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43)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蔺苗苗果断摇头。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真要是住进了舅妈的空调房,夜里固然不会那么冷了。

可夜里要被俩孩子吵醒三四回,甚至比寒冷更让人崩溃。

吴远出了堂屋,打开院门。

门后两条小狼狗颤颤巍巍地从大黄身上起来,摇着尾巴求撸。

吴远撸撸俩狗头,然后开始压井水,做早饭。

灶房里的炊烟刚升起来,全身武装的刘慧也到了。

于是吴远就被撵出来,抄起扫帚,先把院子里的雪扫出去。

杨落雁从堂屋刚出来冒个头,就被刘慧骂回去了。

坐月子的规矩,是执行的一丝不苟。

吃完早饭,大雪变小雪。

吴秀华和熊刚两口子也赶到了,顺便带来了后天满月酒的喜糖。

满满两大袋子。

满月酒和结婚酒一样,依旧是流水席。

所以吴远连厨子都没换,依旧找得去年的葛厨子。

至于席面的规模和宴请来宾名单,更是原班照抄,只字未动。

隔天,雪停了。

到了11月24日,农历10月16号。

俩孩子满月的日子。

吴远三点多就起床忙活,一直忙到日头渐高。

托俩孩子的福,居然出太阳了。

这冬日暖阳照在身上,有多暖先不说,至少令人心情愉悦。

加上今儿还是西方的感恩节,吴远这心里,还真是有点感激。

年前刚重生那会,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不多时,大舅哥杨贲带人推来了一车的红鸡蛋,看着就喜庆无比。

“大哥,这也太多了吧?”

吴远看着上百斤的红鸡蛋,怔怔地问。

今天虽然天晴了,但气温依旧美丽冻人。

吴远的预期没有变,和两天前一样,他觉得来不了多少人。

杨贲拍拍手道:“爹拍的板,他还担心会不够。”

后面杨猛推着又一辆平板车赶到,上面绑着两辆摇篮车,一篮一粉。

这回是真让老丈人出了不少血。

吴远琢磨着,年前得找机会弥补回去。

至于怎么弥补,吴远还没有个头绪,就见有一大波人上门来了。

大姐吴淑华拖家带口地来了。

不仅带来了丈夫蔺先学,而且带来了另外俩孩子蔺平安和蔺禾禾。

看着声势浩大,实则是不肯吃亏的主。

就这样一家人,直接占了半台席面。

当然吴远不至于跟大姐计较,甚至对于结婚时没来的蔺先学,都笑脸相迎,喜烟伺候。

而后,二姐吴玉华也来了。

相比于结婚那趟,吴玉华特地换了身新衣服,而且带来了丈夫石富根。

吴远同样是好烟伺候,丝毫没有因为二姐夫有些社恐,就冷落他。

四姐吴芳华一家子,来得最晚,后面跟着钟振远。

瞧着吴家席面还没开始,就已经人声鼎沸的样子,钟振远揶揄着钟振涛道:“哥,瞧见没,吴老板如今的排面比你大。你来不来,人家都不稀罕。”

钟振涛绷着个脸,没理他。

不过吴远看着钟文勇仨孩子都来了,心里倍儿高兴。

这仨孩子,尤其是钟文勇,好学,向来不会因为吃席,而请假不去上学的。

如今倒是破了例。

钟文勇脸上充满了阳光,吴远看着高兴,摸摸孩子头道:“快进去看看表弟表妹,让他们沾沾你这文曲星的才气。”

钟文雅也凑过来:“舅舅,人家也有才气的。”

吴远笑道:“你呀,有的是贵气。”

钟文雅听着新鲜,随即就脑瓜一转:“那千万别让他们沾着二哥,他只有调皮气。”

“好好好,快进屋拿喜糖吃去,一会开席了。”

迎完主要客人,吴远就把局面交给熊刚了,自己忙里偷个闲,趁机歇一会。

和上回婚宴一样,熊刚依旧是支客师的身份。

只不过上回他是村一级干部,如今已经是乡一级的干部了。

面子大不同了。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中午开席前。

熊刚找到吴远道:“今天来的人出乎预料的多。”

