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宴(168)

作者:昔往矣 阅读记录

“是。正是大光明寺最负盛名的金佛头。因为风鸾寺乃我长安最大的寺庙,儿臣既揽了这修整之职,便希望能将这寺庙建成我大宁的荣耀,成为天下礼佛之人心中的圣地。如今在大宁祁连山的大光明寺有一赤金佛头,儿臣想着这佛像翻修,倒不如从有灵气的佛缘之地请佛,便向户部申请了一笔款项,用于运送佛头。”

“那为何没有走官道?”宁帝问。

承瑛答道,“回父皇,之所以没有走官道,也是昔日同皇祖母闲谈时,听皇祖母说想去祁连山拜一拜那赤金佛头,儿臣便想着给皇祖母一个惊喜,这才托杨臻去操办。这些款项都是有案本记录在案,并无欺瞒。只是儿臣也不知他找得是画屏香坊的货运通道,也不知香坊的事。如今这佛头已经送抵长安,就在风鸾寺中。”

承瑛的话语中,听不出有何差错。

“那么,南宫,那这笔款项又有何问题?”宁帝问道。

南宫答道:“回禀陛下,这笔款项前后分三次拨出,共计三十万两。然而,从祁连山到长安的运送费用不过十万两。”

宁帝闻言,眉间显出几分愠色来。

第九十三章 潦草结案倒黑白

承瑛故作恍然大悟,道:“没想到这数额差了这么多。看来杨臻……”他闭口不语,只是故作叹息地摇了摇头,“回父皇,儿臣愚昧啊!竟被人钻了空子,受人蒙蔽,还请父皇责罚!”

承奕看了眼承玦,没想到承玦此时也看向他,俩人目光交错,彼此眼中都是同样的无奈之色——

幸好承瑛平日就是一副张扬的做派,不然实在是假。

非常假。

可对于知道所有真相的卿如许,她此时心中却是十分恼怒。她摸了摸怀中的布卷,那上面是一个含冤而死的女子,用自己的鲜血,留给这个天下最后的一分呐喊。

可殿中这些主宰天下的人,却在颠倒黑白。

她看了看禁军的刀,她想冲进殿中,想交付这一张用血书成的状纸。

宁帝却并不多问承瑛,而是朝南宫道:“那依爱卿所言,此案的主谋究竟是何人?”

南宫拱手跪拜,仰起身时,道:“禀陛下,此案的主谋,乃是——”

“安平侯府,小侯爷杨臻。”

南宫话音一落,在场的皇后一派此时也站不住了,兵部大臣卫冕走了出来,道:“南宫大人这是何意?如今只是杨臻小侯爷请出的款项不明,却并未有实据指向小侯爷牵涉入朱雀街一案,又怎能轻易定论他就是主谋呢?还请陛下做主。”

思及皇后派系,宁帝自然是要维护的。

可宁帝此时只是抬了抬手,安抚了下兵部,道:“南宫,你觉得此案当如何定夺?”

这就要定夺了?

诸位大臣看了眼宁帝,又看了看地上的南宫。南宫递给宁帝的名册上究竟写了睡的名字,在场无人知晓,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会不会在上头。众人此时,心中都是恐惧万分。

皇后一派此时也觉得这样就要结案,有些草率,可看宁帝的意思,又似乎并无继续审理之意。若是细查,又怕引火烧身,坐实了侯爷涉案之事,也便一时不语。

南宫仰头,朗声道:“禀陛下。杨臻小侯爷身居高位,一言一行皆在众人的注视中,若要查理,只需入府调查即可。”

杨臻小侯爷在长安只有一处住宅,长安虽大,可管理严格,每周都有各坊的人口统计,官府挨家挨户登记。若要掩人耳目,长期地藏人,绝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他的府邸才可能是避开各路搜查的藏身之所。

宁帝此时不追究证据,已经是在给小侯爷保全面子和退路了。

南宫继续道:“臣以为,朱雀街一案,已然引起天下万民的关注。而那些被抢去的女子,或死或伤,或被奸污,身负冤屈,惨死于异乡,实在是骇人听闻。此案甚重,当从严处罚,以诏天下。也让地方官员以儆效尤,清查吏治。”

南宫此言,句句在理,可众臣听着却更加担心了。就连承瑛,都忍不住看了一眼南宫。

南宫侃侃而谈,“朱雀街一案,杨臻小侯爷虽是主谋,但想来他尚且年轻,本性良善,必然也是受人蒙蔽蛊惑,才会涉案其中。小侯爷当禁足于侯府思过,待案件查清后,陛下再行定夺。”

“而整个案件中,最重要的执行者,乃是画屏香坊的金画屏。这强抢民女的人,是他;贿赂地方官员的人,是他;向官员施压,不允无辜百姓寻人的,是他;向侯爷索要款项,明面上说是运送佛头的,也是他。臣觉得,金画屏此恶行令人发指,当罚没全部家产,诛九族。”

南宫几句话,便将所有罪责归咎于了金画屏身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