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风云(150)

作者:二点六一 阅读记录

曹操说:“房屋就要塌落,你这妇人为何还要破坏墙基!”

那妇人扑通跪地,磕头如捣蒜,颤声说:“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曹忠上前说:“主公,近半年来大旱,野外的吃食难找,百姓挖这茅草根充饥。”

曹操示意那妇人起来,见不远处有一小孩睁着发亮的大眼,正在嚼食一块草根,那妇人拉着那孩子往墙里躲。

曹操环顾四周,除了干枯的蓬草,颓败的房舍,像这能咀嚼的活泼的生灵极少。两年未回家乡,家乡萧条到如此地步,曹操一路走来,几乎不见青壮之人。

蓝蓝的天宇下是荒寂的破败的城郭,自己所带的这支人马成了穿梭荒野的兽类,一种亘古的悲凉填塞住曹操的胸腔。

忽见曹义身后站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孩子特有的朝气点亮了曹操晦暗的心灵。曹操招手叫孩子近前来。

曹义说:“主公,这是曹新。”

曹义拉拉曹新,说:“快给主公磕头。”

那曹新跪趴在地,对着曹操大大地拜了起来。

曹操拉起曹新,仔细打量着。

曹义说:“这是主公十年前在绵水庄院接生的新生儿啊。我把他从许都接来,与夫人作伴。”

曹操再次凝视着这个孩子,这个在荒野中捡拾来的生灵已长得活泼机灵,又善解人意。死忙虽然可怕,但活着又多么神奇,周遭的破败全抵不过眼前这一抹亮色,曹新,对,一切重新开始。

曹操等人来到曹家大宅前,宅院已没有了往日的规模,大门敞开,门框横条披垂,扉上铜环断折。曹操踏上门前石阶,阶石承受重量不断颤动,基石也失修塌陷,但石板光滑。

曹操看向曹义。曹义说:“主公,夫人居住在后院,这前堂收留无家的百姓,为了他们出入方便,夫人不让修大门。”

曹操跨进门槛,只见中堂东西两侧搭着锅灶,锅灶或靠着柱石,或靠着院墙,还有平地起灶的,堂中烟熏火燎,悬锅叠盘,这儿一堆,那儿一摊。几个老妇正在收拾柴火,见曹忠曹义领着一个大人物进来,忙放下手中活,跪伏在地。

曹操穿过中堂,看后院摆设依稀旧模样,只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他在堂檐下站立,看向西边角门,木门似掩非掩,里面曾住着刘雀儿,老桐树曾枝繁叶茂,树梢间好像还萦绕着雀儿低柔的话音。曹操下了台阶,直直向后堂走去,一切都已老旧,堂前影壁断折。

木门朱漆剥落,有一人着素衣倚柱而立,裙裳随风摆动。

曹操停止了脚步,两人相互呆望,稍后向彼此走去。

“铜卿!”曹操轻唤。

“回来了!”铜卿应答。

屋后走出一个女孩,“饭菜已摆好了,夫人。”女孩说。

“知道了,你去吧。”

满身风尘的曹操,掸掸征袍,收敛锐气,随着铜卿,穿过廊庑。空气好像被过滤过,阳光洒落庭院,特别澄澈。

夜是真的静啊,猫头鹰的“咕咕——咕”破空传来,悠长,凄凉,夹在风吹过草野的萧萧声中,原本干爽的空气中隐隐有腐尸的腥臭,又似鬼魅从地底出来,迈着沾满烂泥的腿,在空中行走。墙角有鼠兔的吱吱声惊醒了曹操。

曹操发现自己实实在在地睡在一木架子床上,枕边的铜卿鼻息均匀。十几年来东征西战,白天黑夜没有常序,累了,随处都是床,饿了,能吃的都可以充饥,眼中所见的只有前方,脑中所想的是打败对手。曹操感觉自己好像忘了夜本该如此,静静地躺着,有个枕边人,床上挂着帐子,房间关着门,屋外有围墙,入睡之时,把一切放下,在层层护卫之下,放下所有的负担,把心交给大地,身体进入没有知觉的原始状态,一觉醒来,鸡叫了,天亮了,人们又各自从房子里出来,该劳作的劳作,该玩耍的玩耍,该休息的休息。如此想着,曹操不觉痴了。

突然,前院传来凄厉的干嚎,铜卿一惊,从梦中醒来,猛得坐了起来。

“锦儿,点灯!”铜卿叫着。

曹操忙说:“铜卿,怎么啦?”

铜卿醒悟了似得,发觉曹操睡在身边。她叹说:“我从没睡得如此沉过。”这时锦儿点了灯进来。

铜卿披了衣服下床,曹操也跟着下床。

锦儿说:“夫人,老王家的儿子死了,刚被拖去乱葬岗。”

铜卿倒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出来。

天宇上银河已沉,晓星将落,院中的桐树收敛了影子。

曹操随着铜卿立在院门口。铜卿说:“年轻的都死了,就剩下年老的,也要死了,你说,我们怎么办?”铜卿的喉间吞咽困难起来,鼻腔酸涩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