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渔(7)

在律师呈出阿曼达的信时,阿曼达朝杨志斌望了一眼。这一眼与他俩头一次相望几乎一模一样。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默契答对。却有一丝不同,那便是女孩目光中的苍凉,对世态炎凉有所领教的凄楚。她美丽的眼睛以这目光发出长而深的叹息。杨志斌几乎恨起这个越说越在理,越在理越不依不饶的律师:他当众把小姑娘的那点隐私出卖了;小姑娘对“亲爱的杨老师”的情谊和信赖被辜负了。杨志斌于是开始痛恨自己,小姑娘那蒙昧赤诚的信赖怎么如此轻易地就被他这个四十二岁的男人窃取了?之后就是利用,就是辜负,然后是出卖。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背弃那一段美好的忘年情谊,相互残杀……

轮到检查官驳证被告律师了。他说到杨志斌“以教音乐为诱饵”时,被告律师制止住。律师纠正道:“是教中文,不是音乐。”

检查官毫无表情地说:“这是谎言。”

律师问:“此话怎讲?”

检查官告诉全体陪审及法官,女孩阿曼达绝不可能跟杨志斌学中文,理由是:阿曼达不但懂中文,而且精通中文。

律师笑了,是对于荒诞的傲慢笑容。他说:“请问有证据吗?”

检查官示意阿曼达起立,递给她一张中文报纸。他向大家解释,它是当日的报纸。阿曼达挑了一段文艺刊的散文,轻松流畅地朗读起来。那是段优美闲逸的文字,虽被读得字正腔圆,却不知怎的添了一抹异国情韵。

杨志斌木讷地看着少女苍白的侧影,嘴唇那样伶俐。韩淼在他后面,呼息止住很长一段,再有气喘出时,便像看恐怖片那样带着毛骨惊然的战栗。

杨志斌希望阿曼达再能看他一眼,他或许能从这一眼中得到哪怕百分之零点一的解答。少女却再不回头,于是他离彻底的迷惘又进了一步。

十五个月后杨志斌刑满释放,妻子韩淼已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拿到了执照。她说她已准备买一栋房,新的开始在那儿等着杨志斌。他告诉她他是多么领情,不过他已拿定主意回国,回云南老家去。韩淼问他是不是觉得在朋友那里抬不起头?他很想说:谁是我的朋友?但他想想,算了,便眼睛看着别处摇摇头。(韩淼跟我说:“他那样子好可怜呐,就像国内那时候‘冤、假、错’给整傻了的人!”)她伸出手捋了捋他花白的头发,又摸了摸他白胖的脸,告诉他那个阿曼达心理肯定不正常,听原先那些老邻居说,女孩不到十岁就开始看心理大夫,还听说她有一任继父是中国北方人,大概她从他那里学的国语。

就在杨志斌打点行李,办理离婚手续,各处打听买廉价机票的时候,他收到一个电话,是阿曼达打来的。她问他可不可以见一次面。他马上说可以。阿曼达问什么地方,他说市中心购物中心的地下咖啡厅。一秒钟的沉吟,她说好的。女孩嗓音中已完全没了曾经的嘎声嘎气。

阿曼达迟到了十分钟。他见她的惟一目的就想弄清她究竟为什么毁坏他至此。看见一个染了头发、臂膀上刺青的美丽年轻的女人阿曼达,他想想还是拉倒,她成长成眼前这个阿曼达,其中必有他的喂养。她说里昂买了房子,他们搬过去有半年了。他随口问那地方叫什么。她说了它的名字。他心忽地一动,那地方到这里要开三小时的车。阿曼达告诉他,她一清早被她妈差到加油站旁的小店买牛奶。一个加油的人和她搭讪。那人恰是开车来旧金山,她便搭了他的车来了。她笑笑说她身上只有一加伦牛奶的钱。

她坐在小桌对面,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告诉他这些。

这时他忽然意识到,她讲的是中文,无可挑剔的中文。

(今年初,在一次交通阻塞中我发现旁边一辆车内有个面熟的侧影。我落下车窗叫了声:“老杨!”竟真的是杨志斌!他说他在一家中国人的超市做工,并请求我别把与他的邂逅告诉韩淼。韩淼以为他早已回国,并因此而如释重负。他说我是惟一知道他“黑”〖ZW(〗注:“黑”即黑户口,没有身份和任何官方记录的“黑民”。〖ZW)〗下来的人。再想多谈,他那道车流松活了,他的车渐渐消失在前方车的巨大群体中。从此没有任何档案,记录证实他的正式存在。他的非正式存在对于一切人,包括美国的移民及税务系统都是一个秘密。他对自己从前生命痕迹的抹煞,或许是他惟一能获得的自新。我——他秘密存在的惟一知情人意识到,他似乎是自由而洒脱的。在如此广漠而黑暗的自由境界中,他或许连阿曼达带给他的那种深含耻辱的畸恋也不需要了。)

