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1801)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陆辞秋也觉得是这个理,不能说因为女人受到了伤害,她就成为了弱势群体。

她也是女人,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她不站前穆王妃。

只能说希望京里的姑娘们都能有个前车之鉴,不要以为凭着家世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四皇子是个例子,从前的陆萧元也是个例子,谁都过不好。

当然,这事儿老皇帝也有责任。但愿今后他别再犯这种乱点鸳鸯谱的毛病,害人。

永安县的一切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学校开起来了,九年义务教育。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且课堂之上男女不分开,就在一起学,也不整隔帘子那一套。考试也一起考,就算女孩不能参加科考,至少也可以参加县考。

陆辞秋定的规矩,永安县衙可以有女官。无论什么官职,男女全部适用,谁行谁上。

所有县里的孩子,年满六岁就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如果有谁家敢不送孩子上学的,就已经违反了县规,是要被抓去官府问话的。

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办起来了。接收本县年满三周岁的小孩,每日辰时半入园,酉时由家人接走。三餐两点,收费很便宜,相当于自己出一部分,县里给补贴一部分。

有人算过一笔账,孩子上幼儿园的钱,在家里吃饭都不够。

幼儿园的老师有京里的,也有县里的。每一位幼师在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包括亲和力,包括对小孩子的喜欢程度,以及还要会一些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学识。

这个学识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老师要求那么高,不至于要像陆弘文这种从小饱读诗书之人。但至少要识字、可以读书讲故事,口齿清晰,语言逻辑完整。

幼儿园不是托儿所,不是送来单纯的带孩子,而是要把早教的工作给抓起来。

所有这些测评合格了才能被允许参与这份工作,当然,一旦参与进来,报酬是很不错的。

因为县内人口不多,所以幼儿园只有一个。但小孩其实并不少,这一个幼儿园里接收了五十多个幼童,有三岁的有四岁的,还有五岁半等到了九月就该上学的。

另外还有几十个两岁多的孩子在排队,等到九月那拨孩子上学了,他们就可以入园。

幼儿园和学校的食堂也很讲究,招的大厨在上岗之前全部都到回春堂去做了体检,执证上岗,以保证孩子们的用餐安全。

除此之外,养老院的建立也是永安县的一大特色。

永安县有很多孤寡老人,他们的子女要么死在了雨州,要么死在了逃难的路上。

指望官府挨家挨户的一直照顾着是不可能的,官府也没有那么些人力。

所以建立一个养老院就是刚需,既方便了孤寡老人,也方便了官府。

照顾老人也是要经过考核才可以上岗的,这个活儿倒是不需要有多少学识,只是要求身体好,心态好,性格也得好。平日里能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可以陪老人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什么的。总之就是给老人们做伴,同时也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当然,养老院的工钱给得也是很多的,这让来上工的人们都非常高兴。

除此之外,回春堂每个月还会组织一次给养老院的老人检查身体,一旦发现有病了,直接就治,一点都不耽误。短短十几日工夫,白内障手术都做了二十几台。

从前眼睛看不清楚的老人,如今视线一片清明,每天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咱们永安县在永安县主的带领下,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各种商铺馆子什么的也开起来了。

陆芳华一口气干了三家大酒楼,包括一家烧烤店,一家火锅店,还有一家川菜馆子。

第1361章 子献鉴宝

调料都是陆辞秋给的,菜品有很多也是陆辞秋提出来的,川菜馆子之所以能开得起来,是因为县里有一对从蜀地来的夫妻。男人从前就是开馆子的,后来跟着亲戚到雨州去做生意。

直到雨州遇了水灾,他也没有回到蜀地,而是跟着来到了京城。

陆辞秋喜吃辣,从前就经常躲在空间里吃速食菜,所以听说县里有蜀地人后,立即就兴起了开川菜馆子的念头。

陆芳华就去找那对夫妻谈,很快就一拍即合,馆子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

有江皇后占股的化妆品店开张了,有季淑妃占股的首饰铺也开张了。

陆惜玉和陆夕颜各挑了一摊,虽然还不熟练,但是都有罗家的伙计帮衬着,两个姑娘学的也快,女掌柜的架势很快就拉了起来,没有人敢小瞧二人。

陆惜玉也是没想到自己竟能在美妆一途颇有心得体会,那些原本一窍不通的化妆品,在她细心钻研之下,不但很快就全部都记住应该怎么用,甚至还学会了举一反三,开创了更好的搭配。包括一些护肤品的妙用也能自己琢磨着掌握,还能延伸出一些生活小妙招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