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风云(161)

作者:二点六一 阅读记录

昭姬说:“想有什么用,我一个人又回不去。”

萨琳娜说:“我从大阏氏那里来,听她说单于要派人来接走嫂子。”

昭姬惊问:“这是什么意思?左贤王不在王庭,大阏氏又想赶我们走吗?”

萨琳娜说:“听说是单于的命令,不关大阏氏的事。”

昭姬忙说:“我在大草原生活了十几年,大阏氏一直不喜欢我们汉人,我们搬来搬去也总离不开王庭左右,今天为何要去单于那儿?”

萨琳娜耸耸肩,说:“前几天乌力罕在雪中救了一拨人,其中有三个是汉朝的使者,有一个叫董祀的汉朝官员。”

“汉人!”昭姬惊问。

“是的,他们在雪中迷路,又冻伤了,正在王庭养伤呢。”萨琳娜回答。

只要听到汉人的消息,昭姬的内心就有异常的波动,十几年的胡地生活,让昭姬深深感到“汉人”两字在心中的重量。家乡的山水,亲人的音容,民间的习俗,四季的谷物,头上的簪子,身上的衣服,脚底的木屐,山间的竹笋,野地的茼蒿,门前的车马,阁中的经书等等等等都勾起昭姬满满的回忆。昭姬心中突然酸楚起来,父亲的叮嘱,中原的烽火,如火焰般在胸中腾腾升起。

昭姬有一种冲动,想跑到大阏氏那里询问一下汉人,可曾到过自己的家乡陈留的圉县。

昭姬紧盯着萨琳娜,激动地说:“萨琳娜,你可引我去见见汉使?”萨琳娜说:“左贤王不在王庭,王庭的事骨都候说了算,骨都候听大阏氏的。嫂子你去大阏氏那里看看吧。”

昭姬沮丧地说:“没有要事,大阏氏不准我们进主帐。公主如有听说汉使的事就告诉我。”

昭姬脱下自己的皮靴子交给傅显拿到外面去晾晒,转身对着帐中的柱子发愣。柱子是白桦树干,通体雪白,一把带鞘短刀悬挂在柱头,褐色的刀鞘,上嵌着一颗黑红的玉石,柄上还挂着一串珠子。

昭姬凝视良久,踩上一矮几,抚摸短刀。

这时,外面响起嘈杂的脚步声,傅显拿了一双靴子进来,说:“夫人,大阏氏派人来传你。”

昭姬穿了靴子,别了萨琳娜,跟着来者往王庭主帐走去。

还未走过两个毡帐,刘意就在后面高叫:“阿妈,我要跟你去!”

昭姬回身拉了孩子的手,说:“阿妈去去就回来,你去找显姑姑玩。”孩子执意不肯。

傅显跑过来,拉着刘意说:“意儿帮姑姑掏鸟窝去,掏了鸟羽毛给你垫靴底,穿起来暖和。”

“我不怕冷,我就要跟阿妈走。”

昭姬低声说:“大阏氏赏阿妈皮袍子,你不听话,大阏氏就不赏我袍子了。”

孩子委屈地低了头,乖乖地跟着傅显走了。

左贤王的龙庭高高耸立在一片空阔的坡地上,四周的雪已被扫净,昭姬踩在厚木铺就的广场上,向前望去。龙庭上空悬着一面西龙腾飞旗,龙庭南面的大帐帘上的日月旗似眼睛,瞪射出耀眼的光芒,帐壁上形态各异的狼,要对进帐的人逞威一样。昭姬的两脚因在雪地上走久了,湿冷难受,大阏氏的贴身侍婢塔拉引着昭姬进入龙庭左侧的毡帐。

帘子掀起时,一股暖气向昭姬扑面而来,帐内金色的庭柱上绘着神鸟、日月、五色的云彩,檀木床围雕刻着西龙、金乌,床榻上铺着貂皮狐裘。

大阏氏正坐在一金饰的躺椅上,椅前左右分坐着五位阏氏。昭姬向大阏氏深深施礼。

大阏氏说:“不必多礼,你们汉女对王庭忠心耿耿,王庭上下有目共睹。你为左贤王生了王子,公主,贤王甚是喜欢。现在天神示意王庭对有功之人封赏,才不辜负上天对我们大草原的恩赐。现在特封你为阏氏,与众姐妹平起平坐。你谢恩吧!”

昭姬听了,愣在当地,心想此事蹊跷。一来几年来草原天灾不断,人畜遭灾,死伤无数,二来左贤王不在王庭,大阏氏对汉女不打击反而封赏,大异常态。再说大阏氏是懂得冬正月,夏五月,秋九月才是封赏升迁的日子,此时封赏昭姬,有悖常理。

昭姬心里越想越感到不对,对着大阏氏跪拜起来,说:“大阏氏仁德,封赏昭姬。然昭姬并无功德,不敢受此封赏,望大阏氏赐我与汉使一见,昭姬只想知道家乡音讯,如能如愿,万死不辞。”

大阏氏正襟,说:“汉使来龙庭,只是通常国家使臣往来,早晚会让你见面。现封你为阏氏,是因为你为草原诞下王子,母为阏氏,儿子就能得封赏,左贤王早有意赐刘意范夫人城至夫羊句山峡间的土地,只是你缺了阏氏的身份。如今封你,你难道不愿?”昭姬立在当地,左右为难,心里不知是喜是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