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宴(193)

作者:昔往矣 阅读记录

不知这回马屁有没有拍对地方?

承奕道,“若是你少把心思放在给本王灌迷魂汤上,想来这顿饭用得也会更愉快些。”

卿如许在心中叹了口气。这位爷就是处处看她不顺眼。她说得直接了,他说她没规矩;她说得动听些,他说她给他灌迷魂汤。

跟着一座内心无比瞧不上她的靠山,她啊,实在太难了。

第一百一十章 飘摇战事风波起

从南疆发出的军情公文,很快就到了长安。

楚离国趁大宁璔州疲敝,趁夜突袭,一举夺下了璔州。如此败绩,举国愤懑。

早朝之上,群情激愤,就连已然年过六旬的老将军潘厄亦含泪请旨,表明愿率军出征夺回璔州,为大宁一雪前耻。

因战功赫赫的辉月将军还需镇守南疆,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然不能让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战死沙场。于是三位皇子立时出列,表示愿亲自领军出征,以振士气。

四皇子素有军功,若论出征,当更为稳妥。可若允了四皇子出征,他日凯旋,必在朝中声望更高,更具威胁。

宁帝斡旋再三,最终选定由四皇子承玦为主将,二皇子承瑛为副将,共同率七十万兵马挥军南下。

承玦承瑛当夜便披甲出城,奔赴战场。

如此,帝都便只剩下三皇子一人了。

群臣在忧心战况之余,又在揣测宁帝独独留下三皇子承奕究竟出于何种想法。更多的意见倾向于因为三皇子根基太弱,不足以被列入储君之列。

卿如许便安慰承奕道,“留下也有留下的好,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左右殿下您与您父皇这些年有些龃龉,现下可趁此机会好好化解。”

于是承奕便晨昏定省,日日陪在他父皇身边。卿如许偶尔也去宁帝的华乾殿,陪陛下品茶对弈,不过她基本都挑承奕不在的时候才去,以免俩人在宁帝面前撞上,被宁帝探出俩人交情的蛛丝马迹来。

才方过了半月,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报又发到了长安来。因事出紧急,一路上马死换马,人死换人,这才送到了宁帝手上。

云昭国大司徒高澹宁与三大世家轩辕氏、公良氏、纳兰家族内斗,为了掌控兵权,便撺掇云昭国君,趁大宁被楚离夺下璔州,两国交战之际,来一招黄雀在后。云昭国的军队打算偷袭大宁军营,如今军队已经靠近爻山,若不是探子眼间,只怕过几日就要听得淮水失手的消息了。

而云昭国的打算,便是从淮水入大宁,直捣长安帝都!

群臣得知此密报后便炸了锅。皆义愤填膺,认为云昭国毫无大国风范,乘人之危,为人不齿。

可群情激愤无甚意义,帝国相争只论成败。

大宁如今受两头夹击,竟已是危急存亡之秋。

然而云昭国与楚离国皆国力强盛,大宁兵力调遣难以平衡,朝中群臣便就如何抵御外侵保全帝国热议纷纷。

有人建议和谈,可如今云昭国之所以讨伐大宁,本就是大司徒高澹宁的计谋。他希望借两国交战,趁乱削弱三大世家,重掌兵权。此时要和谈息战,高澹宁断然不会同意。而三大世家必然也做的是同样的打算。

和谈不可,便只有迎战了。

宁帝问及老将军潘厄对此事的看法,老将军以袖拭汗,直言道,“以大宁之兵力,淮水与璔州,必须舍一。”

过了淮水,便是长安,自然不能舍弃淮水。可璔州地处要势,若彻底失了璔州,楚离国的军队便可顺着赤云山脉进入大宁腹地,中州十二郡便也难保。没了半壁江山,大宁覆灭还会远么?

两害相权下,有人谏言为今之计当以迁都。暂时放弃长安,将都城迁至腹地洛阳,以免两头交战后波及长安,成为皇族的威胁。

毕竟国可失一城都,却不能失了半壁江山。

但迁都需要时间,亦需有军力去淮水拖住云昭军队。若战胜,则家国无虞,若不战,最坏也只是失了长安城罢了。

谈到迁都,宁帝拧着眉头沉默了。

因战而迁都,这无疑是在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可中原七大国,以大宁、南蒙、云昭、楚离四大国实力最为雄厚,其次是乐野、肃慎、雄常三国。而四大国中,南蒙实力最为强劲,其次是云昭国,而大宁、楚离国次之。

如今大宁被云昭和楚离夹击,若是消息走漏,恐南蒙亦会落井下石。届时三国发难,大宁便再无转圜的机会了。

虽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可也唯有迁都,在天崩地裂时,才能不因小失大,为大宁求得一息生机。

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便是此时该派谁去淮水迎战?既要能镇得住三军,又能让云昭国有所顾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