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民国](234)

作者:张大姑娘 阅读记录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大太太的葬礼,能在老家办的那样风光,大老爷有罪之人能进祖坟,能享受香火的原因。

当初宋氏两房是比较弱势的,只有兄弟两个,本家那边话语权不太多,因此也想过分宗的事情,但是后来,兄弟两个相互扶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二老爷在上海这边的摊子越来越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老家要人。

老家那边呢,后生很多,时代动荡的很,但是人人都知道上海的繁华,知道上海的好日子多么有奔头,夜上海夜上海,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的。

都是捡着优秀的好的去那边培养,也是从催巴开始干,跑腿儿打杂儿,能送来的都是机灵的,如今也熬大了。

因此早上的时候,人家不是直接去医院的,先去了烟花里见二太太,早上六点钟天还黑着就到了,屋子里灯火通明的,二太太穿戴整齐,已经吃过了,她五点钟就吃过了。

见到这些人很上心,“吃过了没有?我让他们准备了早点,再吃点。”

都吃过了,他们是习惯奔波的人,经常出门在外的,从来不在外吃东西,多早的日子,都节俭且考虑周全,饿不饿的,睁眼就先吃一肚子东西,为了防止在外面跑动的时候耽误事儿。

但是还是坐下来一圈儿吃,二太太单独一桌,也陪着吃,他们一桌在下面吃,打头一个站起来,“太太,早做打算才是——”

为了什么事情,二老爷生病的消息,瞒不住,报道的也很多,加上旸谷的事情,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财局的宋旸谷,北平那一位,跟上海这个宋氏,是一起的。

所以一些事情,就按不下去了,本地商会还好一些,报团的还可以,有洪先生在不会出大差错,但是日本人,因为北平的关系,明显的找茬儿来的。

他们的工厂那边,还有商场洋行这些地方,近期日本人来往的就特别多,怕是要出事,因此才急匆匆去找二老爷提前预谋商议的。

去了一趟儿,姨太太以为自己打发了就好了,没有人会多想是不是?

但是这些人都是察言观色的人尖子,几个人商议了一下,也考虑到宋家的家庭情况了,因此人家来找二太太,跟二太太商议,讲的话都是非常的含蓄的,笑着跟二太太回话,“昨儿去医院,姨太太有些辛苦了,老爷确实得多修养,不敢打扰,因此今日来特地问问您,一来呢替我们拿个主意,二来呢医院情况您比我们了解,三来呢,后面如果有事情不好办的,您要主持局面。”

报道上写的都看了,三爷没有了,新嫁进来的媳妇儿,在北平主持局面,如今二老爷如此,二太太可参照执行。

四来嘛,他们也看出来一点儿,如今的情况,你陪在身边是不是好点儿呢,是不是让姨太太休息休息呢?

中国人讲话,非常的有意思,他讲的所有的事情,讲的每一个放在台面上的字儿,都不是他要真正表达的意思,真正表达的意思,是所有的没有说出口的话。

你ʟᴇxɪ去主持公道,主持局面,二老爷以后怕是不能做主了,得有人过度,这个人不能是姨太太,更不能是洪先生,更不可能是日本人,要找人,还得从本家里面找,还得从老家里的人选。

这一个,对二太太是最有利的,对二老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讲人情浅薄,越有钱有势的人,越顾不上,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来不及悲伤,来不及做其他事情,只能多考虑,多算计。

就像是扶桑,你能说她不伤心吗?

二太太,你能说她不关系老公死活吗?

姨太太,你能说她对二老爷一点感情没有吗?

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

就是二老爷自己,他也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二太太含笑听完,带着人一起去的医院,她害怕吗?

害怕,她不懂,不会做生意,不相信任何人,但是这句话她不能跟任何人说,她不会也要会,不懂也要懂,你示弱永远没有好下场的。

她见不到二老爷人,这句话,更不能跟任何人说,也不能跟二老爷说,她跟着一起去,姨太太就得让她见到,局面就破了。

谁给出的主意?

姑太太。

是的,姑太太,现如今两个老太太,抱团取暖,隔壁院子她听着有人,马上就等着了,跟小荣说,“吃早点呢,再等等。”

又去照镜子,穿洋装还是旧衣服考虑很久,最后还是换了旧样式的衣服,对着镜子把簪子扶正了,跟二太太差不多的打扮,两个人,都几十岁的人了,搀扶着上车。

车里如今只有两个人,二太太脸上一点笑都没有,“扶桑早上五点的时候,跟我通电话——”

上一篇:映儿 下一篇:春夜暗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