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1815)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燕千绝谢过那人,拉着陆辞秋的手继续往前走。

“可惜我们明日就走,赏不到梨花了。一会儿看看城里有没有卖梨花酿,买一些路上喝。”

他看着陆辞秋手里的小灯,“其实安槐百姓在找乐子方面比镇海城要在行得多,镇海城的百姓最多是到海边跳跳草环舞,像这样盛大的节日是没有的。即使是在过年的时候,这边的气氛也不如京城。可能是因为太热的缘故,天气热,人就容易犯懒。”

陆辞秋说:“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各自的活法,不能说望京城太好,也不能说镇海城不好。大家习惯了什么样的生活,那过起来最舒服的就是那样的生活。好在如今安槐这边跟南岳也互通了往来,镇海城的人要是想热闹,就可以到桂城这边。”

她往前方看,看到前方不远处好像有一座大宅。但大宅四周安安静静,甚少有人往来。

便问燕千绝:“那是什么地方?为何夜市到了那里就没有了?”

燕千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了一会儿就说:“那宅子是空的,没有人住。据说空了有七八年了,门口都爬了蜘蛛。”

“那宅子看起来可不小,怎么会空的?”

燕千绝说:“那是从前桂城的一位富商建给发妻的。他的发妻是南岳人,江南人士。大概二十多年前,安槐跟南岳有过那么几年和平时期,两国关系很好,两国百姓也多有往来。那富商做生意到了江南,认识了那名女子,女子的家人是不同意的,因为觉得安槐山高路远,嫁过去之后怕是一辈子都见不着了。

但是那女子鬼迷了心窍,一定要嫁给那位安槐富商。于是二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私奔了,女子跟着富商来到了安槐,到了富商在桂城的家。

那富商对妻子确实也极好,但是两人一直都没有孩子。妻子觉得对不起富商,主动为富商纳妾。但是富商觉得妻子跟着自己背井离乡到安槐生活,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后来两国关系开始变得恶劣,妻子想回南岳探亲更不可能。他再纳妾实在对不起她,于是断然拒绝。

再后来,他们都上了些年纪,妻子开始想家。富商就建了这座宅子,找了去过江南的匠人,把宅子里的景致按着江南小院儿的风格打造,就为了能讨妻子欢心。

可惜,这宅子刚建成,还未等搬进来呢,他的妻子就病故了。富商在妻子榻前吐了一口血,也跟着死了。

他们没有后人,二人死后,偌大家产被亲戚瓜分殆尽,唯独这宅子,人人都说它不吉利,因为正主还没搬进来就死了,所以没有人要,就一直荒在这里。”

两人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宅子门前,白沭也上得前来。争得了二人同意之后先进去探了一圈,出来之后就说:“宅子里头没人,但也破败不堪,到处都是灰尘。只有几棵梨树开得很好,梨花瓣飘落一地,怪好看的。”

燕千绝问她:“要进去看看吗?”

陆辞秋想了想,摇头,“不进了。这宅子承着那对夫妻的魂呢,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

燕千绝点点头,“好。”然后牵起她的手,继续往前走。“其实背井离乡确实很耗人心血,很多伤害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但是思念就会一直积在心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积出一场大病来。我少时征战,为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兵权握在手里,尽可能快地从冯家手里抢走一些权力。只要我把大量的兵权握在手里,母后在京中才能在冯天春的打压之下轻松一些。

那些年,我和七哥拼了命的快速成长,等到真正大权在握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童年,也没有少年。那些在旁人看来应该是最快乐的岁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最残酷的历练。

说起来,我远走南地,也算是背井离乡。只是战事一场接着一场,就也没有那些个工夫去感慨那些没用的。

所以后来我也在想,把你带到南地来到底对不对。我觉得还是不能长长久久的在这边生活,不管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江媛媛,我都应该回到京城去。”

陆辞秋苦笑,“其实对于我来说,哪里都不是故土。只是在京城待久了,所以觉得那里是故土。真正的故土早已经回不去了,从陆家二小姐被吊在城墙上的那一刻起,就回不去了。”

她低下头,看着脚下的路,忽然之间也有些茫然。

但陆辞秋是一个很会自我调节的人,这种茫然不过一瞬间,很快就被她抹了去。

然后她仰起头去看燕千绝,笑着说:“家建在哪里,哪里就是故土。我也怕寂寞,所以觉得还是大家都在一起比较好。”

身后有人扯了她一下,陆辞秋回头,见是白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