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31)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吴远只能吃住了劲,控制节奏地往岸上提。

费了半天劲,终于抄在了手里,就连穿过鱼嘴的稻草绳都多拧了好几股,否则还真撑不住。

顺手交给熊武拎着。

这小子趁手一提,差点没提溜住。

后面两杆就没那么幸运了,吊到了两根拇指粗的黄鳝。

这东西听说早孕之人不能吃。

至于杨落雁现在六个月的身子能不能吃,吴远也弄不清楚,也懒得去问。

干脆留着送人。

一排七只青蛙,钓到三条黑鱼,四条黄鳝。

只有那只癞蛤蟆,不知被什么东西吃干抹净了,啥也没钓着。

即便如此,这收获也不小了。

吴远甚至怀疑,这些黑鱼是不是隔壁代婶家的鱼塘漫过了路面,跑出来的。

回去的路上。

吴远严正警告:“以后没我跟着,敢跑到河边来玩,我打断你们的腿。听见没?”

钟文强吓得一激灵。

舅舅不像爹,他是真敢下手啊。

熊武忙不迭地点头,还趁机偷看了钟文强几眼。

回到家。

吴远挑出那条十斤的黑鱼就开始处理,大黄摇着尾巴远远地看着,一狗脸的热切。

等到把黑鱼切成薄厚一致的鱼片,吴远端着鱼片离开,大黄终于敢靠近,痛痛快快地大快朵颐起来。

看了半天电视的钟文雅跑过来:“舅舅,你打算做什么?”

吴远故作神秘道:“今天舅舅给你们露一手,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国宴级的大厨水准。”

国宴级是什么级?

孩子们哪里知道,反正听着不明觉厉就是了。

杨落雁一瞧那鱼片,都不用多问,只是回头对蔺苗苗说一声:“苗苗,明儿该打油了。”

钟文强自告奋勇:“舅妈,明天我去打吧。”

杨落雁还有些迟疑。

钟文强又进一步强调:“家里的油盐酱醋,都是我打的。”

看着吴远点点头,杨落雁这才应允道:“好吧。”

晚饭时,一盆刺啦啦冒着油花的水煮鱼端上桌,分量比上回杨落雁吃得还要足。

毕竟三四斤的鱼片全下了锅,能不多么?

即便如此,杨落雁也下不了筷子。

她总不能跟这帮狼吞虎咽的孩子们抢。

吴远就不管。

以前他单身一人时,跟这帮孩子在一起,吃饭就得靠抢。

千万别拿什么舅舅的派头。

那是纯属找饿。

不过这回,吴远抢了半天,全都给了杨落雁。

一顿饭吃得所有人都饱了,除了吴远。

忙完洗碗刷锅后,所有人都挤到席梦思床上看电视。

然后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去院子里洗澡。

熊文洗不了,就让熊武带着。

跟熊文年龄差不多大的钟文雅,明显要早慧一些。

坚决拒绝蔺苗苗的帮忙,坚持自己洗。

吴远不管,也拉着杨落雁不许管。

只是这群皮孩子洗完了澡,就开始抢夺电视的控制权。

这个要看这个,那个要看那个。

吵吵不休。

等到吴远一声不吭地调到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时,所有人就都老实了。

九点钟一过,孩子们一个个都睡着了。

只剩下外面蛙声一片。

第二天,吴远在工场见到了池师傅介绍的那两位师傅。

一位姓张,一位姓陈,都是三十五六的年纪。

吴远随手考了考他们的眼力和手艺。

结果发现,张师傅的手明显不如陈师傅的手稳。

眼力上更是差了一大截。

当场给了张师傅一包烟后,对池师傅道:“池师傅,帮忙送送。”

两人走到村外。

“看见了吧,我老板虽然人年轻,但眼力不差。你成天烂赌,手艺潮成这样,还想糊弄过他?”

“不试试怎么知道?起码混了包烟。”

池师傅挥挥手,只觉得这家伙真是可怜。

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大的机会,竟然只为区区一包烟而庆幸不已。

合该老板看不上他。

第38章 工场转型,新矛盾显现

等到池师傅去而复返,吴远当着众人的面宣布:“工场招人先就这样,活儿大家尽量赶着做。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适当的调整。”

这话让老代暗松一口气。

更让池师傅微微汗颜。

虽然说不招人,没说是什么原因。

但当初想要招人,吴远分别跟他和老代都说了。

如今才进了一人就不招了,明眼人都知道问题出在他或者他找的人身上。

张赌棍,你特么害死我了!

“好了,大家干活吧。”

吴远说完,亲自带着仨徒弟埋头苦干。

经过半年多的磨练,赵宝俊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组合柜的大部分工序,只是熟练度还有些欠缺。

至于马明军,他掌握得不多。

但他所掌握的手艺,比如切板,刨板,全都堪比老师傅。

可惜对于稍难一些的榫卯结构,他就力有未逮,一脑子浆糊了。

对此,吴远不强求。

毕竟这大徒弟前世资质就如此。

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上限在这里。

而对于朱六标,连马明军都说他脑子活,却不怎么用。

所以这俩卧龙凤雏联合起来,差不多能顶一个熟练木工。

慢慢来吧。

传道授业,本就应该拿出教自家孩子的耐心来。

要多给徒儿们一些时间。

工场里多了一位师傅。

吴远反而在工场满勤干了一周。

这一周内,工场连续交付了两单席梦思床和一单的高档组合柜。

吴远也观察了,新来的陈师傅,并不总是和池师傅扎堆凑一块,偶尔也能跟摆着臭脸的老代抽上一根烟,聊上两句。

这是个有阅历的老师傅。

既有容人之量,也有容人技巧。

所以吴远也会经常找他聊上一会,交流上一些经验。

陈师傅原本自视不低。

年龄上,他比小池年长一些。

经验上,他比老代丰富一些。

然而当他跟吴远聊了几次之后,心中那一点点的傲然之意,也消失不见了。

“想不到吴老板年纪轻轻,就能在木匠这一行当上,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我师从乔四爷,他教过我不少。”

陈师傅微微皱眉。

乔四爷那个老头他见过,人有些执拗。

对于木匠这一行当的见解,未必有吴远这么深刻、长远。

只是当下,陈师傅也没点破,一笑而过。

也正是在这一周之内,吴远连续接触了五六位其他村甚至是乡里的木工师傅。

他把组合柜的立木、横木,席梦思床的床檩,拿些样品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做一批试试。

最后从中挑选了三位师傅,和他们签订了长期的带料加工供货协议。

这其中就有钟文强的二叔钟振远。

毫无疑问,钟振远是四姐夫钟振涛举荐过来的。

但自始至终,钟振涛都没有露面。

全都是三姐夫熊刚从中联系斡旋。

确定了代加工之后,村部的工场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只要几位代加工师傅提供的半成品,与标准间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就不妨碍后续的组装和造型。

而且由于采用了三合板贴面,原先的木板精加工,甚至是一些雕工刻工,全都简化掉了。

全都辅以统一印制的各种标贴画。

最后出炉的组合柜,省时省力了不少,而且不失高档。

一转眼,时间到了七月底,八月初。

吴远给工场的三位大师傅结算了工资,顺便也给三位徒弟涨了补贴。

“宝俊,你干得不错,补贴涨到100块。明军和老六你俩75。都有意见没?”

马明军拍着朱六标道:“师父,其实六标他,也有资格拿100的。”

“我能看不出来么?”吴远反问道:“问题是,我不光要看到能力,还得看到努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