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1621)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我们都知道这些人绝对有问题,但是官府却没有拒绝他们进城的理由。”

陆辞秋问:“望京城在籍人口肯定是有数量的,数量对得上吗?”

燕千扬说:“大致对得上。望京城是京城,人口庞大,光是城内在籍人口就有近三十万,这还不包括京郊县城和村子里的。三十万人口,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查,那得查到什么时候。所以就只能在发现进城的人开始多起来时,严格盘查那些进城的人,包括检查他们的路引。

可就像我方才所说,所有人都没有问题,每一个跟记录在案的户籍都能对得上。

莫顾之说,造成这种情况的有多种原因,一种是望京府衙门内部出了问题,户籍被人动了手脚。一种是这些外来的人提前有准备,替换了原本那些京城人士的身份,属于冒名顶替进城的。还有一种就比较复杂,可能对方早有部署,而且这种部署长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所有的人全部都是真正的望京城百姓,只是他们从最开始就在为特定的人做事。”

“所以最后一种情况是最糟的。”陆辞秋说,“若是你们燕家的皇子做的也就罢了,那属于自家人招兵买马。但若是怀北人……如此渗透到我们的京城,绝对不是好事。”

“老头子就是过于自信了。”燕千扬也生气,“要我说,早在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把城门关起来,不出不进,然后城内严格排查,所有从外面回来的人全部集中到一起,严加看管。如此,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东南西北哪哪都有。

不说别的,就说一旦外头乱起来,那些人滥杀无辜,该如何控制?”

陆辞秋也有点儿不明白老皇帝的脑回路,“按说他当了几十年皇帝,这道理应该懂啊!城外集结在一起的大军,可控,但城内若有外军,绝对不可控。怎么能让敌人进城呢?莫顾之没有在朝堂上提这个事儿?”

“提了,但老头子没心思理会这些。只说如果人家有户籍,不让进就会出乱子。事实上也的确出过乱子。”燕千扬说,“那次是我私自下令不让放行,结果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站在城门里头哭,问为什么不让她的丈夫回家。说她就快要临盆了,丈夫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居然不让进城,这是什么道理?明明路引都对,户籍也有,甚至京中还有房产,为何不让进?

诸如此类的事件太多了,城外不满,城内百姓也不满。

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只能放行。但通过那次事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那些人不只是在京城有身份,他们在京城还有家,有亲人,有父母,有妻子,甚至还有孩子和宅子。

如果拦着进城,那还不等他们乱呢,他们的亲人就开始乱了,局势依然控制不住。”

陆辞秋明白了,而且她觉得这件事情大概率是对方多年部署而成。早年分期分批安排进来一部分人,因为是零零散散来的,官府也没有过于在意。又或者可以先得一个县城的户籍,再迁到京城,这样就更容易一些。然后这些人在京城扎根,买宅子,娶妻生子,置办家业。

渐渐地,只要他们自己不说,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了。

所以皇上不让拦着那些人进城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进不进来,京城都要乱,早乱晚乱的事。不一样的就是,那些人不进来,京城里乱的就只是百姓,杀伤力不大。

所以说这件事情,老皇帝还是办砸了。

“还有一件事。”燕千扬告诉陆辞秋,“西高公主进京了,你知道是谁吗?就是你在红谷县张员外府上遇着的、后来又带到我府门口的那位!”

第1229章 奇怪事情

关于那砸锅卖铁的妹妹,陆辞秋也早有心理准备。

一来是因为她觉得也不会有人疯到对一位皇子痴心一片,从而幻想自己就一定是未来的皇子妃。更不会有平民女子能在王府门口依然淡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那砸锅卖铁的妹妹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总不可能真是县城里穷苦人家的女儿。

她问燕千扬:“她那个哥哥你查过没有?”

燕千扬点头,“查过了,跟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她到了红谷县之后,花十两银子雇的帮手。那人只是红谷县一个小民,没什么背景,生活得也十分穷苦,要不然也不至于区区十两银子就能给人家当哥哥,还差点儿死在张员外府。”

陆辞秋觉得,区区小民,但演技还是挺好的,至少如果不是后来那位妹妹被她带到了庄王府门口,她看到了妹妹面对庄王府侍卫们的表现,还真的也被骗过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