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民国](21)

作者:张大姑娘 阅读记录

做买卖的最怕乱子,尤其是战乱,掌柜的悄悄跟王乃宁打听,“爷们,你们那边怎么样,说说!这德国人要是打起来,能打到咱们京畿地区吗?”

想是不能,息事宁人般地自言自语,“还是尽快把人捉拿了吧,顶风作案呢,杀个洋鬼子做什么,我看啊都是好日子过够了的。”

王乃宁糊弄两句,无非就是洋人横行霸道,屋子里面元熊吓得直哭,他身子弱,在家里的时候老太太从来爱惜他,不肯让他哭一声,要什么给什么。

这会儿就有些哄不住了,他两岁多一点儿已经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了,憋的脸通红的。

桑姐儿举着那个草蚂蚱逗他玩,草色已经枯黄,根须也断了几截子,看王乃宁进来惴惴不安的问,“他们要找的人,是你吗?可是那画像一点也不像。”

兴许不是呢,王乃宁看的清楚,是他,“掌柜的试探问我几句,我不敢多说什么,此地怕是不宜久留。”

拖儿带女的,最后还是给人追上来了,他知道前路渺茫,这会儿也不愿意拖累家里人,牵了骡子马车来,不敢再打听车夫,“我教过你赶车,你赶的很好,桑姐儿,来,你拿着鞭子——”

他把桑姐儿一把抱上去,桑姐儿摇着头,一下子跳下来,解开套子,“叔叔,你走,你快走,你骑着骡子一路南下,从河南绕道山西去,去元盛德等我们。”

擦擦眼泪,“是我们拖累了你,不然你不至于给人追上,你先去安顿好,我们随后就到。”

王乃宁怎么肯,妇孺人家怎么上路,桑姐儿只催着他上去,“等你走了,我进城里去,京城多镖局商行,我给足银钱,跟车队一起走。”

大奶奶抱着元熊,也不肯再跟着王乃宁,这是要砍头的大罪,“快走,快走吧,不要再耽搁了。”

回头看一眼,掌柜的梗着脖子看着呢,只怕是盯上了,他的文书掌柜的看过。

王乃宁无奈上去,桑姐儿竭力一拍,骡子受惊便跑开了,她不敢回头,就地拉着大奶奶往永定门去。

不敢抬头,眼泪啪嗒啪嗒的落,过城门的时候,有巡城守卫笑问,“哭什么?”

桑姐儿眼泪止不住,人生最难过的事儿她小小年纪都经历了,一为死别,二为生离,看着城门四处张贴的逮捕文书,抽噎着答话,“妈打我。”

“爷们儿,哭什么,怂包样儿,进城多少好玩好吃的不够你看,”周围人都笑,这年头,哪里有不打孩子的妈,都打!

他们且不知道自己多幸运,为着王乃宁杀了雷天生,这是乡里的义士,消息传开后乡勇们掩护,要谢老师画像,他故意作对画的潦草四不像,族老们指认的时候闭着眼睛说像。

山东巡抚梁大人早听宋遵循回话儿,对鲁南道情形了解甚多,因此听到消息的时候没有把王乃宁一竿子打死,他向来是拖字决,追兵们慢了一些,因此王乃宁才能携家带口一路跑到京畿地带才给追上。

梁大人每逢议事不决,便请人去请宋遵循,商人有商道,他们跑商的消息,甚至比官府还要灵通,见解也跟那些衙门里面的老油条不一样,所谓站位不一样,见解也新鲜。

“可是拿到人了?”

“未曾,只是山东地界上我说了算,到了京畿一带,我便插不上手了,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梁士典也有爱才惜才之心,他执掌一方政务,在山东主政三年,自然知道这里是出梁山好汉的地方,又是孔孟多礼之地,因此对山东民众,心里更礼遇敬重三分。

宋遵循含笑,一挹到地,“多谢大人周全,给他一条生路,大人恩德,山东民众铭记于心。”

梁大人也自得,他不仅仅是官场如鱼得水的老油条,也是余姚梁氏的门楣,从不肯给祖宗牌位摸黑一点儿的,爱惜羽毛而洁身自好,他的身上很有士大夫的精神洁癖。

这拳乱,下面人看的是山东民风悍勇多好汉,上面人看的是政道宽和,一次一次的,先是杀了两个传教士,后发展成鲁南跟鲁东两道民乱,到现在火上浇油风口上雷天生被砍杀,哪一个背后都有梁大人的影子。

对内,关于民教矛盾的案子,他从来不轻率决断,都要委派人员查实,上次最大的“洋教士案”,便委托宋遵循亲往查证,他极力地在争端中“委为保护”,委曲求全的尽全力保护平民性命安全,不受教民磋磨戕害。

对外,他抗住朝廷及洋人的压力,对于各国使馆纸片一样的弹劾污蔑,竭力争辩。

宋遵循越发明白这位大人的良苦用心,只觉得他难。从来朝廷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没有一个是庸才奸佞的,到这样的位置上坐着的人,谋略的是派系党争,派系党争的背后是政见不一的利益站位!

上一篇:映儿 下一篇:春夜暗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