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珰传+番外(21)

作者:窥谷忘反 阅读记录

城门大开,看得清里面燎起的冲天烈焰,映照着半边天发红发亮,在这个早春,军士们挨习惯了山野间的天寒地冻,忽然觉得有种围炉夜话的温暖。

李珰牵着马走进豫州城。

--------------------

作者有话要说:

司马烠(hui,第二声,古指光或光的颜色)

遣笔作李珰(7)

周日,研究室众人下班都比较早,崔负献整理完资料看了一眼电脑上的时候,不到四点。顾文佳问她要不要一起走,崔负献想了一下笑着拒绝了。

她还得向李珰报告手稿上的内容呢。

研究室很快只剩她一人。

崔负献也不觉无聊,随手抽出书架上的一本《书帖集》,封面简单,没有出版社名称。应该不是出版作品,估计是师兄师姐们整理后装订的合集本。

没看几页,门口传来脚步声,崔负献抬眼一看,正是李珰,手里提了个公文包,风尘仆仆,发丝湿润,衣衫半湿。

“外面下雨啦?”崔负献放下书,走到窗边一看,果真下起阵雨。

李珰脱下外套,在饮水机边接了一杯热水,崔负献一看,心里懊悔自己表现得不大积极。

李珰缓了口气,看向另一头面色有些苍白的学生:“你还没走?”

“哦!老师,我想向你汇报手稿的工作。”崔负献从自己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资料,李珰走到她身边借着窗口洒进来的日光仔细翻阅着。因为节约用电,崔负献等大家走后自觉关了大灯。

崔负献瞄着李珰神情,她知道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和大家讨论出来的差别不大,毕竟手稿多处破损,外貌能修复完毕,失掉的文字却再难补齐。

“自豫州破,四王入局,将士身死,北征南下,一心尽托,盼天下民,得,今吾身死,从吾生志,惟愿锦衣从身,葬于故土,得见,光熹——”李珰忽然顿了顿,似乎对于看见章怀太子的名号有些微微诧异,崔负献正觉哪里不对,他再次恢复如常,好像刚才只是歇口气。

“光熹勿念,不悔不怨,天下担之。”

崔负献不敢看他,只能听见身边人平静舒缓的呼吸气音。

李珰把资料递还她,语气一如平时,不紧不慢,淡定从容:“虽然手稿文字不多,可是里面有两个重点。”

李珰没有提出问题,稍稍点拨,崔负献立马接上:“是,一是‘四王入局’,一是‘光熹勿念’。前者是史料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后者则牵扯写文人的身份与目的。”

“所以,说说看你这么翻译的根据吧。”李珰拉出一张办公椅,悠闲坐下。

崔负献早有准备,将资料往后翻了几页,原手稿中,“入局”前的两个字只剩一些残缺的墨迹,“光熹”后的两个字稍好一些,一个剩下“勿”字的右上角,一个剩下“念”字的“心”,虽然古文字与现代简体字笔画上有相当不同,结构还是接近的。她同顾文佳查了书法方面的资料,师兄们则比对了章怀太子时期同“豫州”和“北征南下”有关的史料,最终确定下关键信息。

“司马皇室与四大世家,还有士族、寒族之争,都是在晋攻克豫州之后开始爆发的。《晋书》记载‘淮安四王,陈刘顾张’,四王入局,从内容上前后相接,不矛盾,墨迹也能契合上。”

李珰为表肯定,难得挤出一个浅笑,缓缓点头:“说得通。这个之后结合考古资料和史料再比对吧。”

不等崔负献回答,李珰侧过身,面部朝向光源处,整个人卸了力,几乎是瘫软在办公椅上。崔负献以为是导师累了,接了一杯热水放在他手边。

“谢谢。”李珰拿起喝了一口。

崔负献觉得他声音忽然低沉了许多,显得无力,乃至有一丝脆弱。

不会是淋雨感冒了吧?

李珰放下一次性纸杯,仍将视线投向窗外:“你既然给出‘光熹勿念’这个答案,要知道,这一句话极有可能说明手稿是他人写给章怀太子的。”

“是。”

崔负献听见他轻笑了一声,像是自嘲的笑,又像是嘲讽着这个回答的荒谬。果然下一秒,李珰转身,眼睛里盛满质问:“可是,章怀太子有谁能给他写信吗?嗯?”

更何况,一封他人写给太子的手稿,何以葬入太子陵墓,置于主室,取棺椁而代之。

素来畏惧和老师对视的崔负献,几乎以一种视死如归的表情直视着李珰幽暗的黑眸,神思中不禁划过“想不到李老师是内双不是单眼皮”的无聊念头。

李珰则看见之前一直对自己恭谨敬畏的女学生突然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庄重,似乎要作出某种事关生命的慷慨陈词。

崔负献暗暗深吸一口气:“李老师,您听过李珰吗?和您同名,不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晋朝人。”

上一篇:舞风肆·重楼吟柳 下一篇:公主的品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