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嫔+番外(180)

作者:抒鹤/姜久久 阅读记录

“你不吃吗?”浮玉看着他。

李奕承摇头,将糖塞入她掌心。

“浮玉,你听到了,我的父母亲人已经弃我于不顾。他们将我放逐北地,不管我的死活,也不管我的婚娶。”他垂下眼帘,似乎尽力翻找了某些遥远的记忆。他从小由阿翁抚养长大,对父皇和母妃只剩个模糊的影子。他倒是记得阿兄的样子,可记忆一直停留在他含笑送自己出征。

他也庆幸那事之后,他不曾回京,不曾见过阿兄对他失望、厌恶、憎恨的模样。

他的嗓音清淡了些:“嫁给我,你没有明媒正娶,没有父母兄长的祝福,也得不到夫婿族人的认可。你还敢嫁吗?”

“我不怕。”浮玉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眸光坚定。

李奕承看她,看她的眼睛,也看她被风雪冻得发红的鼻头,眼眉含笑:“我的阿兄恨极了我,不肯原谅我,以后或许还会杀我。跟着我,你要时时提心吊胆,你不怕吗?”

“我不怕。”浮玉说。

李奕承笑起来眉眼生动,可浮玉看得心疼,她抬手轻轻抚平他皱着的眉心:“将军,我不怕。”

他低头,对上她的目光。少女的眼睛清透玲珑,带着几分坚定。

“好,那我们说好了,明日便成亲吧。”李奕承抬手揉了揉她微湿的发。

*

寂寂长夜,云水间内灯火摇曳。

“江南士族盘根错节数百年,势力庞大,你此次南下推行新政,恐怕会困难重重。”李文简道。

梁星延手中捏着一块玉牌,那玉牌乃是羊脂白玉所制,通体雪白,手感触之生温,玉牌之上没有太多繁复的纹饰,唯有牌头坠了一颗白玉雕的芙蓉花珠,牌面上雕刻有一个简字。

“有这块牌子,我可以横着走。”梁星延打量着玉牌中间的那个字:“这块玉牌很眼熟,我以前好像在哪里见过。”

“那时是宣和元年,正是你父亲溺水而亡那一年。你父亲奉父皇之命南下推行新政,父皇将他的玉牌赠予你的父亲。”

李文简的手指端起案上的一只酒杯,凑在唇边,轻轻喝了一口,他道:“如今我将我的玉牌赠与你,让你继承父志,为我南下推行‘宣和新政’,也希望你能一举成功。”

此次议定的宣和新政,乃是吸取前朝末年无忧太子提出的针对江南士族的“庆春新政”经验,结合安胥之此行的所见所闻,从举才、纳税等各个方面削弱士族势力,打破寒门与士族门阀之间门槛的一次大变革。

因为触及士族利益,梁星延将要面对的困难可见一斑。

夜渐深,云水间内静悄悄,唯有案头烛火的哔啵声。

“殿下相信我能成功?”梁星延偏头去看李文简。

李文简睁眼看他:“你我八岁便相识,十六年来风雨同舟,照烨,我自然信你。”

梁星延眼眶微热,也端起酒杯,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十余年前春日里,他们一行四人在郊外纵马的情形。

“十余年前,我们像是一棵树上紧紧相连的树叶,在安氏求学,春日骑马、秋日打猎、夏日游湖、冬日玩雪,也曾亲如一人。可如今,魏家兄长战死北方,子韧反骨渐生,我即将南下,唯有你留在京中,各自飘零奔散,此生再无团圆之日。”梁星延向他举杯,缓慢而认真地道:“幼时听不懂阿翁为何说人生尽是离散,现在都懂了。照烨这一杯,敬祝书琅平安顺遂。”

李文简却平淡一笑,清澈的眸底并无多少伤悲,只是真诚。杯盏伸出来,与他轻轻一碰,仰首自己先饮尽。

“我也愿你承松柏之志,经霜犹茂,此行一荡晦暗,只向光明。”

梁星延弯唇一笑,只道一声“定承先人之志,为天下百姓尽一分绵薄之力”,也仰首饮尽杯中酒。

他把酒盏放了,再行上一礼告辞,而后转身离去。

李文简坐在凳子上,看了许久,却不知为何怅然若失。直到牧归的脚步声自廊外响起,他才垂眸看看手中酒盏,放到桌案上,继续往寝殿走去。

寝殿内很安静,点了数盏烛火,照得寝殿内很明亮。

昭蘅靠在枕头上看书,听到李文简从外面走进来,她把书扣着放在枕边,起身迎出去:“殿下。”

李文简身上有淡淡的酒气,她倒了杯水递给他:“怎么喝酒了?”

“照烨明日要南下推行新政,跟他喝了几杯。”李文简呼吸很浅。

昭蘅帮他宽衣,温柔地笑着:“殿下和梁大人感情真好。”

“他八岁从老家入京后,我们就在一起玩儿。”李文简说,顿了顿,又补了句:“还有魏家兄长和子韧。”

昭蘅为他脱衣的动作顿了顿。

李文简捉着她的手,阻止她服侍他的动作。

上一篇:被东宫盯上以后 下一篇:千寒惊奇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