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凤台(586)

作者:杨酒七 阅读记录

“一成?”江皇后摇了摇头,“一成太少了。国库需要银子是一定的,朝廷惦记罗家的银子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从前是从前,今后是今后。今后咱们若要在一起做生意,那就得有个做生意的样子。何况阿秋说了,这只是其一其二,你又怎知她没有其三其四?

如果每一笔生意都这样做,那做来做去就容易把整个罗家拖进一个恶性循环中。干的活越来越多,赚的银子越来越少,那肯定是不行的。”

“母后觉得,罗家该拿几成?”这话是陆辞秋问的。

江皇后想了想道:“三成吧!本宫也不同你们客气,包括这些生意在内,以及今后所有一起做的生意,罗家三成,阿秋三成,皇家拿四成。如何?”

罗老夫人一愣,“这,这也太多了。”

“不多,这是罗家应得的。”

罗老夫人一时间激动不已,甚至已经站了起来,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陆辞秋便道:“只要咱们的力量能往一处使,心能往一处想,那么谁拿多少都是一样的。

皇家拿的银子固然是投入到国库,用之于民。

我拿到的银子是想着投入到回春堂,让回春堂能够开在南岳各地,为更多的百姓提供生命保障。让尽可能多的人有病可医,有药可抓,而不至于因为没有银子死在医馆门口。

我相信罗家的银子也一定有一部分规划是要投入民生的,就像这次难民营事件,罗家就伸了援手。老夫人,我说得对吧?”

第446章 秉承祖训

“对,对。”罗老夫人认真地点头,“阿秋说得没错,罗家先祖从开始从商的那一日起,就一直教导小辈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从百姓手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这固然是我们罗家人会做生意,但也得益于百姓对罗家的信任和照顾。所以当百姓有难,当国家有危,罗家必须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且不计得失地帮助百姓和国家渡过难关。

这是先祖家训,后辈绝不敢违。”

陆辞秋又说:“听闻罗家在欢州就做得很好,欢州府这百十来年从未伸手向朝廷要过银子。即使是十多年前受旱灾的时候,也是罗家把自家米行的粮分文不取地拿了出来,但也没有自己去送给百姓,而是全都交给了欢州府衙门,由府尹大人开仓放粮,以朝廷的名义救济百姓。到头来百姓感谢的还是朝廷,只有那府尹大人心里明白,朝廷的粮都运往更北边,受灾更严重的州府去了。”

这是昨天晚上陆辞秋听说的罗家的故事,这会儿讲出来听,也是在为罗家说好话。

江皇后却没听说过这段,不由得问了句:“竟有此事?”

燕千绝把话接了过来:“确有此事。那欢州府尹也是个实在人,这件事情一五一十的跟朝廷说了,也说了罗家向他保证,不管欢州受多大的灾,只要罗家不倒,都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所以请朝廷不必惦记欢州,只管将有限的资源腾出来,送往受灾更重的州府去。”

他说到这里又看向罗老夫人,“本王当年还小,但也依稀记得罗家除了凭一己之力解欢州之难外,还让散布在南岳各地的罗氏米行全部赈济灾民,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朝廷的压力。

而这个决定,正是老夫人您下的。”

罗老夫人直了直身子,一股子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她向燕千绝点了点头,“殿下说得没错,正是我下的命令。但我们罗家上上下下在听到这个命令之后,没有一个人皱眉头,更没有一个人提反对意见。无论是我的儿子还是儿媳,又或是少不经事的孙子孙女,全都赞同我的决定,全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灾民。

我的一个小孙女那年才五岁,就把自己平日里喜欢得不得了的首饰什么的都拿了出来,说要卖了换钱,给受灾的百姓买粮食吃。她母亲就笑她,说都这种时候了,家家户户的银子都是要用来吃饭的,谁还有心思买这些首饰的。

于是她就改了法子,每顿饭都减半了饭量,说是省下来给吃不上饭的人吃。

她一个小孩,省能省几粒米?这件事情家里也就是一说一笑就过去了。但今日就是打个比方,说的是罗家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对朝廷都是忠心的,也是真心的。”

燕千绝笑笑,“所以本王将欢州的盐运交给了罗家,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罗老夫人表示:“罗家人会一直秉承祖训,一直忠于燕氏王朝。”

江皇后说:“这些小辈的,老夫人该照顾也得照顾着。”

罗老夫人明白,这意思是说让罗家在外头对陆辞秋和陆芳华给予一定的支持。

她立即道:“那是一定的,都是自家孩子,不用娘娘说,咱们也会照顾的。”说完又看向燕千绝,“先前殿下提到那个岛经历了一场大屠杀,那现在呢?岛上的情形如何?殿下说要助我罗家占岛,可是岛上还有一部分势力没有退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