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32)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陆辞秋听着常嬷嬷描述病情,心里判断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银屑病。

这种病症在二十一世纪早期之前,几乎是不死的绝症。

不管正经医生还是民间大夫,都不愿意治这种病症,因为根本治不好。

得了这种病的人也十分痛苦,不但长一身的癣,而且还要忌口,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但凡吃一点,病情就会加重。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死,病得严重了,会引起许多并发症,人命也就岌岌可危了。

她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御医懂不懂这种病症最基本的治疗,或者说懂不懂得让宸妃忌口。

如果什么都没管过,完全不会治,只怕现在的宸妃身上已经很难看了。

但是好在银屑病只是在二十一世纪早期之前,无法得到根治。后来就已经有针对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并且已经生产出来专门治疗的生物制剂。

她记得老师说过,在二十一世纪的那种生物制剂,一共需要打十一针,可以将这种病症治愈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后续依然要终身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否则很容易再次复发。

虽说若再次复发,只要再打针就行了。可打针是要花钱的呀!

好在,在进入二十二世纪之后,医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针对这种病症的生物制剂也得到了改进。

从最初的需要打十一针,进步到只要打五针。

治愈程度也从百分之九十,提高到了百分之百。

那种制剂她诊所里有,想要治好宸妃不在话下。

于是她把常嬷嬷扶了起来,“嬷嬷回去跟祖母说,姑母从前待我的好、待我母亲的友善,我都记着,从来没有忘过。此番虽然丢了九曲回阳草,但我会另外为姑母想办法,一定把她的病给治好了。请祖母稍安勿躁,再给我两三日时间,待我想出法子之后会进宫一趟,亲眼瞧瞧姑母的病。”

“哎!哎!有二小姐这句话,老夫人一定高兴,午膳都能多用几碗了。老奴替老夫人谢谢二小姐!”说着话又跪下磕头,砰砰砰的,倒也磕得实在。

陆辞秋没拦着,在她磕完三个头之后,正好想起隔壁院子的事,于是就跟常嬷嬷提了提。

常嬷嬷立即点头:“小事一桩,老奴这就找人过来收拾院子,今晚之前一定弄好。”

在陆辞秋这里得到了明确又令人满意的答复,常嬷嬷赶紧回百兰院去跟老夫人汇报。

她前脚刚走,霜华就琢磨着问了一句:“小姐,您说,如果您把宸妃娘娘给治好了,老夫人是不是就又要变脸了?”

第26章 院里添人

关于老夫人变脸的问题,陆辞秋觉得,那是一定会的。

毕竟那位祖母从前也没有对原主好过,甚至将裴卿赶下堂,有一半功劳还得算在她头上。

但凡事都有策略不是?

她告诉霜华:“治好了我们当然就没用了,但宸妃娘娘这种病啊,就算治好了,以后也常会复发,一旦复发就还得我进宫去治。我少不得就得辛苦些,在宸妃娘娘有生之年,得一直照顾着。所以你说,老夫人她这个脸该怎么个变法?”

霜华笑了,“既然这种病是这么治的,那奴婢就放心了。依着老夫人对宸妃娘娘的疼爱,今后是一定不敢再苛待二小姐和小少爷。”

收拾院子的下人很快就过来了,一共二十个人,有男有女。

男的干重活,女人管打扫。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在往这边抬东西,桌椅家具床单被褥什么的都给换了新的,茶具花瓶这种也都配齐了。

人多干活儿就快,常嬷嬷原本说晚上之前肯定弄好,可这些人干起活来一点都不惜力,居然在晌午之前就已经收拾妥当。

有个婆子笑呵呵地来了飞雪院,说请二小姐到隔壁去看看满不满意。

陆辞秋就领着陆荣轩一起去了。

小孩儿因为马步蹲得久了,这会儿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走路都费劲。

陆辞秋却对他说:“以后每天都要这么练,回头我叫人在隔壁院子里给你打几根梅花桩,你上午蹲马步,下午就去站梅花桩。对了,早上也得早点起来,这一身筋得从现在就开始抻,不然等到以后岁数越来越大,就抻不开了。”

冬安听得直咧嘴,小少爷才四岁,这就开始考虑岁数越来越大的事?

到底还是老夫人得着了甜头,分配来干活的人也都是非常给力的。

这才多少工夫啊,这小院儿就收拾得跟天天都有人住一样。

那位嬷嬷还说:“二小姐您进屋瞧瞧,看还缺什么物件儿不,有缺了少了的,老奴这就去补。另外,二小姐刚刚说的梅花桩,老奴听不大懂,但想来是给小少爷练功用的吧?如果二小姐没有特别的要求,那老奴一会儿就去跟府里的护院问问。他们都是练家子,一定懂得这些,问好了下晌就叫人去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