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277)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这是两手准备了。

陈应乾心中有数,冲杨落雁点点头,又跟吴远握了握手。

一切尽在不言中。

雪渐渐停了,第二次谈判也正式开始。

第一会议室即便关紧了门窗,里头依旧嗖嗖地冷。

会议室里倒是有个取暖的煤炉。

但以县服装厂这财政状况,早就没有采购煤球的经费了。

所以众人是边谈边抖。

这一回,刘庭伟确实拿出了新的方案。

这个方案,比第一次谈判的狮子大开口,的确收敛了许多。但距离杨落雁的期望值,依旧相差很远。

杨落雁已经没什么兴趣谈判了。

她想重新建厂。

蒋凡不知她内心的想法,依旧活力十足地跟刘庭伟对喷不止,指着内容一条条地过。

跟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大妈,没什么区别。

刘秘书看得有些目瞪口呆,但陈应乾却面不改色,眼观鼻、鼻观心地,如老僧入定。

直到刘庭伟加上李连成一起,被蒋凡喷的无话可说,才找上陈应乾道:“陈主任,你是财政局的,你给说句公道话,咱们要解决那么多厂内职工的工龄买断和医疗问题,这点钱是不是最起码的?”

陈应乾一听,就有些腻歪道:“刘厂长,贵厂有多少厂内职工,多少退休职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芙蓉衣巷就算在别的地方,原地新建个县服装厂,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李连成立刻给陈应乾扣帽子道:“哎,陈主任,你这立场有问题!”

结果刘秘书突然道:“李书记,其实县长也是这个原则。临来的时候,特地跟我交代了。你看你们是不是再研究研究?”

于是孙茂新立刻把锅甩出来道:“既然徐县长秉承这个原则,那我们厂的众多经济包袱中,县里是不是也该承担一部分?”

这就没法谈了。

毕竟县里也没多少钱,财政局陈应乾都门清着呢。

谈判再次不欢而散。

杨落雁甚至没心情在厂里待了,直接给大姐杨沉鱼打电话,借了她的专车回家。

结果一回到家,发现吴远竟然也在家,正带着俩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

雪没有多厚,凑成一堆,实属不易了。

但架不住俩孩子玩得开心。

吴远听到脚步声,一回头看到媳妇回来,立刻猜个大概道:“还是没谈拢?”

杨落雁抱起小江道:“撕来扯去的,实在是烦了。”

“用不用我出面?”

杨落雁正思忖着,就听刘慧出来道:“今儿是二月二,又正好你俩都在家,带孩子去剪个头,龙抬头嘛。”

“知道了。”杨落雁应了一声,又对吴远说道:“你帮我催催新地皮的手续,县里能通过的话,我直接建新厂。”

“行!”

俩口子商定,吴远打电话叫来马明朝,开车带着俩孩子去乡里剪头。

与此同时,县长办公室。

刘秘书和陈应乾一起,对徐县长做着汇报。

内容自然是关于刚才那场不欢而散的县服装厂改良方案洽谈。

大部分时间,是刘秘书在汇报。

汇报基本上客观公允,各自的陈述都是在各自的立场上,内容基本大差不差。

最后听到县服装厂要把县里也拉下水,徐县长立马就引起警惕。

如今县里这一穷二白的面貌,哪还有这个财力?

徐县长想了一会,这才皱着眉头,问起陈应乾道:“应乾,这事你怎么看?”

陈应乾字斟句酌地道:“徐县长,我反正是觉得,县里应该加倍珍惜吴老板和杨老板这一对夫妇企业家,坚决扶持他们的发展。”

“只有他们发展起来了,县财政局才能进项多一点。进项多了,能办的事自然就多了。反过来,如果县里让他们受委屈,他们完全可以到其他县市开厂。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我们。据我所知,吴老板有个胶合板厂的项目,就建在了外地。”

一席话说得徐县长醍醐灌顶。

这特么的要是不把人留住,自己就是北岗的罪人哪!

