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朕要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399)

作者:吹个大气球9 阅读记录

“对啊。”

“小学一二年级,需要补什么课?”这一年的黄冬青,还远没十年后那么精明。

梁鑫微笑道:“黄总,市场需求啊,是培养出来的。如果市场没有需求,那我们就创造需求。你看看啊,首都地方就这么大,学校就这么多,好的学校就更少。那孩子想要进去,是不是就得通过各种筛查?那要筛查的话,学习成绩这一块,是不是就得比别家孩子稍微领先那么一点?”

“我们是义务教育啊!”黄冬青喊道。

“是啊,我没说不是啊。”梁鑫笑道,“但是那又怎么样?黄总,你不能光只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问题,你也得站在学校的角度去看啊。

你要知道,每一所初中,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们,首先都是要追求好看的升学率的。那么现在,如果有大量的孩子想要进入你的初中,让你来挑,一个孩子,家里的爸爸妈妈是教授,孩子小学的语文数学学得非常好,另外一个孩子,家里的爸爸是上市公司老总,孩子不但小学的语文数学功底扎实,还提前学了初中英语和自然科学,这个时候,你会选谁?

那我们再把这个问题宏观一下,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能招到的小学生,如果全都已经提前学过初一的课程,你们学校接下来的三年,是不是就比别的学校,多了至少一年的复习时间?这种生源下,你们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它能不高吗?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为这些学校、这些学生、这些家长,提供那么成体系的、有质量保证的、有口皆碑的提前教育服务?谁呢?”

梁鑫笑着看着黄冬青,食指朝着自己,轻轻点动。

黄冬青已经听得目瞪口呆。

杨继心忽然大声,“有意思,有点意思啊。”

“谢谢杨老。”梁鑫笑道,“所以嘛,只要我们能挖掘出需求,别说是K12,K15我都能给他做出来。我贩卖的,不是教育,而是教育焦虑。只要那些学生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或者维持住自己后代的社会地位,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这些焦虑卖给他们。

为了考个好大学,就得上个好高中,为了上个好高中,就得读个好初中。好的初中资源有限,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从小学开始努力啊。那既然小学都开始努力了,学前班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吧?那幼儿园呢?甚至胎教呢?”

“哈哈哈哈……”杨继心听得仰头大笑。

黄冬青却脸色都白了。

“梁总,你们真有这个打算?要从头吃到尾?”

“可以有啊。”梁鑫眼睛明亮地看着黄冬青。

黄冬青道:“可以有?”

“对。”梁鑫点点头,“我说可以有,那就可以有。”

黄冬青有点茫然。

还伴着深深的恐慌。

东风投资实力强大,眼前这个小孩,甚至敢把他们的战略计划,完全摊开来告诉他。

这是什么样的自信?

这后背又是怎样的底气?

中叉叉集团、叉信置业、钱杭资本、曲叉金融……

东风投资背后的那一个个名字,又从他脑海中逐个跳出来。

就像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那巨大的身量,所投射下的阴影,将他完全地笼罩在其中。

三个月前刚上市所带来的傲气,在这一刻,迅速地从黄冬青身体中流逝出去。

中国太大了……

大到很多巨鳄,哪怕是他这个商圈名人,都不曾接触过。

甚至连眼前高山仰止的杨老,也只是这个系统中,很平凡的一部分而已吧?

而梁鑫这个小孩,竟又在这其中,握有极大的权柄?

他家里……

到底是干嘛的?!

真·农民的儿子黄冬青,仿佛是看到了,某些真相背后的真相。

他看着梁鑫那张还留有几分稚嫩的脸,汗毛不由自主地竖起。

梁……

南方的梁……

谁家的后人吗?

某些历史人物的名字,都已经在黄冬青的脑子里乱跳。

他深深地喘了口气,望向杨继心。

而杨继心,居然也有点被镇住了。

我说可以有,那就可以有?

这是什么口气?!

一个刚上大一的小孩,就能说动W市最大的财团?让他们改变市场决策?

杨继心看梁鑫的眼神都变了。

正如一百天前,周献看梁鑫的那种心情……

然后就在这时,梁鑫又来了一句:“当然反过来,如果我说不可以有,那么我就有把握,让它变成没有。黄总,所以你是希望有,还是希望没有啊?”

他目光炯炯,满眼乾坤在握,令人无可怀疑地紧紧盯着黄冬青。

黄冬青表情惊愕地看着梁鑫。

额头上,一滴汗珠,缓缓挂了下来。

第335章 覆手为雨

包厢忽然没了声音,就连站在包厢门口的服务员,都忍不住朝里面探了一眼。梁鑫直勾勾地看着黄冬青,连眼皮都不眨一下。杨继心先是微微皱眉,随即又马上露出一抹微笑,却并没有开口说什么,而只是饶有兴致地观察着酒桌上的两人,俨然看戏的架势。

黄冬青看着梁鑫那充满说不出的自信的目光,在一瞬间的心头一紧和不知所措后,心里却又迅速蒙上了一层更说不出的感觉。在中国,有太多的力量,可以令一家企业陷入困难。

黄冬青无数次想过,也无数次遇见过类似的情况。

但论诡异,绝对没有一次能和今天这一次相提并论。他万分错愕地看着眼前这个毛头小子,简直无法相信,刚才那句话,是从眼前这个青年——不,只能叫少年的嘴里说出来的。

且不说什么看得见、看不见的手,哪怕只是换一个像杨继心这样的商界大佬,这种近乎威胁的话,从这些人的嘴里出来,他都容易接受得多。

可梁鑫——他算个什么?

荒谬!简直荒谬!

他凭什么能说出这种话来?他兜里有几个铜板?毛都不知道长没长齐的小孩子,他怎么敢的?!

黄冬青盯着梁鑫,目光逐渐从错愕转向不解,又从不解转向怀疑,然后,逐渐变得愤怒。

可这种愤怒,又被内心的某种理性死死地压制着。

因为黄冬青确实无法百分百地确认,梁鑫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又或者更确切地讲,他背后的人,是否具备这样的能量。

毕竟某些事实,现在就摆在他的眼前——同样是眼前这个小孩,今年不过刚上大一,同学网成立堪堪三个月而已,但现在的市场估值,已经高达两个亿。虽然这纸面上的财富,固然不能当真,可不要忘了,给他站台的东风投资集团,那可是切切实实的庞然大物。

昨天掏出十来个亿的手笔,是真真切切的。

东风投资从首都衙门手里,拿下一个号称是奥运相关的改造项目也是绝非造假的。

还有万华锦园那几幢楼,那个姓牛的副总说的那些话,那大楼墙面上所贴着的“破晓教育”四个大字,总不能装瞎当自己看不见吧?

此时的黄冬青,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了战争的最前沿上。

对手已经明确地向他发出了开战的信号,可这个信号,他却分不清真假。

而且更关键是,这太不符合他原有的关于这场战斗的认知。

在黄冬青看来,哪怕东方教育和同学网在国内的私教市场上发生冲撞,顺序也应该是这样的——两边投入资金,互相使出各种市场手段,凭本事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再各种下黑手,给对手制造麻烦,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一边扩张一边背上各种债务,直到双方中有一方资金逐渐不支,一方的市场份额被另一方抢走。最终一方失败,或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对方兼并。双方既比招式、也拼内力,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这本该是一场光明正大的商业竞争,一场由遭遇战逐渐变成阵地战的商业火并,一场由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和战役组成的商业战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