吴远想到了,点点头,毕竟几位姐姐家就多来了一桌的人,超出点是预料之中的。

然而熊刚却强调说:“不是一般的多,至少要再开五桌席面才能坐下。这样一来,晚上那一顿,至少差十桌席面的食材和烟酒。”

来者都是客。

上过礼,就得有席吃。

吴远也是二话不说:“那就抓紧再开五桌席面,缺的东西,给我个单子,我去买。”

这边熊刚立刻去安排另外那五桌席面。

接着吴远从葛厨子那儿拿到了单子和地址,带着马明军仨徒弟抓紧上县城采购。

这一意外状况,让中午那顿流水席,至少推迟了半个多钟头。

早来的宾客,占到了座位,得等。

晚来的宾客,站到了院外,也得等。

好在这种情况,在农村,那都不算事。

四邻八乡的好友亲朋,站在雪地里,太阳下,抽着烟,侃大山。

“要说这人就讲究个时运,时运一来,挡都挡不住。”

“怎么说?”

“以前吴家门庭冷落成啥样?如今呢,来得晚一点,连席位都抢不到了。”

“要我说,这跟时运没关系,纯粹是吴老板年少有为。”

“这么说,跟他娶了支书的宝贝闺女没关系?”

“杨支书多精明一人,要不是看上了吴老板的才华,能把最宝贝的漂亮闺女嫁给他?”

“说得也是。”

“结果吴老板成家后,不到一年,就把业立起来了。不仅立起来,而且连带着杨支书大闺女和大儿子都跟着吴老板讨饭吃……”

“这么说来,吴老板当真是年少有为。”

“不止这些,吴老板还倒腾过国库券,赚了多少不知道。但我前阵子在报纸上看过,南方有人靠着倒腾国库券挣了100万!”

“好家伙!”

第53章 木匠学到手,天底下随便走

上县城的路上。

马明军和朱六标吭哧吭哧地各拉着一挂平板车。

吴远跟在马明军后面。

赵宝俊跟在朱六标旁边,时不时装模作样地推上一把。

其实根本不用。

车是空车,又都是年轻大小伙子。

哪里还会拉不动?

不过吴远没有点破,毕竟都是被他拉来的苦力。

还不允许徒儿们耍点小心机么?

走着走着,朱六标就问:“师父,你是怎么讨到师娘这么贤惠的媳妇?”

这话问得吴远有些恍惚。

一年前,他也没想到能有今天不是。

不过在徒弟面前,一切的问题,都离不开‘学好木匠’这个主题。

于是咬着过滤嘴,吐了一口眼圈,萦萦绕绕间,伴随着漫不经心的语调。

“去年这个时候,六个月磨一剑,我打了第一套组合柜,拉到乡里集市上,不出半个小时,就卖了1200块,挣到彩礼钱。”

“听说当时支书家要的彩礼,开口就是1000块。”赵宝俊补充了一句。

就听吴远把主题拉回来道:“所以木匠手艺好好学,学好本事,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朱六标听着若有所思,真开始琢磨,这一年学徒是不是太怠惰了。

赵宝俊却是比他们想得更多:“师父,木匠手艺学好了,将来就只能打打家具?”

“谁说的?”吴远掐了烟,“你们师公如今不就带着工程队,在给乡里盖大礼堂么?”

“师父你的意思是,木匠手艺还能搞建筑、盖楼?”

吴远瞥了自作聪明的二徒弟一眼:“你能不能有点格局?一名合格的木匠,图纸是必备的功底。掌握木工的图纸,土建的图纸自然触类旁通。懂了图纸,加上木工,就有带工程队的本事了。”

赵宝俊眼前一亮,这的确是跨界了,不是一门死手艺。

但很快又疑惑道:“可是师父,大礼堂这样的工程毕竟可遇不可求。农村、城里盖房子的,也没多少工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