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顶流摆成这样?(349)

作者:悱讷 阅读记录

“我觉得你们根本不爱国,你们根本不知道一个内娱明星走出去有多难!你们都没有心!”

“……”

第292章 理所当然的各方赞美

“……”

全球瞩目的光景下,很多发言的声音都会有远超平时的力度。

尤其在华国。

徐年本身就一直都是毁誉参半的明星,很多人是从根本上讨厌这个玩意。

不为别的。

只是因为徐年是顶流。

而这个人天天冒头,看着就烦。

当然,也有因为徐年出道以来的名声一直就不符合所谓理中客的期待。

有一部分人只想看到的是没有任何瑕疵的道德圣人级别的明星。

根本接受不了徐年这种刷脸的渣男废墟。

恨不得他亖。

这样的情绪下,看到这种故意带节奏的黑粉什么的的夸赞,立刻激发了逆反心理。

于是一群高频发言的所谓路人直接开大冲锋。

“这特么的能扯到爱国?你们这些追星的脑子没问题吧?没事吧没事吧?他徐年做出了什么勾八贡献啊?”

“内娱明星走出去有多难多难的有什么叼关系啊,真就娱乐至死是吧?还在这夸上了?”

“我都不知道有什么好讨论的,他一个文盲,连英文都不会的人,在国际上都被人看不起了,还在这叽叽歪歪?”

“……”

年黑等群体被这波浪潮给冲得也是忍不了,直接迎战:

“怎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娱乐行业就该死呗?那你别看电视别听歌啊!”

“这么看不起文化娱乐是吧?你行你上啊,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不爱看可以不看,怎么?现在言论自由都没了吗?微博是你家的啊,就夸就夸!”

“你们到底懂不懂在奥斯卡这种场合用全中文的含金量啊,什么被人看不起,看看现场吧,算我求你了,超神的好吧!”

“……”

“是我不懂这个世界了吗?文盲现在都是值得夸赞的了吗?在这种场合不会说英文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吗?”

“就是就是,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更别说他这样的废墟偶像明星带来的都是坏影响!”

“……”

本来吧,年黑是黑着玩儿的,没想到忽然节奏这么大,于是他们很快认真了。

直接开始魔法对抗魔法的模式。

也走理性分析路线。

讲道理摆事实。

在这方面,年黑其实是相当有经验的,他们以前对抗年粉的时候经常这么玩。

客串理中客的时候他们比很多网民都要懂。

毕竟是一个群体,分分钟就冲烂掉了这些叽叽歪歪的理中客声音。

最后明确了一个观点: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以文化产业为例,我国这些年一直在力争出海,让全世界感受我们华语文化的璀璨;

影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过去我们很少有成功输出案例;

无间道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傲人的票房成绩,也拿到了国际大奖,这显然是值得肯的的;

身为无间道制片人、主演,徐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充分展现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在后场采访中,徐年充分展现出了身为华语影人的自信风采……”

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结束了本就没必要的争论,然后年黑转战国际社交媒体平台。

这会儿他们才发现,原来年粉早就开始了冲浪。

寻思着出门在外要团结一心,年黑果断老老实实的团结在了年粉身边。

充当小萝卜丁。

一同为徐老爷的国际人气搬砖,令国际舆论的天平慢慢倾斜到徐老爷这边……

……

最有意思的其实是天悦那边,联动机制中的各个团队成员都在紧锣密鼓的着手处理舆情。

结果扭头发现……

都特么结束了。

部分比较不那么友善的话题都特么结束谈论了,静止像是断网。

许久许久才有小萌新出声:“我们……还用继续吗?”

“继续什么,都已经结束了,要习惯这种发展,不要大惊小怪的!”

“啊?”

“徐总的网络风评是很奇特的存在,基本不需要我们过多努力。”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积极起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案呢?”

“你是傻子吗?徐总可以不需要,但我们不能没有准备,凡事都有万一!”

“哦。”

“这届新人真难带,你特么是忘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吗?”

“……”

很快,天悦团队的所有重心也跟着转移到了国际社交媒体平台。

这是徐年首次拿到如此恐怖而又惊人的国际关注,是无数次憧憬里都不敢想象的场面。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么。

事实上,早有团队在专门盯着国际舆论风评,这会儿只是在合力处理。

以更大的力度去进一步扩大徐老爷的国际知名度、辨识度等等。

而且还在酝酿着帮徐老爷铺垫全球最帅面孔这样的大型出名活动了……

……

徐年当然没有那么多的闲心去关注这些那些,更不可能自己下场处理。

他这会儿甚至都没有空闲。

电话都要接不过来了。

首先接到的竟然是陈一凡打过来的电话,刚接通,他立即迫不及待的说:“恭喜徐老师。”

“徐老师的发言真是太帅了!”

“我……”

叽叽喳喳说了一箩筐的夸赞话语,回头就提到了已经过去几天的事情:“徐老师怎么看待星海之子这个概念。”

“我们的电影是不是可以加入更多的一些细节想象力,来完善基底框架……”

“我在考虑一个重要的设计问题,我们是不是让科幻更硬派一些……”

“这方面的事情李导和庄导都不太能清晰……”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流浪地球’项目关注度都不会低。”

“我其实是希望做成硬科幻类型的影片,让更多的元素具备科学依据,哪怕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有简单的一句台词,也足够让电影升华。”

“所以我在考虑聘请几个关联性较强的科学家当顾问,丰富影片的一些框架设计……

其次是让各种场面更有科学逻辑性……”

最后,陈一凡说道:“当然,最终目标是让全世界明白什么是我华国的科幻!”

徐年耐心听完了陈一凡的各种想法,然后直言不讳的回答:“陈导,你对我的期待太高了。”

“其实你们才是专业的,我只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普通演员,能做得很少。”

“这些事情不需要太着急的,也不用那么啰嗦,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可以,相信自己吧。”

“让蓝星去宇宙流浪这个概念已经超越了目前全球科幻影片的想象范畴。”

陈一凡:“好的。”

结束这通电话,徐年还真是有点哭笑不得,他是没想到陈一凡会在这样的时机谈论这种话题。

只能说,年轻的陈导被奥斯卡奖杯的浮华给迷了眼了。

已经开始幻想明年走上奥斯卡了。

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奖项中其实都是乱杀的。

地球的流浪地球不能完全算是硬科幻,至少第一部不那么硬。

很多概念比较虚。

没有基底。

准确来说应该归属在太空歌剧这个类型里,并且是比较软的太空歌剧。

一些概念不太经得起推敲。

对于硬科幻爱好者来说,属于存在一些逻辑硬伤的类型。

陈一凡的想法很简单,他想把徐年随便吹的牛落地一下,让流浪地球整体框架更加震撼。

至少要在某个角度颠覆目前的科幻影片。

对此,徐年的看法是陈一凡想得稍微有点多了,让蓝星流浪这个概念已经是蓝星从未出现过的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