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宴(166)

作者:昔往矣 阅读记录

卿如许竖耳静听。

“当日朱雀街口死者六人,其中三人为长安本地人,因当日观礼人数过多,人潮涌动,故而意外磕碰,受伤而死。另外三人,为外地人,先后抵达长安,都宿在景阳客栈中。三人于祭天大典当日前往朱雀街,同衙差发生了冲撞,后皆主动求死,而并非京兆尹衙门的衙差故意伤人。”

“哦?这三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何寻死?”宁帝问道。

南宫回答道:“禀陛下。此三名死者,一位是河源府清河县七品詹事,姓宋,年三十七岁,家中有一妾室,却于四个月前突然失踪。一位是河源府的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姓李,家境贫寒,妻室早亡,如今家中只剩下老人与他的女儿相互依靠,但女儿也于半年前失踪。第三位,则是长股府的百姓,是一位妙龄女子,姓阮,她的妹妹于三月前失踪。这三人,均是为了寻找自己家中失踪之人,故而来到长安城的。”

“经大理寺调查,发现这三位都曾在当地报官寻人,但却又不知何故,报官后不久,又纷纷向官府撤了案件,言不愿再寻人了。之后三人便先后来到长安城,原本三人各自住在南边的丰茂客栈、东边的山居客栈,和西边的景阳客栈,这三家不同的客栈中。这三人从到了长安城,却一直未上报官府寻人之事,反而私下四处打听自己所寻之人。也不知这三人是在什么时间结识的,后来,李姓老人与阮姓女子便一前一后都搬去了宋詹事所在的景阳客栈中,这才有了趁祭天时三人一同赴死以惹得天下关注之举动。”

“他们三人认为自己家中失踪之人,是在长安?”宁帝又问。

南宫答,“回禀陛下,我大理寺也是这样认为的。前些日子,我大理寺根据景阳客栈店小二陈良的口供,查到了画屏香坊的老板金画屏身上,经过调查,发现金画屏就是幕后主使之人。”

卿如许听到此处,眉头深深地颦了起来。

“这是为何?一个香坊的老板,同这出案件有何关联?”宁帝道。

“禀陛下。这金画屏的香坊在长安城已经开了二十余年,起先香坊的原料都是在各地草药铺子采购,香料原料来自于五湖四海,有的通过陆运,有的通过河运,故而当地的药材转手到了长安,便价值翻了几十倍。后来金画屏生意越做越大,为了压低成本,金家便在各地养了自己的采药人,搭建了自己的货运流通网路,不仅运送香料,也替各个商铺运送别的货物。”

“金画屏色胆包天,一年前,他利用了自己的运货渠道,在各地抢夺民女,将她们送入长安,有的藏入他的私宅,有的卖入青楼为妓,还有的则被虐待至死。”

话音一落,群臣哗然,议论纷纷。

“朱雀街一案三名死者家中失踪之人,便是被这个金画屏所抢?”宁帝问,言语间隐有怒气。

南宫答,“是。金画屏对此已经供认不讳,此为金画屏所书,上头有这三名女子的姓名和背景,上面也有他的签字画押。臣已着人在长安城中各青楼查看,已经寻到这三位女子的下落。其中两人已经死了,尸首是在乱葬岗发现的。还有一人被卖进了林翠坊,现在人已被大理寺暂时收押,已经指认了金画屏,现随时可以听候陛下传唤。此为这女子的状纸,请陛下过目。”

南宫将手中案册和状纸递交给李执,转送入宁帝手中。

宁帝看过后,想了想,道:“金画屏……朕怎么觉得这个名字如此耳熟?”

李执道,“回陛下,奴才记得,这画屏香坊在长安城是有名号的,咱们宫中用香是有司香阁调制,两年前陛下的寿辰,似乎还有官员为陛下祝寿,便是献了这画屏香坊的香料。”

宁帝看了看李执,过会儿才朝群臣道,“好像是有这回事。看来这画屏香坊的香料确实在长安百姓中十分流行,连咱们朝廷官员,也都跟风使用这香料啊。”

群臣听得宁帝最后一句话,也都纷纷垂头静默。

第九十二章 官商勾结暗涌流

宁帝此言多少有些夹枪带棒的,他自然知晓,这金画屏只是一介商人,又如何能隐瞒此事一年之久?其中必有官商勾结。

户部侍郎秦钺道:“陛下英明,臣也早就听说过这画屏香坊了。不仅是百姓趋之若鹜,我记得前些日子,这工部侍郎孙大人就曾向人推荐过这画屏香坊的香料,说那香做的比司香阁的还好。”

听得此话里头意有所指,工部侍郎孙泽卯连忙出列,道:“臣听得这香在鸿胪寺中已经十分流行,司仪芈大人百般称颂此香,恰逢臣前些日子儿子满月,芈大人便为小儿送此厚礼,臣就拿来用了用,臣也实在并不知道这画屏香坊之事啊!想来用此香的人众多,还请陛下明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