话交待。

是以用了茶,换身衣裳,往西北角的与丹院去。

甫一进门,瞧见二姑娘沁棠正坐在院中秋千上,侧头倚着绳索,眉眼低垂,面露忧愁。

印之温声开口,“二妹妹。”

那姑娘听了动静,抬眼见她,欢喜起来,“嫂子,有些日子没见你了!”

“算算的确是有小半月了,怎么自己在这处想心事?”

沁棠轻叹一声,应道:“大姐姐婚期已定,就在下月十六,我想着大约自己也快了,不知日后如何,是以发发楞,胡思乱想些。”

女子抬眸打量沁棠,顿了顿,慢慢道:“我不能同你讲什么日后之言,妹妹还该过好眼下才好,左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安心些。”

那姑娘思忖一回,便道“算了,谁想它去”,又想起些什么,转了话头,“嫂子今日来做什么?”

“三婶子唤我,想是有事要交代的,她眼下在书房么?”印之向书房方向望望。

话音刚落,便听那处传来声响,“素日想做神仙便罢了,如今竟还随人去云游,口信也不往家捎一个,我只当没这个相公,日后叫方丈不必告知我了。”

没一会儿,一个布衣小和尚推开门,匆匆离开了。

印之愣在原地,此刻进去不合时宜,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