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民国](348)

作者:张大姑娘 阅读记录

实在是觉得这样朋友难得可交,又喟叹自己年纪大没事做,“这个事情交给我,我有认识的人也好打交道,现在内地管理很严苛,对我们很谨慎的,这也是应该的,要□□,我一定用心做,不枉费这些流血流泪的人。”

挂了电话就跟身边陪同的朋友讲,“寡言君子,名不虚传,伉俪情深也就罢了,就连品行都是一样的,重情重义也就能做到如此了,真是让人钦佩。”

他用心去处理宋旸谷交代事情,前面人命都搭上了,后面还活着的人跑跑腿做做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举手之劳不值一提罢了。

派人去取,然后亲自送到上海去,联系上海文物局那边,还有档案馆都同时有联系,并讲宋旸谷这些年来帮扶事情一一讲清。

当局很受震动,高层的思路一直是非常正确且真挚的,知道这个事情也很感动,派人到四川去核实,确实是打上海会战时候牺牲的烈士,这些年幸存的很少,但是都有讲宋先生。

“去打仗就没回来,说是死了,过了两三年,有一位宋先生讲认识我儿子,挨家挨户打听,问到了就给钱,说是抚恤金,然后讲每年都打钱。”老太太腿不好,得双拐,年纪最大一个了。

讲起来还是哭,哭自己儿子,哭宋先生,“从今以后,每年都打钱,开始我们以为是政府给的,宋先生没讲,后来日本人来了又走了,再后来旧政府ʟᴇxɪ没有了,都换了,还是有钱,有时候会晚。”

有去取钱的,然后回款地址就不一样,时间这样长,就发现了,汇款人的话,可能是宋先生自己做的,“一直想谢谢他的,他那年来买了十斤猪肉,跟我讲,我儿子喊他买的,要我过寿用,又托人带我治腿。”

想起来,总觉得这个世界上,好心人太多,好人太多。

哪怕她独苗的儿子没有了,但是活到这个年纪,依然是饱含着赤城去虔诚善良感恩地活着,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政府也越来越好,政策也越来越好,对老百姓,越来越照顾。

上海文物局那边做的特别的到位,也很受出触动,调查时间差不多有半年,跟北京那边档案文物局一起,全社会征集相关资料相关线索,不仅仅是为了宋旸谷,而是尊重爱护先烈。

不过可能因为通讯不发达,知道相关渠道的人少,征集到的内容也很少,但是全国各地有很多信件资料邮寄,也有很多寻亲的,政府机关是尽量越做越全面的。

每一封来信都有认真记录认真回信,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真诚对待工作的,很认真仔细。

查二爷揣着手,掏出来报纸,问人家北京文物局那边的人,“是你们要找历史档案资料的是吧?给报销路费是不是?”

他以前略不显得贵气但能看得出来往日体面的长衫已经脱下来了,换成了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头发花白而身体略显地弯曲,说话却还是带着贫穷烙印下的斤斤计较,“我可跟你们说了,我溜溜地转车了半天,中间等不到车我还自己腿着走的呢,车票都在这儿呢,得有三毛五呢。”

掏出来车票,给工作人员看,工作人员绝对的好脾气,到接待室接待,非常热情接待的,为人民服务,为大家服务,不是一句口号,真的是发自肺腑的拿着热爱,“您来是干什么的呢,大爷,我看您带着个画轴呢?”

查二爷嘿然一笑,带着许多年的得意,“小子,看着,我可给你开开眼了,你瞧瞧,你仔细瞧瞧,这是什么东西!”

一个巨大的画轴,打开之后,粗一看不过是花鸟画。

只不过就是大,桌子上铺不开,他曾经有个画棚子,在南城卖画为生,是个老祁人。

也曾经落魄到后来,连画棚子都开不下去了,开始跟他的弟弟查四爷一样,糊风筝典当家具衣服,把祖产最后一点点油水全部搜刮干净。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一个过日子清贫又仔细,甚至抠搜斤斤计较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毕生所学所热爱的画技,把上面那层花鸟画剥开。

里面是另一副画!

真是高超。

高超的想法,高超的画技,更高超的是他的裱画手艺,真是绝了。

他站在那里娓娓道来,连他身上所有的蜷曲跟不平,都慢慢地,舒展开来了,他变得丰盈充实,像是有乌黑的头发,白皙又青春的血肉,像是他十七八岁的样子一般地。

“这个,是打从日本人进了北平,我就开始记录下来的,时间地点人物生平事迹,北平出现的人物义士,前后大约十五年吧,都真实详实地记录下来了,一丝不差,分毫不虚!”

说完最后下巴微微抬起,这个瞬间,他像极了哪个旧读书人,桀骜又清高,带着清澈的书生气,却厚重的气节跟执拗。

上一篇:映儿 下一篇:春夜暗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