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风云(125)

作者:二点六一 阅读记录

这时又有徐州来的暗探报说刘备杀了车胄,独揽军政大权。曹操听后,如芒刺在背,急召荀彧郭嘉等人商议。

荀彧说:“主公勿忧。刘备虽占领下邳,并不足为患。徐州北有琅琊臧霸,东面是大海,南面有广陵陈登,西面的彭城和沛国是主公的娘家地,刘备据下邳,仅得一孤城而已。其最大的援助就是东海郡,刘备的糜夫人是东海朐县豪族之女。”

徐州北有琅琊国和东海郡,南面是广陵郡,西面是彭城国,中间就是下邳国,徐州治所在下邳。刘备其实是在曹操的重重包围之下,他要想出下邳,必先夺彭城。

曹操说:“刘备小儿善于壁里使头,我视之如芒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程昱也说:“刘备此人,虽无根基,却能笼络人心,多方设谋,是个英雄啊!”

其时,袁绍已出兵冀州,孙策在江东蠢蠢欲动,刘备在东面又想为皇帝伸张正义。

面对三方发难,曹操当机立断,亲率大军从新汲(许都西面重镇)出发,日夜兼程经过陈国,秘密驻军在彭城梧县(与沛国交界)。

陈国与沛国交界处有一鹿耳山,山不高但草密,这里常是强人出没的地方。当地居民以前常入山采草药,后因战乱,没人敢进山。

二月的冰雪开始消融,山涧水往山外渗流。融雪的日子又湿又冷。

这天林密处走来七八个人,看似百姓,又不是百姓,其中一个人穿着袍甲,袍袖脏破,铠甲也掉皮,但身份肯定不俗,其余的人穿短装,打绑腿。

其中一人说:“秦大,这样的日子去哪里觅食啊?”

那穿袍甲的人说:“我们出去找个当地人打听一下,这往东是什么地界。”

原来这个地方叫赖乡,再往东走就是谯县。

赖乡属陈国,谯县属沛国,一个当地人告诉他们说:“我们赖乡人命不好,谯县人就不同了。谯县是曹将军的故乡,百姓都能吃饱饭。”

秦大听了,带着几个人向东进谯县。

古老的谯县城城墙不高,也不气派,但城里市井规整,街道通畅。路上百姓来来往往,甚是繁荣。半年前,铜卿回到谯县,曹操就下令官府修整内城,给谯县居民减免赋税,自愿服兵役,家中有当兵的官府给补贴。

这天夜里,风有些紧,在谯县城上空吹过,星光与灯光有微微的晃动。

曹家老宅里,一扇门呀地一声打开了,一个少女端一烛台穿过一短廊。

廊尽头有一室。室中有人在纺纱。

少女推门进入房中,说:“大娘娘,今夜风冷,添件衣服吧。”说完,放下烛台,抄起一素色袍子披在纺纱妇人身上。

这妇人就是铜卿,少女是子秀。铜卿一手捏线,一手转轴,脚不停地踩车。

铜卿对子秀说:“你先去睡觉,我纺完这个线再睡。”

子秀为铜卿拨亮烛心,出房去了。

铜卿自许都回来就住进曹家老宅,老宅里有许多以往的故事,铜卿念旧,时时回忆,与子秀一起打发时光。

铜卿拍拍衣服上的毛絮,起身出房。

夜色清凉如水,站在阶前,仰望中天,有流星划过天际。铜卿心中有所思,悠悠叹息着,想进房睡觉。

这时院外有响声,好像是一砖头砸落。铜卿一愣,住了脚,难道有贼?又想想家中没什么可偷的,就转身进房,铜卿刚想掩门,只见一黑影子从墙头跳下。铜卿定睛看去,发现那是一个人。

或许是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了,铜卿对这不速之客并不害怕,而是试探着问:“你是何人?为何深夜至此?”

那人蹲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不发一声,身体被树影笼罩着。

铜卿只静静地候着他。

好半天,那人在树影里站了起来,哑声说:“半夜有人敲门,夫人难道不怕吗?”

铜卿说:“不做亏心事,我不怕半夜鬼敲门。”

那人说:“夫人是女中豪杰,什么都不用怕!我不是鬼,我是夫人的老熟人,如今人不人鬼不鬼!”

铜卿听了,暗暗吃惊,问:“你叫什么?你我怎么认识?”

那人说:“夫人还记得二十年前在洛阳北的事吗?”

铜卿轻呼:“洛阳北?那是我第一次离乡,随夫君去洛阳上任。你怎么知道?”

那人说:“那年夫人家中有急事,要离开洛阳北,是我为夫人去找曹县尉,又是我送夫人出城门。”

此言一出,铜卿心中暗惊,此人怎么记得这么清晰?铜卿记忆起二十年前自己在洛阳北的往事,自己与各府夫人的交往,后因雀儿难产,生命垂危,自己匆匆离开洛阳,记忆中确实有一个机灵俊秀的小吏为自己跑前跑后,只不记得姓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