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危楼(125)

作者:宋思服 阅读记录

“走得好,本座以后真是孤家寡人了。”

如意独自一人,走过很多地方,也经历过许多的苦难。

得意之时,她曾靠着手中的刀,解救了一对被南唐恶吏欺负的农家姐妹,打跑了拉着十三四岁的孩童上战场的官员。

而失意之时,她也曾衣衫褴褛地坐在井边,思念父母之时,想起叶子安立于危楼高高在上的模样,觉得人生无望,还不如从井里跳下去,一了百了的好。

幸好有位老奶奶来井边提水,用一双看破世事的慈祥眼神望着她,问她年岁几何,可有婚嫁子女,家在何方。

老奶奶摸着如意的头,缓缓道:“孩子,人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你还年轻,好好活下去才是,莫要辜负了这大好铅华呀。”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如意想起她用一串金叶子,在青墨先生处买来的故事,霎时便落下泪来,也在这一瞬霎时理解了叶子安,人啊,不过是在漫漫人生旅途之中,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

呜呜,这就是我想写的东东!

快结尾了,小叶子和如意绝不be!

第56章 故人——时来运去

此处先时属于南唐,如今已是宋朝的地界。据井边那位老奶奶所说,她一共生了三儿两女,可三个儿子,皆死于南唐和后周、北宋的接连战火,两个女儿还未嫁人,便被抢入当年的清淮军行营行营,其后杳无音讯。

老奶奶提起往事,心绪仍有波澜:“都是那个天杀的清淮军统帅刘彦贞!南唐国主如此重用这纸上谈兵的草包!怎么能不打败仗,不灭国!”

如意抿嘴,道:“那嬢嬢你现下和谁一起住着?”

老奶奶道: “我呀,先前也是在这井水边,救了个跟你一样想寻短见的孩子,他的家呀远在金陵,瞧样子也像是被官府欺负过的,我就把他带回家,好歹也算有个伴儿。”

如意红着脸道:“嬢嬢,我不是真的想要跳井!只是想去找点水喝……”

老奶奶却一把拉着如意的手,道:“小娘子,我看你和我那孩儿的年岁也差不多,你呀,去我家吃一顿饭,嬢嬢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如意无心认识什么人,然而老奶奶盛情难却,还是带着她回了家。

小小的农家院子虽简陋,却甚是整洁,老奶奶见如意的目光落在窗边的一沓书上,解释道:“那孩子还是个读书人呢,平日里叽里呱啦的,也不知道出去干些什么。你们年轻人呀,一会儿多聊聊,老身我年纪大了,他说的话都听不懂。”

如意帮着老奶奶做好一桌饭菜,那老奶奶面上笑着,道:“也是怪了,原以为后周军队占领了此地,我这老太婆的日子会很难过,谁知不论是后周还是大宋,非但不收我这种上了年纪的孤婆子的赋税,官家还让朝廷还在乡里建了福田院,每月给人发放粮食呢。”

如意落座后不久,便有人推门进来,道:“院子外面的杂草得除了,刘嬢嬢,你把镰刀放哪儿了呀?”

这人的声音,甚是耳熟。

如意回头,只见一七尺余的男子身着青衫,头戴蓑笠,正在杂物堆里翻着什么。刘嬢嬢连忙将他拉到屋内,道:“今日不急着除草,咱家来了位小娘子,你跟她去说说话。”

男子摇摇头,“哎呀,刘嬢嬢跟您说了多少遍了,我有很重要的事做,现下还不想成家呢。”

待他转过身,如意看见他的正脸,不由得一笑,忽略掉他额头一角隐隐露出的刺字,这人生得是仙风道骨玉树临风,可不正是金銮殿内得罪了南唐国主,从而惨遭流放的薛道人么?

刘嬢嬢蹙眉:“胡说!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先成家再立业,你要是有个家,也不会落到想跳井的地步!”

薛道人被强行推到如意身边,他原本对刘嬢嬢无意,然而如意一双眼睛不住盯着他看,薛道人大约太久没有被女子这般凝视,羞涩而狐疑道:

“这位小娘子,我们认识么?”

如意浅笑:“臭道士,你一天到晚的瞎忙些什么,连娶妻生子这样的大事也不顾么?”

薛道人在明月堂多年,是何等的七窍玲珑心,如意虽然易了容,但声音总是没变,薛道人连声道:

“你是……如意?”

如意浅笑:“除了我,还有谁叫你臭道士么?”

薛道人细细端详着眼前人,不觉又惊又喜,连声道:“如意你可千万别听刘嬢嬢胡言乱语,我不过是口渴而已,想去井边找点水,不是真的想要跳井的!”

如意汗颜地轻咳一声:“这话,我放在也对刘嬢嬢说过……”

刘嬢嬢原本还在为他们的相识而高兴,可不会儿,二人说的话她实在是听不懂,只好知趣地去外面忙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