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336)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她一边说一边去看那孩子,刚出生的小孩还睁不开眼睛,但一只小手却很有力,紧紧地握着母亲的一根手指。

她将孩子接过来放在床榻边,当着年轻母亲的面对孩子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呼吸、脉搏、体重、身长。再轻轻摸摸头骨和心口,断定一切正常之后,便问孩子母亲:“你愿意让你的孩子接种新生儿疫苗吗?”她耐心地给她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会不断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有些病是可以治的,有些病是不可逆的。那么对于那些非常可怕的且不可逆的病毒,我们也不是没有预防的手段。

就像这次时疫一样,已经感染上的人我给他们打治疗的针,没有被感染上的人我给他们打预防的针。而那种预防的针,就叫做疫苗。

打过疫苗之后,可以终身不受时疫的侵袭,即使跟时疫病人深度接触也不会有问题。

新生儿的疫苗也是同样的道理。”

妇人听得糊涂,“也是对抗时疫的那种针吗?”

陆辞秋说:“三针,一种对抗时疫,另外两针对抗的是其它病毒。我一时半会儿与你解释不清,或者说即使我说了你也不见得能听得懂。我只问你相不相信我?”

妇人立即点头,“我相信!二小姐,你说给打什么针就打什么针,我们娘俩的命都是你救的,我们就把命都交给你,我相信你一定是对我们好的。”

陆辞秋很欣慰,“好,谢谢你相信我。”

她很高兴,抱过孩子到另外的病榻上去打针。

古代新生儿夭折率很高,长大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抗病毒侵袭,稍有不甚就会成为病毒的手下败将。甚至一场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要了孩子的性命。

有太多病症在这个时代被称之为绝症了,但如果新生儿能够接受疫苗接种,那么很多病症就会拿这一部分孩子没有办法。

眼下这个孩子是个很好的开始,但这也仅限于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且产妇和孩子是经她出手救回来的,所以她能够得到充分的信任。

就像难民营这些难民接种的对抗时疫的疫苗一样。

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这种东西依然很难被人接受。

且还是那句话,她没有三头六臂,她也不可能把疫苗发下去给各州省。

一来没有那么多大夫会打,二来她也不放心。

让医疗改变生活,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真的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253章 要封地吗

夜深时,产妇和新生儿都已经睡去。

有产婆和护士在医帐里照顾着,关于新生儿的科学喂养,陆辞秋已经传授给产婆和护士。

产婆孙婆子虽然叫婆,但其实岁数也没有多大,四十刚过,就住在附近村里。

京郊这一左一右的村子产婆不多,但凡有人生产,大多数都是叫她去接生。

或许最初手艺并不怎么样,但是熟能生巧,接得多了也就练出来了。

难民营来了难民的第一天她就到了这边来,因为听说第一批来的人里面就有两名孕妇,且很快就要临产。

将士给村里每家每户都发了银子,她感念朝廷心系百姓,想着既然自己的家人有饭吃,自己就应该为难民营做点什么。于是就来这边帮忙。

跟她一起忙活的小护士是她的女儿,今年十八,还未婚配。此番跟着娘亲一起过来帮忙,也着实为陆辞秋分担了许多事。

毕竟是产婆的女儿,以前母亲去别人家接生时她就总跟着,也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这一来二去的,就把这一套也熟悉起来。

陆辞秋心中早有打算,待难民营这边的事情全部结束之后,她要问问孙婆子母女,愿不愿意跟她到回春堂去做事。

虽然接生婆不是大夫,对于剖宫产这种事接受起来很不容易,但也不是所有产妇都需要剖宫产,大部分人还是要自然生产的。

所以接生婆也是很重要一个角色。

这孙婆子跟了她这么久,也跟她学了不少助产的手艺,她觉得这对母女悟性不错,带回回春堂再好好教教,将来也是一大助力。

她这些日子睡得不好,明明应该很困,但可能是困得狠了,总是睡不着。

她去找燕千绝,将罗氏给的银票交给了他,再加上之前陆芳华给的,全都记在了欢州罗家帐上。

燕千绝跟她说:“你那妹妹也不怎么的,一晚上一直在干呕。齐一然给她看过,也没看出什么究竟来,你要不要再去看看?”

陆辞秋摇摇头,“不必,我知道她是怎么回事。”

“哦?”他似有想问问的意思,却见陆辞秋摆了摆手,“我家里的事,太脏,不想给你说了。”她席地而坐,他觉得凉,就叫人拿了两个小凳子过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