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曜容华(120)

就连今日论道中侍奉茶水的书童都是统一颜色的衣裳,整个古今堂中都透着浓郁的学术之气和朝气蓬勃,还有庄重严谨。

涟卿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

等涟卿到的时候,国子监的学生,官吏,大儒,学者,还有前来围观的诸侯,世家,封疆大吏的子弟悉数都已到场。

古今堂内外也都布满了值守的禁军,涟卿入内,周围纷纷投来目光。

虽然这两日都已经见过东宫,但毕竟不是这样的正式的场合,今日无论是大儒,学生,学者,官员皆尽盛装出席,再加上周围的禁军衬托,涟卿的身影便如这古今堂、书院,甚至这鸣山中最惊艳的一道风景。

从早前东宫是宗亲之后,不过寥寥数日,留下的只有昨日论道时的深刻印象,而到今日,一身隆重朝服,优雅,明艳,与气度兼具,才似一个早前旁人都未曾见过的东宫。

箍紧堂中近乎鸦雀无声……

等涟卿入了古今堂苑中,众目睽睽下,郭维和信良君都朝她拱手,郭维还好,但信良君如此举动,便有些打破了信良君和东宫不合的传闻。

尤其是信良君跟在东宫身后,东宫落座,信良君也在身后落座,是行护卫安稳之职,都让古今堂中的众人更觉察了几分早前的传闻不实的意味在。

崔平周崔祭酒上前请示,“殿下。”

她是东宫,天子不在,她代天子出席,便以东宫为尊。

“开始吧。”涟卿颔首。

傅司业远远拱手,而后敲响了一侧的铜锣,意味着,两年一度的国子监学生论道正式拉开帷幕。

今日的论道共分两轮。

晌午前为第一轮论道,论天地,可由天地衍生;

晌午后为第二轮论道,论阴阳,但不可无限制衍生,要贴近朝政和民生。

是层层递进之意。

其实这两个议题,这两日都有提到,但今日的要求讨论更深入,彻底。

学生与学生之间,拂袖思辨,既有初生牛犊的无畏,也有大气磅礴,激动人心;

大儒与学生之间,是抛砖引玉,大道至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皆在弹指间;

更有大儒与大儒之间的思维碰撞,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谈笑间,掷地有声,余音绕梁,是大家之谈。

思辨与言辞的激烈碰撞,一次又一次得将今日的论道推向高.潮,又是下一个高.潮……

而今日所有登场的学子,大儒,学者,都是耀眼的主角,如璀璨星河,令人神往。

不虚此行!

……

一整日的论道下来,精彩之处频频,更得了数不清的掌声雷鸣与思辨会友。

论道不分高低,只有印象深刻与浅薄。

大儒,学者与国子监官员对学生的评价,便是今日论道最重要的一环,也让今日出众之人的言论风采,再次回到众人的视线。

最后,是东宫的总结呈词。

原本,这份总结呈词是由国子监官员一早就拟定好的,无论今日论道成功与否,也无论今日涌现出的哪些学子让人印象深刻,这份总结呈词都可以应对,是模板范文,东宫只需要背诵即可。

但东宫最后的总结呈词,不仅有国子监官员写在呈词中不痛不痒的部分,还例举了今日让她印象深刻的言论,佩服的大儒、学者之词,这些,都是即兴而非提前背诵的。

更难得的是,这些褒赞不少出自《古今论》,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是熟念于心。

东宫今日的这份总结,比之昨日大有更上一层之意,若是昨日只是因为谈吐和学识让人刮目相看,今日就是坐实了东宫在众人心中的印象。

不仅听得懂,而且点评得精妙。

就算放在国子监的这一批学生里,都算佼佼者。

涟卿说话的时候,信良君一直在侧身后看她,目光从前两日的厌恶,到后来的冷漠,不关心,再到今日,在听她最后总结呈词的时候,也会稍稍捏把汗,希望她能最后都不出错,最后一句言罢,他也跟着莫名松了一口气。

他早前是答应过天子,如今,是希望她即便是女子,也不必被人看轻。

她有这个底气。

信良君没出声。

……

等论道落下帷幕,涟卿才敢看向岑远处。

从晨间到眼下黄昏,她只偷偷看了他一眼,因为怕分心,怕紧张,更害怕出错时,他眼中会不会有失望。

但她做到了。

她看他,他低眸笑了笑,同一侧的张大儒说话。

她知晓他看到了,只是敛藏。

*

论道结束,国子监都在古今堂中设了晚宴。

大儒,学者,国子监官员和学生代表,还有各个世家子弟都齐聚一处。

今日的晚宴同宫宴不同。

上一篇:提刑大人使不得 下一篇:肥妾

求之不得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