当即做出指示道:“应乾,你立刻着手核算。看看县服装厂的包袱有多大,跟杨老板的建厂预算有多大出入,马上提交县里开会研究,尽快给杨老板一个答复。”

陈应乾起身道:“我这就去办。”

徐县长转而对刘秘书道:“替我约一下吴远,越快越好。”

乡里街道上,吴远正带着俩孩子排队剪头,三姐夫熊刚找过来了。

“徐县长找你,电话都达到我这儿来了。”

杨落雁闻声看过来,叫了一声三姐夫,看向吴远。

吴远也没多说道:“我去看看就回,你一会带孩子剪完头,到三姐夫的水利站等我,别在外面受着风。”

杨落雁应了下来,目送着银色桑塔纳远去。

半个钟头,县长办公室。

吴远对于徐县长的盛情招待,颇有点受宠若惊。

这又是泡茶,又是抽烟的。

何曾有过这般待遇?

吴远甚至都怀疑,徐县长这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

直到徐县长坐下来,开门见山道:“之前给你盼盼家具厂的3年税收优惠,能不能再商量商量?”

第338章 二月二,龙抬头,烧火龙

看着吴远一脸深沉,似乎真在思考,徐县长顿时哈哈大笑。

“我就跟你开个玩笑,你是不是已经想好把厂子搬到外地去了?”

个老帮菜,这事也能开玩笑的?

心里腹诽了一句,吴远嘴上却顺着话题,把话说得敞敞亮亮道:“徐县长,我倒真希望你把这税收优惠政策收回去。这多少有些太冒进了,万一今后有人找后账……”

徐县长直接点破道:“你是怕我倒台,连累你家厂子吧?”

随即不等吴远回答,便续道:“放心吧,这点政策空间,是我跟省里市里争取来的。不然我们苏北这一片,不靠山不靠水的,怎么发展起来?”

吴远心中了然。

怪不得这老帮菜,前世一直顺风顺水,甚至爬到高位,而后平稳落地。

敢情是有一套趋利避害的稳健手段。

接着吴远就听徐县长话锋一转道:“但咱们说回县服装厂这个问题,又比盼盼家具厂复杂多了。在县服装厂这个问题上,我就不敢给你们争取任何优惠。这点想必你能理解。”

吴远点头:“毕竟涉及到那么多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是国营,那么多人盯着呢。”

徐县长慨然道:“是啊,其实我是想做点事情的,彻底解决县服装厂这个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但是思来想去的,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眼见吴远一脸沉默,没有丝毫的冲动和指责,徐县长不由暗自赞赏。

吴远这家伙看着二十郎当岁,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

但他的想法和做法,确实格外成熟,远超常人。

难怪他总能先人一步,逆风翻盘。

沉默过后,吴远终于说话了:“要不,我让我媳妇先退出?县里可以试着引进其他的并购商谈判。如果出价比芙蓉衣巷更高,那自然是两全其美。”

“如果出价比不上芙蓉衣巷,那么徐县长再把我们叫回谈判桌上,压力自然就小多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一招以退为进,的确能消除掉不少声音,减轻不少压力。

但,徐县长心里一动,忍不住问道:“你小子,该不会想从县服装厂的大麻烦里抽身而出吧?”

吴远面不改色地道:“哪能呢,徐县长?赶明儿我让媳妇出个价,如果县服装厂找不到比这个价更高的收购商,我保证我媳妇会回来。”

“只不过这过程中要折腾多久,很难说,县里最好能先把我媳妇申请的地皮批复了,我媳妇会先把新厂区盖起来。”

徐县长蹭地一下坐直道:“少来!娶了黄花大闺女,回头来还能瞧上寡妇?”

吴远一听,就忍不住笑了:“徐县长,你这个比喻吧,有点形象,但又不够恰当。我媳妇的志向,是要把芙蓉衣巷的品牌推向全国,成为知名的女装品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