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民国](42)

作者:张大姑娘 阅读记录

扶桑笑眯眯地,托着帕子都递给他,“太太院子里姐姐们给的,你吃!”

俩人好的跟一个人一样的,一起长大,一起挨骂的,她没舍得全吃了,就吃一块儿尝尝味道的,这样的精细零嘴儿,对他们来说难得!

红泥小炉子烧的铜壶盖儿微微颤动,能听到火膛里面舌焰升腾,咕咚咕咚地踏实。一股接一股的热气熏着皮肤游暖。

饭菜都是有定数,夜里是杂粮馒头,芥菜条子咸菜配着苞谷粥。扶桑吃下去,犹觉得不满足,半大的孩子猪腿都能吃得。

墙外有货声路过,“萝卜来——赛梨,辣来换!”

小荣便搬来凳子趴在后窗户上,窗户纸有个角没钉紧,低声叫住货郎,“水萝卜来,切半个来吃,辣的不要!”

卖萝卜的都是晚上的行当!

京畿寒重,夜里烧炕多燥,炭火气儿教嗓子不舒服,吃萝卜好滋润去火。货郎背着个小筐儿,扶桑凝神细听,能听见切萝卜清脆的声音,光听着就觉得甘甜。

递上去一个铜板儿给小荣,今儿她请客!

买半个,他们俩就够零嘴儿了,扶桑手里是有几个闲钱的,走的时候家里给了二十两,虽然如今省吃俭用也用差不多了。

货声在北风里面嘶哑,夜深狗吠,更声从远方传来。

两个人头对着头围着炉子窃窃私语,间或有萝卜水脆的咬声,“太太早上说我要是干得好,要赏我家里呢,还说要送我去学洋文,大少爷我临走的时候也说了,家里要开洋文班儿,让我去。小荣,咱们一起去!”

小荣不去,他吃的正痛快,“洋文什么好的,咱们前朝的时候,不学洋文一样买卖,丝绸茶叶什么的,都比毛子强,他们都是什么玩意儿。”

伸长脖子瞪大了眼睛模仿两句,叽里咕噜,大概是某种不知名的鸟叫,“你听听,还没太太院子里那画眉会叫呢。”

扶桑仰面看他,神采流转,“你说的对极了,不过我先去探探路,给大家伙儿弄清楚了,看看到底能不能赚洋人的钱。”

小荣很认同,心里有些羡慕她长得好,尤其是一双眼睛开合有神,“对,你聪明,先去探探他们什么路子。”

俩人嘻嘻哈哈,谁也没想到,靠着洋文做买卖这事儿扶桑做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洋文班,后来让她受益无穷,扶桑一辈子撅尽财富,吃萝卜再不用买半个。

是夜雪深,寂寥无人言,内院儿灯火不灭,灯掌百盏壁立。宋遵理子时方回,在军机大臣孙大人处商洽要事。

回府后不如后院,直入前书房,写下一串名单,“立召人来商议要事!”

管家料他公务繁忙,眼前顾不上些许家务事儿,便简而言之,“大少爷跟太太闹了不痛快,盘账的时候做了混账事儿要太太没脸,如今还跪在院门口请罪呢,外面天寒,膝盖都僵了也不肯起来。”

他是宋家的大总管,于情于理,是向着老家人的,果真听宋遵理不悦,“快喊他去睡了,不许做样儿给我看,明天要过年了,都踏踏实实的。你把我的话说给大少爷听,要他也给我留点儿颜面吧,再怎么样也是他的婶母。再这样目无尊长,我等着年后一起,必定清算!”

说完便只闭目养神,一会儿厨房送席面来,厨房管事儿的屋子外面回话,“太太预备着厨房留人,说是天寒特地嘱咐烧了羊肉锅子,要老爷几个边吃边议事,别亏空了身体。”

一桌ʟᴇxɪ上好的席面,几个小铜炉锅子下面炭火烧开滚汤,松鹤延年的八仙桌上不仅有鲜切羊肉,还有一碟子红白双肠,这是羊肠子里面灌装羊血,这份儿里面还加了羊脑,格外润口滑嫩。

几个人围炉落座,清冷寒气一扫而空。宋大老爷便含笑,侄儿们有侄儿们的闹腾,年轻气盛,殊不知家务事儿还是和稀泥的多,太太总归是有太太的好处的。

娶妻生子在一起过日子便知道了!

“咱们边吃边说,不瞒诸位,我刚从孙大人处回来,漏夜请诸位来,还望担待。”他是个稍微有些臃肿的中年男人,富态而有气势,个子不高,五官却分明可喜。

说话是那样的和气,把肚子里面的话娓娓道来,“庚子年的事情历历在目,拳民们现在想来何其无辜,最后被屠杀殆尽,逼得帝后西幸避难,坏事儿咱们是全然经历了。

可是洋人也不能说一点好东西都没有带来,民众见识了洋人的做派,多少民智开化也努力跟西方接轨。朝廷上下也是励精图治,不断变革。

开办大学,赔款的利息广派留学生旅美旅日。实业家们办厂房学技术,听闻上海、汉口、广州等口岸的商会还跟洋人较劲儿,纺织厂机器运转日夜不停,双钻头的印花比英国人都要做的好,市场极为广阔。”

上一篇:映儿 下一篇:春夜暗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