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1499)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你有自知之明就好。”她对晋阳说话一点都不客气,“你如今的确不配再嫁进我们家,就算你们家不主动退婚,我也会进宫同皇上说这件事的。陆弘文过得好不好我不在意,但我到底是陆家的人,陆家名气与我息息相关,我是不可能含糊的。”

晋阳点点头,“我知道,你在皇上面前比陶家有脸面,你是十一殿下的未婚妻,就冲着皇上对十一殿下的重视,你说什么他都肯的。其实之前你若明确地拒绝这桩婚事,那即便是下了赐婚的圣旨,皇上也不是没有可能再收回去,只要你开口。但是当初你没有开口,我觉得你可能是觉得反正自己早晚是嫁出去的姑娘,也无所谓是不是与我成为一家人。再说我嫁的是陆弘文,他跟你不是一个娘生的,你对他也没有过于在意。”

陆辞秋“嗯”了一声,“你说得对。只要我开口,皇上还是会给我这个脸面的。不过你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你说我是靠着十一殿下这层关系,才在皇上跟前得了些脸面。

这就错了!我陆辞秋从来都不靠别人,我在皇上跟前的脸面,也是我自己凭本事挣来的。

靠男人给的东西不稳妥,他兴你兴,他亡你亡,命运永远都系在别人身上,我可不干。

我的命运只能由我自己做主,哪怕十一殿下是我未来的丈夫,他也没有权利干扰我。”

晋阳有些失神,“陆辞秋,你同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是在炫耀你的功绩吗?”

陆辞秋摇头,“并不是在炫耀!我的功绩一项一项都摆在那儿呢,根本不需要炫耀。

我之所以同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人生在世,除了追求爱情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不是单纯地把自己困在一座府邸里,围着男人和孩子打转。你若肯从以前的思维中跳出来,你会发现原来另有一番天地,你看到的世界,也会跟从前完全是两个样子。

就看你肯不肯走出来,愿不愿意为自己活一次,愿不愿意有一个新的人生。

晋阳,我言尽于此,你自己思量。

但我话就放在这里,想再嫁进陆家,门儿都没有!”

车队停了,她听到她二叔的声音在说:“古县到了!”

第1135章 陆萧元神

古县位于南岳西部地区,县外多山,但山中物产丰富,固而县外山村也相对富饶。

但富饶也是近十几年的事,从前这里可不富,甚至还因为太穷,每年都有人饿死。

之所以穷,是因为连年大旱,山里什么都不长,连狗都被热死了,人能不穷么!

朝廷也不是没有救济过,可再怎么救济也只是保证不饿死更多的人。想要生活得更好,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就连县城里的富户家都没有多少余粮了,何况山里的泥腿子。

后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眷顾,在大旱了整整六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充足的雨水。

说来也巧,就是古县这一片儿雨水变得充足的那一年,陆萧元从尚书变成了左相。

从那以后,古县这边的雨水就没断过,也不会水太多,不涝不旱,田地山地都长得好。

人们说,是陆家那小子给古县带来了好运,让古县从此不再受旱灾困扰,也让古县出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大官。就是咸州府的知府从此以后也不敢再不把古县放在眼里了。

其实咸州知府挺冤的,他从来也没敢不把古县放在眼里。因为陆萧元他即使不是丞相,他也是位尚书大人,那官品也是极高的。京官本就比地方上的官员要金贵,他巴结都还来不及,怎么敢不把尚书大人的老家放在眼里,那不是找死么!

但实在是尚书大人的老家也太不争气了,干旱旱得连朝廷都快无语了,赈济粮发下来多少都不够,因为经常一整年下来地里是颗粒无收。

有不少人都想要离开故乡,知府大人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这影响他的官声,上京述职时也不好说不好听的。于是他就劝着这些百姓守好故土,毕竟就算逃出去,外面的生活也会很艰难,而且拖家带口的,也不是说走就走得成的。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打消念头留了下来,即使依然有走的,也在旱灾过去之后又回来了。

如今的古县十分繁华,县城墙也修得气派。做为左相大人的老家,这里的每一个人提起陆家,都说陆家是古县的贵人,是因为有了陆家,古县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上曲村就更牛了,陆家是从上曲村走出来的,上曲村的村长至今都会在逢年过节时,到陆家真正的老宅旧址去拜一拜,甚至还在那旧址处修了个学堂,希望村里的孩子能像陆萧元一样读书那么厉害,能再出一个有出息的,到京城去做大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