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缔造游戏帝国(26)

作者:达尔文动物园 阅读记录

虚拟实境设备怎么想都不会便宜,有那份钱现实里跑沙漠里旅游一圈都够了。

不过有多少人真的对去沙漠旅行感兴趣吗?真以为人人都是三毛吗?

他们感到了困惑,但是网龙感到了大喜过望!

他们甚至有点后悔,早知道林游制作的游戏这么拉跨,根本没必要大费周章的封杀啊!白白损失网龙的品牌形象。

不过事已至此,自然不可能重新取消封杀,那样的话让别人怎么想?

哦,林游一发布游戏试玩版,吓得网龙赶紧封杀。后来发现没有威胁,才敢放出来。

相比之下,他们宁肯让玩家觉得“网龙太霸道了,一点都容不下对手。”

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了,他们需要抓住难得的机会,打击林游新设备的销售计划。

“张和英!”网龙年轻的老板赵玉诚当场点名,“联络媒体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尽可能提前商量好,让各家游戏媒体给他打低分!能打多低就多低!”

“这个很难,游戏媒体的评分是他们最重视的地方。”张和英很头大,这老板难道真的一点都不懂吗?

但凡有点名气的游戏媒体给新游戏打分,不仅是他们的重要盈利来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的立身依靠。

想要打满分,只要钱给足,那不是问题。

最多事后解释一下:“每个人的审美喜好有差异,该款游戏的评分编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游戏,所以有了一定的主观好感加分。”

问题不大,玩家最多骂几天,以后该怎么样还怎样。

但是你要是敢给一个优秀的游戏打超低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给普通游戏打高分,可以是审美喜好不同,甚至可以是收钱了,玩家并不会太当回事,也不怀疑你的专业性,毕竟都要恰饭的嘛!

但是你给一个优秀的游戏打超低分,玩家会直接怀疑你的专业水准,质疑你对游戏根本没有任何的尊重和热爱,只是纯粹捞钱的商人。

这对游戏媒体的形象和权威性,就是相当重大的打击了!

“所以,办不到吗?”赵玉诚瞪着他。

“可以是可以,只是——”张和英解释道,“得加钱。”

“那就加!”年轻的老板大手一挥,“钱不是问题!”

这时候策划主管胡荣突然插话,“林游这游戏虽然不行,但是热度还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借一下东风,在攻击《风之旅人》的时候,宣传一下《烈焰3》?”

他这么积极自然是有理由的。

秦松云离职之后,本来《烈焰3》这部作品应该是烈焰小组的策划提一位上来的,但是被他仗着资历给截胡了,现在他已经挂上了《烈焰3》总策划的头衔。

现在一看到有宣传机会,立刻就站了出来。

一份钱能起到两份作用,赵玉诚觉得不错,挺划算,就拍板同意了。

张和英只能遵守老板的指派开始干活儿,这些事情他都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了,顺手的不行。

有金钱开道,效果很快就出现了。

“林游,不合格的游戏制作人?”成为热词,出现在了灵犀热点话题榜上。

这是来自《游戏星空》的一篇稿子:“林游,一个毋庸置疑的科研天才,和一个普通到平庸的游戏制作者?”

一开始这个热词排位还不高,但随着一家家媒体和一批批水军的加入,排位开始快速的提高。

相比之前那一次的节奏,这回玩家们并没有冲过来拼命维护林游。

因为他们心里确实也产生了这个怀疑。

没人规定一个天才的科学家,一定也可以成为天才的游戏制作人啊?

也许林游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的科学家,甚至可以在一周时间内做出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科技突破,也为全球游戏玩家们打开了下一个时代的大门。

但是他的贡献也许只能到此为止,打开门之后的路,并不是他所擅长的。

这份工作,需要另一个天才的游戏制作人来承担?

第30章 愈演愈烈

林游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在靶场玩得正嗨。

不对,是取材大获成功,灵感不断迸发。

比如他想到一个点子:可以把刺客血脉激发之后的子弹时间,做成血脉系统,分成阶段。随着玩家不断提升经验和熟练度,子弹时间的减慢倍率越高,直到最后近乎时停的效果。

至于具体怎么划分阶段,划分成多少个阶段,每个阶段又能把感官加快多少倍,嗯……这个问题他打算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办。

比如秦松云。

不错不错,取材目的达到了,那么接下来,换枪!继续取材!

随着网民自发的怀疑被撩拨起来,舆论对林游越发的不利了。

尤其是最开始那篇帖子,已经登上了热搜,被越来越多的玩家看到。

“林游,一个毋庸置疑的科研天才,和一个普通到有些平庸的游戏制作者?

前些时日,互联网舆论的中心人物——林游,在全网的见证了,极短时间内做到了网龙数万员工都没能做到的科研突破——这当然不能说网龙无能,要知道与此同时,全球不知道多少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同样无法做到这样级别的突破。

在这些组织或团体的科研实力排行中,网龙已经是处于身位相当领先的一批。

这只能说明,林游在科研上确实拥有非同一般的才华,他如果走上科研的道路上,绝对会是一颗闪耀的明日之星。

但是林游并没有走上科研的道路,而是一头扎进了游戏制作行业。

网友们迷信着他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功,对他抱有了巨大的期待。

但是笔者对此一直抱持怀疑态度。

因为做出游戏设备突破,这是科研上的天赋,而不是游戏制作上的天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完全不同,这不是天赋可以跨越的。

现在林游已经发布了首款他制作的游戏——《风之旅人》,而游戏的口碑并不如人意,绝大多数玩家都感到枯燥无趣,摸不着头脑。

据了解,业内众多的游戏制作人也第一时间体验了这款游戏,并且普遍评价偏低。

‘这款游戏在艺术和美学上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一名游戏制作的初学者,可以说很出色。但是这一类游戏在市场上并不受玩家欢迎,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注定了曲高和寡。’

无疑,林游拥有了虚拟实境设备这个次时代游戏主机,却做出了一款无趣的游戏。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注意,这并不只是对技术和设备的浪费,更是对林游本人在科研上巨大才华的浪费。

也许,他最适合的地方,并不是在一件办公室里,挖空心思的制作一些不畅销的游戏。

而是穿上一身白大褂,走入实验室,在科研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篇稿件一看就是资深节奏大师的作品。

先吹林游的科研能力——因为这点已经被证实,不可能反驳。而且像是个关心他的好人。

接着洗白一波网龙——不是网龙不行,是林游太厉害。网龙可比大部分人都厉害呢。

然后提出关键观点——科研和游戏制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

然后不说自己的评价,只说“玩家”认为不好玩,“业内人士”认为不好卖,落实中立客观立场。

最后下结论:林游做游戏不行,更适合去做科研。

成功的把科研能力和制作游戏的能力,变成了不可兼得的矛盾两端。

于是越夸林游的科研能力,越给网友留下林游做不好游戏的印象。

什么叫节奏大师啊?

这就是!

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天网友们对林游的巨大好感,不仅不逆着网友的感受来,还不停的表达“我们是一边的”,“让林游不做游戏,该而去做科研是为林游好”,一番操作下来,成功在玩家的脑海里钉下了“林游做的游戏很差不好玩”的印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