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风云(153)

作者:二点六一 阅读记录

曹操祭罢洒泪,众人扶起他,至太公庄上,说起涡水失调,沛国土地干旱之事。乔太公推荐一治水能吏,姓马名越,是顺帝时会稽太守马臻之后,现在睢阳作吏。于是曹操任马越为水官,带人修治睢阳至谯城沟渠。此后,谯城五谷丰熟,谯都落成,铜卿长居谯城。

第83章 袁夫人的计谋

话说袁绍死后,冀州城内一时无主,辛评、郭图认为袁谭是嫡长子,当立。沮授认为袁熙之妻子甄氏生有异象,贵不可言,有母仪天下之姿,应立袁熙。时袁谭在青州,袁熙在幽州,一时难入邺城。

审配是邺城令,与绍妻刘氏合谋,拉拢并州高干,共助袁尚,假托袁绍遗命,立袁尚为邺城主。于是袁谭自立,率兵讨伐袁尚。袁熙想迎回甄氏,刘氏不允。时河东太守郭援与高干相厚,两人联合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相帮袁尚打袁谭。

袁谭势弱,向许都求救。

曹操在谯城接到信息,召集文武商议。郭嘉说:“袁绍虽死,其三子割据,势力强大,主公想收回河北,一时之间难以成功,不如冷置之。主公可听说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

曹操说:“愿闻其详。”

郭嘉说:“相传韩子卢是跑得最快的猎狗,东郭逡是最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东郭逡,绕着南山跑了三天三夜,结果两者累晕在路上,有一农夫路过,毫不费力拾得它们。”

曹操说:“如此我们怎么办?”

郭嘉说:“主公一面可结交袁谭,许其好处,一面遣人阻挠高干帮袁尚。如果袁尚有高干和匈奴人帮助,袁谭必败,袁尚必强,那么主公收复河北之日远,如果袁谭袁尚势均力敌,那么两虎相争,不死即伤。主公何不做一袖手之农夫?”

曹操笑说:“此说甚妙。吾现在身处谯城,屯田,办学,不仅要做农夫,还要做一悠游之教授,坐山观虎斗,何其妙哉!”于是曹操下令钟繇渡过黄河,扰高干后方,高干马上退守并州。

曹操又驰书西凉马腾,令他出关击郭援。马腾部下庞德斩杀郭援于马下。袁尚无援,与袁谭相持日久,双方各有死伤。袁谭军中缺粮,退守南皮,投降曹操。袁谭向曹操求粮食,曹操不给,袁谭叛变曹操,终被曹操虎豹骑杀于乱军之中。曹操收复青州,收降谋士辛毗。

袁谭死后,袁尚既失去一个对手,也失去了一个帮手。

审配建议袁尚联合高干和袁熙。这时匈奴向南侵扰并州,袁熙在幽州无意南下。

曹操从谯城出发,挥师北上,渡过黄河,屯兵在洹水。袁尚派苏由,审配守邺城,自己出军守武城。因为冀州连年征战,粮食紧张,袁尚督促常山国中山国纳粮,中山甄氏怨恨袁尚不让甄宓去幽州与袁熙团聚而拒绝交粮,常山张氏响应甄氏。袁尚气急,回城与审配等谋士相商,计不能决。

刘氏想念儿子,招袁尚回家团聚。刘氏见儿子闷闷不乐,问:“儿子拥有冀州,为邺城之主,有何事愁苦?”

袁尚是孝子,不想让母亲忧愁,只是连声叹息,不言语。刘氏再三追问。

袁尚说:“母亲拘执嫂嫂在邺城,中山甄氏不悦。冀州之粮出自中山常山,今为嫂嫂事不纳粮,如之奈何?”

刘夫人一听,转忧为喜,说:“儿啊,娘为甄氏请人卜卦,此女有皇后之命,贵不可言。母亲拘其在此,实为我儿着想。”

袁尚说:“甄氏已嫁二哥,我能奈何?”

刘夫人说:“我已设谋在此,只要我儿愿意,一切皆在母亲掌握之中。”

袁尚疑惑。

只见刘夫人入内室拿出一副布帛,递给袁尚。

袁尚接过,见布帛上写着:立休书人袁熙,系汝南宗族袁氏,凭媒聘中山甄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多失妇德,正合七出之条,因念其为名门之女,不忍明言,今退还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

袁尚看后呆怔。

刘夫人说:“自古以来,男女婚配之事,多由父母做主,今你父去世,家事都由我做主,我明早发书中山,解聘甄氏,再为你重新聘娶她,如何?”

袁尚说:“此事万万不可,我怎能强娶兄嫂为妻!再说,强扭的瓜不甜。”

刘夫人说:“儿子常年行军在外,行事粗鲁,怎知女人心事。一切由我做主,你一邺城之主,还怕辱没甄氏不成!”

刘夫人的谋划传到甄宓的耳中,甄宓整日以泪洗面,忧烦不已。

侍女卫央是刘夫人所送,善解人意,颇得甄宓喜欢。

卫央为甄宓献计说:“奴婢知道夫人贤惠,并无失德,只是老夫人另有所图罢了。夫人可写书一封寄给甄家老爷,求得良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