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1159)

作者:犹似 阅读记录

武将镇守北境,比藩王更令朝廷放心。

不得不说, 皇上这一计实乃高明,算盘打得太精。

然而, 武穆王身体突然恢复,无疑让皇上算计落空, 皇上对武穆定北王器重的同时, 也会更忌惮他。

士绅牵制武穆王,这是揣磨圣意的结果。

但在虞幼窈看来, 这是作死的行为,制衡的局面一旦被打破, 总有人会沦为利益下的牺牲品,周厉王一家是第一。

但前有周厉王被害惨死, 殷怀玺绝不会成为第二。

这是殷怀玺对付士绅的最佳时机。

殷怀玺深知, 要倒“士绅”,先要获得朝廷的支持。

需要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殷怀玺不动声色地开始布局,意图进一步地,瓦解三方制衡的局面,一方面故意在辽东一带,物资较为丰富的地区,大肆收容流民, 积极助朝廷赈灾。

这是朝廷愿看到了的结果。

让世人看到了, 在面对旱情时,朝廷不是束手无策, 毫无作为。

进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

然而,那些在面对灾情时,无动于衷的士绅, 自然而然就让引起了百姓的非议,让朝廷产生了不满。

在收容了大量的流民之后,粮食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殷怀玺更是顺理成章地,以进一步扩大番薯种植,缓解北境旱情的名义,邀请韶懿郡主来北境,帮助推广番薯种植,并且获取了泉州谢府的支持。

彼时,保皇党还是太后娘娘主事,韶懿郡主属保皇党一派,不偏不倚,只为辅佐社稷, 朝臣们对这一切, 都乐于见成。

此举,获得了朝臣们的大力支持。

殷怀玺进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制衡的裂缝也越来越大。

在彻底掌控了局势之后,殷怀玺开始诱导灾民收容营里的风向,灾民逃荒到了辽东,将来势必要在,这一处安身立命,但北境物资缺乏,如此庞大的灾民,究竟要如何安置?

教灾民养蚕,打渔等,流民们有一技傍身,就能安身立命吗?

当然不是!

北境的资源,事实上都是由士绅把持,没有获得士绅的支持,数量庞大的流民,是没有办法在北境生存的。

矛头直指士绅,进一步加剧朝廷对士绅的不满。

直到这一刻,虞幼窈才恍然大悟。

早前与外祖父一番话,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当年在北境一带,实施的各项“国策”一事,让她犹如醍醐灌顶,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国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达成提高北境人口,解决生产力低下,物资不足的窘况。

但如果,这一切本就是殷怀玺一力促成的呢?

殷怀玺帮朝廷解决流民这一难题,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利益关系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却需要当地士绅大力配合,这严重地触犯了士绅的利益。

一环接一环的算计,看似复杂,其实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彻底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当朝廷的利益,和士绅的利益相冲背离,士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上百万灾民,聚集在北境,士绅只是象征性地捐助,并没有大力支持,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们胆大包大,无视国策吗?

不是!

是他们太愚蠢了,无视灾情吗?

也不是!

是他们看不清局势,无视朝廷吗?

仍然不是。

而是他们在武穆王的精心布局之下,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揣磨圣心,不敢给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让武穆王得势,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牵扯上关系,那才叫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周厉王之死,已经让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对立面,这种国仇家恨不可调和,士绅已经没了退路,让他们无视国策,他们没这个胆儿,只得“敷衍”国策,妄图利用物资来进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资缺乏,导致流民收容营闹出了,诸如暴乱、疫症等事,这才是士绅愿看到的结果。

第910章 推波助澜

届时,士绅固然会因为,“辅助”国策不力,被朝廷兴师问罪,但仍有一线生机。

但请注意,士绅只是“辅助”,而主张收容流民,安置流民的人,是武穆王,武穆王是要负主要责任。

这是士绅垂死的挣扎。

但士绅们的这一线生机,却因为谢府和韶懿郡主的干预,宣告失败,韶懿郡主主张防治病疫,谢府捐药又捐钱,将流民收容营药材缺乏,这一隐患填补上了。

有了谢府的庞大家财,幽军也完全可以,挪用军晌支援灾民,再以置办军晌的名义,向士绅或者向其他有粮的地区购买军晌物资。

上一篇:你怎么欺负人呀 下一篇:夺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