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民国](305)

作者:张大姑娘 阅读记录

扶桑捂着嘴,眼泪水一样地下来。

不至于,不至于啊。

他在回川之前,据说去了一趟重庆。

想要抚恤金,要东西,再东山再起的。

走的时候还是意气风发的,回来跟宋旸谷一起回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根据妞妞后来的描述,许老官去重庆方面,没有想象之中的犒劳,反而承受了汉中腰线失守的迁怒与责任。

具体不详,因为他的参谋在突围的时候,护着他中枪倒地,他没有一个像样的文书跟随他去重庆,没有人知道详细的经过。

当年项羽,乌江自刎,大概也是如此心情吧。

--------------------

第122章 宋胜男

================

宋旸谷跟扶桑, 到了四川之后,突然就沉下去了,推不动了。

他们两个去吃市井火锅, 很辣, 辣的两个人流眼泪, 要吃红糖冰粉,一人一大碗。

只闷着头吃, 吃一会儿,两个人放下筷子,再吃一会儿冰粉, 跟当年在北平吃的味道,不相上下的, 四川人开的火锅店,想是都好吃的。

吃完一碗,宋旸谷问她, “还要吗?”

“还想吃。”

那就再点一份,“来两碗。”

店家就看着, 很少见夫妻两个人, 吃这么长时间的,吃会儿聊一会儿,扶桑问他, “什么表彰?”

许老官是自裁,重庆方面开始不重视, 但是到底人言可畏,特地敲锣打鼓地到四川送了牌匾, 送了抚恤金, 还有荣誉。

“一等功勋, 拨款两万元,他儿子很多,大房那边的孩子,接到重庆去扶养。”

剩下的至于许老官要求的,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兵,家属每人也分了体恤金。

不多不少,够吃一顿猪肉的。

他看着扶桑,不太想提这些的,他觉得她还得少接触这些信息,为什么留四川一段时间,就是想缓和一下,从南京出来之后,他觉得扶桑太疲乏。

吃完一身的味道,许太太要开欢送宴会,送自己的小儿子去重庆那边,邀请宋旸谷去,还有许老官当年在川的顾旧。

一边擦眼泪一边跟扶桑说,“我舍不得他去,他老汉儿才没有了,出川做什么去,以后难道还要去打仗,跟那边走的近,倒也是大好的前途,可是我宁愿他留在四川。”

但是留在四川有什么用,这么一大家子人要吃饭,她儿子不去,那下面小妈的儿子也要去的,许老官留下来的这点残余的福气,她不愿意便宜了别人。

送着去重庆那边培养,以后也要混的好,“可惜我们就是上面没有人,他在的时候就骂,朝中无人就跟后ʟᴇxɪ娘养的一样。”

说得恨恨。

她比许老官年纪还大不少,平日里看他也跟弟弟一样。

家业也攒下来不少,怎么就走到这个地步了,她懂一些,但是还是觉得没想开,想开了就走不到最后自杀的一步了。

有时候战场上活着下来的人,本身就会自带一种活着的罪过一样,很多幸存者会这样觉得。

跟扶桑说很多,然后看外面院子里的宋旸谷,几个人在院子里烤火,几个大木头烧的暖呼呼的,“你们要留在四川?”

“我们觉得这里很好,还算安稳,想待一段时间。”

“好,这里好得很,就是穷了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得的很。”

她按照很多年前的地址,去找了扶然。

墙角下一个没牙的老太太,戴着头巾拄着拐杖,在层层的台阶之上,扶桑穿着风衣,就站在下面看。

看着看着就哭了,一步一步走上去,四川常青而带湿气,年后转暖,总带开春的朝气。

“闺女你找谁?”

扶桑苍然落泪,蹲下来,一只手搭在她的膝盖上,“太太——”

舒太太这辈子,就是做梦,也再也做不到这样的梦了,她一辈子三个孩子,当年跟着扶美扶然走了,只留着一个扶桑在北平固守。

前些年音讯时有,再后来战事纷乱,便再也没有音讯了,南北不通,家书难得。

多年不见,总见她男装,竟一时之间没认出来,端详了好一会儿,终于认清楚眉眼,抱着扶桑哀哭。

你知道吗?

人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在外面的日子,再好也难以弥补心里的缝隙。

年纪越大,缝隙就越大。

越觉得空落落的。

“我总也想着,就要回北平去,什么时候能回去呢,我守着哪怕是个空荡荡的破院子,我日日喝凉水,我也心满意足,我想着再见你们一面,再给你们说句话,就跟白日梦一样的。”

已经年迈,更念故土,更恐客死异乡。

扶美抱着孩子跑出来看,见到扶桑嘴张口又闭上,又跑进去,查家大姑娘跟在后面,看到扶桑也愣住了。

上一篇:映儿 下一篇:春夜暗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