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1733)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陪着晋阳回来的小护士就说:“虽说大过年的吃药不太好,但谁让生病了呢,也没法子不是。你就按时吃药,退烧基本上今天晚上就能退。后面两天吃的都是消炎药,得把上呼吸道的炎症消一消。没事儿,别担心,很快就好了。”说完,冲着她们俯了俯身,又去做事了。

晋阳根本听不明白小护士说的话,什么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是哪?

也没有人给她解释,莫蓉冰只拉了她一把,然后指指等在边上的周明堂。

晋阳不解,就见周明堂把一块用白布包着的东西递了过来,“陶姑娘,打开看看吧!”

晋阳一愣,多少年没有人叫过她陶姑娘了,冷不丁被人这样叫,她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是在叫她。还是莫蓉冰扯了扯她的袖子,提醒道:“叫你呢!”

晋阳这才回过神来,然后点点头,“周掌柜。”

周明堂将手里的东西又往前递了递,“令弟的尸体被扔在景王府里,官府去查封时找到了,本来带到城外一并烧了。但我们东家知道了这个事儿,就让在下把孩子接出来,换了个清静的地方悄悄地烧。这是骨灰,在下收集起来放到了小坛子里,陶姑娘带去埋了吧!”

晋阳一下愣住了,老半天都没反应。

莫蓉冰就说:“你也不要想不开,城里死了很多人,尸体都是一起烧了的。百姓带回来的都是骨灰,没有人全尸下葬。或许最开始会觉得没办法接受,可是时日久了,也都放下了。晋阳,我希望你也能放下。阿秋为你做的不少了,要不然陶家人是要挫骨扬灰的。”

晋阳把骨灰坛子接过来,也没打开裹着的白布,就抱着那坛子无声地哭。

有人替她擦眼泪,她也不知道那人是谁,就听到那人说:“别哭,别让眼泪掉在骨灰坛子上,不吉利。赶紧带出城去埋了吧!记好地方,以后也好去看看。”

也有很多人被她的哭感染着,跟着一起哭。虽然人们都不知道晋阳是谁,但却都明白她在哭什么,也明白她怀里抱着的东西,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经历半座城的人都有,一时间感同身受,回春堂竟哭声不止。

渐渐地,晋阳倒是不哭了,她给周明堂鞠了个躬,然后抱着坛子往外走。

莫蓉冰跟了出去,问她:“要带出去安葬吗?我送你吧!”

晋阳又坐上了她的马车,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问,直到马车出城,又行了一小段路,莫蓉冰这才道:“就这里吧!晋阳,下车。”

晋阳起身,跟着她走下去。也没看四周环境,甚至都不问这是哪里。

车夫帮着挖坑,挖好了她就把坛子放了进去,然后一捧一捧地亲自填土。

等填完了之后,就听车夫说:“今日来不及了,不如先放个记号,等回城之后打块碑。”

晋阳却摇摇头,说不用了,说他是弟弟,也没有人给他烧纸,当姐姐的烧的又收不到。

他也太小了,还不会叫人,不知道我是谁,这样也挺好的。这样他就不会记着我,也不会记着陶家人。等到了可以轮回的时候,就可以没有牵挂。

她说:“我只希望他来生能托个好人家,平常人家,太太平平地长大,过完一辈子。”

她伸手去摸刚埋了骨灰坛子的这片土地,土很凉,就像那只骨灰坛子一样,冷冰冰的。

她跟莫蓉冰说:“我想过很多种结局,有陆弘文的,和没有陆弘文的。可我从来没想过我这一生还要经历这样的事。你说得对,从今往后,生活就跟以前再也不一样了。”

第1310章 无处可去

再次回到京城时,天都黑了。守城的官兵跟莫蓉冰说:“大小姐早点回家,天已经黑了,尽量别在外面走动。虽然现在城里太平,但谁也说不准个万一。”

莫蓉冰点点头,跟他们说:“大家都辛苦了。”一边说一边顺着车窗递出去一包糖果,“这是从千秋庄拿回来的糖,永安县主做的,你们夜里吃点。”

官兵们乐呵呵地接了,一边道谢一边说:“府尹大人说明儿晌午会发好东西,都是永安县主给的,一人一份,让咱们拿回家去好好过年。千秋庄的菜也给了咱们一些,根儿上还带着泥呢,可新鲜了。在这个季节能吃到新鲜的菜,都是托了县主的福。”

马车进城之后,晋阳十分茫然,她不知道去哪里,但肯定不能一直在莫蓉冰的车上坐着。

后来想了想,她就问莫蓉冰:“你知道陆辞秋在哪里吗?”

莫蓉冰摇头,“不知道,她很忙,有时在皇宫,有时在回春堂,有时去千秋庄永安县,还有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街上走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她做的。或许我这样说你会觉得很奇怪,不管是战争还是京城秩序的恢复,这都应该是朝廷和官府的事,为什么要阿秋在外面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