橙血(1)

更新时间2009-4-22 11:13:23 字数:2574

 芬芳从那巨大的果实发散开来。那颗西瓜般大小的黄绿柚果,由于它与高脚水晶果盘不成比例的体积,在玛丽眼中如一只随时会脱离运行轨道的天体。果皮的色泽、光泽、质地使玛丽感到它犹如带细致毛孔的皮肤。东方的皮肤。那些微妙的毛孔泌出一股微妙的带酸楚和苦涩的清香熏染着玛丽周围的空气。玛丽坐在起居室的摇椅上,刚从午觉中醒来。柠檬柚的芳香与她睡眠中的呼吸形成吐纳循环,她感到自己不像其他老年女人那样不得已地发出轻微的糜烂气味。她甚至感到自己的体嗅像少女一样新鲜。

玛丽合起膝上的书,拿起扣在小桌上的那只铃。铃是银的,铃舌是块中国玉石。它的声音过分清脆,因此在黄阿贤和婢女法蒂玛听来并不悦耳,起码不像玛丽形容的那样“精灵般的铃声”。

阿贤和法蒂玛很快辨出玛丽的铃声在唤谁。阿贤放下盘在头顶的辫子,将一小篮橙子捧进去。玛丽爱吃午后采下的橙子。她认为那是尚活着的果实,尚有体温,细胞尚在收缩或抽搐。阿贤轻声而简洁地问候了几句,玛丽不假思索地作了答,一面将两只手张在空中。阿贤便明白她不再需要膝上的毛毯和书,将它们拿开。轮到玛丽提问了,无非是问来订购橙子的人多不多;人们是否认为血橙75号有天堂般的滋味。阿贤一一答复。玛丽仍将两手软软地张在那里,等阿贤在她膝上铺一块浆熨得无比僵硬的餐布。玛丽张着双手的姿态完全是个小女孩的。这姿态从她七十岁可以一眼看穿,看到她的七岁:那个患小儿麻痹的女孩,受到长辈们重重保护和疼爱,也受着人们疼爱中免不了的怜悯和嫌弃。如今她成了长者,所有的残弱和稚气都固定在她的姿态中,以及那对于自己残弱的依仗,似乎所有健全者都欠她天大情分。

玛丽看着阿贤切橙子。她喜欢看他宰杀它们。银刀切入果体便有血浆般的果汁淌出来。阿贤的手指有几分女气,果断、灵巧、狠毒也都是女性的。这是玛丽一开始就发现的。三十年前,阿贤拖一根鼠尾辫和一车皮拖鼠尾辫的中国男孩一块走出火车站,走进玛丽父亲的制衣厂时,玛丽就看出他的不同。那之后不久的一天,玛丽随父亲来到角斗场般的车间,看阿贤钉钮扣。每颗钮扣在十秒钟内结束工序:叫黄阿贤的男孩用一根自制的尖端带细钩的针轻巧舞弄着,把来回走线的时间省略了。玛丽在七十岁的今天还记得她当时的忘乎所以,竟当众迈开她丑陋的步子,走到他面前,观赏中国男孩幼小的手。那手的微妙动作连同它带泥垢的指甲,使她歪扭地将那畸形的平衡保持了很久。那时玛丽四十岁,阿贤十四岁。

玛丽接过阿贤递过的橙子。果肉的剖面汪着血色汁液。这是阿贤最新的嫁接成果,玛丽对所有请求购买嫁接树胚的人高傲地轻轻摇头。她没有体验过被众多男人追求的优越感觉,便认为那感觉也不过如此了。玛丽问阿贤那些来订购橙子的果商是否请求同他合影。阿贤笑笑。阿贤有副无力的笑容,它使他原本温良的一双小眼睛成了两条细缝,构成玛丽和其他白种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中国容貌。他持续着这个无力的微笑,看着玛丽一声不响地吞噬橙果,薄极的嘴唇紧抿,表现出最佳的上流社会吃相。她总在这时急于说什么;但决不开口,以手势、眼睛和面部肌肉要他耐心等待她腾出嘴巴。他微笑地看着她,最适当的反应就是这样看着她:既不催促,又要表示一定程度的急切。他知道当她完成这套完美的咀嚼吞咽之后,往往忘了她要讲的话。她往往也是没要紧话的,只想一刻不放松地抓住他的关注。

上一篇:人寰 下一篇: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严歌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