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驯(264)

主持人细问,“平时呢,平时有没有戏约?”

“有啊。公司会帮我回绝掉,因为我得上课,不能耽误学习的。”席冰说。

“会不会觉得可惜?”

“不会的。我是要做演员的人,以后可以拍一辈子的戏。但是上学不一样,正式读书的时间就这么几年。而且,读书对演戏有很大帮助,像我刚开始演戏,对剧本的理解就比较浅。我现在读剧本会更顺畅,对细节的把握也比以前更好。”席冰认真地说,“这当然有拍摄经验更丰富的原因,但我认为跟我一直在读书的关系也很大。”

主持人问,“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席冰说,“我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名著,我以前读书很少,现在也在读。”然后,席冰把自己在读的书名告诉了主持人。

“冰冰你这次语文考文考得非常,全市第一名,有什么诀窍吗?”

席冰想了想,“多读书吧。我以前人有点笨,但是自从我开始读书,我发现智慧见涨,成绩也慢慢变好了。”

主持人忍笑,问,“平时的读书习惯是什么样的?”

“每天晚上读两个小时。”

“每天都这样吗?”

席冰点头。主持人问,“一直这样吗?”

“不是。从我初三复读那年开始的。”

“最喜欢什么书呢?”

“唐诗。”

主持人问,“喜欢唐诗什么呢?”

“唐诗的气魄,唐诗的人文,还有唐诗的精神,都非常好。”席冰说,“唐诗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杜甫。”

“我还以为你会更喜欢李白。”

“刚读唐诗的时候,最喜欢的是李白。但是,后来会越来越喜欢杜甫。”席冰说,“李白是天上的,杜甫是人间的。”

“喜欢杜甫哪一点呢?”

“早期读唐诗的时候,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像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是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其实没什么不一样。但到中后期,杜甫写了《三吏三别》,我开始一点都不喜欢《三吏三别》,感觉苦得要死。可后来读书多了,就能明白,如果不是有大怜悯之心,是写不出这么苦这么悲的诗的。像杜甫,一辈子不得志,可到晚年,他的诗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一想到杜甫那时穷的,都住草屋了。要换了我,自己温饱还顾不过来哪,哪儿还有空管天下寒士俱欢颜啊。可杜甫会。他一生不得志,可他一生忧国忧民,他一生吃了很多苦,到最后,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老了,但他的心志,他的善良,他的悲悯,他的胸襟,都还在。

我觉着,这才是杜甫会被称为诗圣的原因之一。唐朝的杰出诗人有很多,我在杜甫身上看到他圣人一样的悲悯胸怀。”

席冰说到自己喜欢的诗人,会非常动情。主持人也不禁动容,这孩子是真的读懂了杜甫。

接着,两人还聊到高考教育,席冰说,“学习有时候是很枯燥的,它不像打游戏,感观上的刺激感强,带给人的愉悦感也强。但其实,之所以会觉着学习无趣,可能我们学的只是一个目录。”

席冰打比方说,“历史发展到现在,先人留下的学识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从小学到高中,不可能学得完,就是人一辈子,也学不完。基础教育就像是学问的目录,每样都给我们看一点点大概。如果找到感兴趣的东西,再往深里钻研,那时就会有更深的所得。

我是这样想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以前学过一首词,里头有一句是这样的,叫‘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写秋景。当时就随便一读过去了,可有一天忽然仰头看到天空,天很高很蓝,云只有几缕,风有些凉,恰好有一只大鸟飞过,又是秋天,立刻就想到这句词。

反正学习就是这样,太具体的意义说不上来,但能让我们在很平常的生活中看到闪光的人性,看到古人眼中的风景。我们的先人,把文字打成结记录事件,也曾把历史刻在甲骨上,把他们一生的心得写在竹简、兽皮、丝卷上,直至蔡伦制纸。

我有时会想,为什么先人这么执着于记录,导致我们现在有学不完的东西。

后来我觉着,像是一朵花,我们能看到它的颜色,闻到他的花香。可是,花的花期很短,最终能看到并欣赏的人是有限的。于是,先人将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那些看不到的更美的东西,化为历史、文学、音乐、舞蹈而千载流传。

这是更加永恒的存在,这是所有人类智慧与性灵的结晶。”

&

教育频道这里做完节目,中午在国台吃盒饭,下午到影视频道那边接着录。

上一篇:燕归来 下一篇:狂恋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