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817)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进了办公室,吴远脱掉外套,挂起来。

再转身,就见程老板已经自顾自地在沙发上坐下来。

吴远一边卷起袖子,一边招呼着沈璐过来,帮忙泡壶茶。

虽说双方不打算继续合作了,但该有的礼数,吴远还是要尽到的。

可不曾想,这一幕看在程老板的眼里,似乎看到了希望。

“吴老板,咱们合作这么些年来,我老程是不是没出过纰漏,没叫你扛过雷?”

吴远一边点上根华子,一边把烟放在茶几上道:“这话不假,”,随即吐了口烟雾道:“这不是做生意最起码的要求么?什么时候,这也成为优点了?”

被吴远一阵抢白,程老板又道:“吴老板,提前撤资,实在是我不得已!那娘们卷走我所有的钱,就剩下这笔钱等着救命嘞……”

吴远思路清晰无比地道:“等于说,得亏当初你把这二百万投到阿尔法投资公司了,否则注定也要被你那二奶席卷一空?”

“到头来,你不仅不感激阿尔法投资公司,反而背刺一刀,提前撤资?”

程老板瞠目结舌。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显得他里外不是人了。

虽然他不是没有理由的,可那个理由到了嘴边了,他明智地没有说出来。

否则不就等于把阿尔法投资公司,和他那二奶相提并论了么?

吴远听明白缘由,对老程不仅没有半点同情,反而更加认清了此人。

这样的人,能在女人肚皮上跌倒一回,就能跌倒第二回。

腾达这边终止和他的合作,是明智的。

程老板换个角度,四处找补。

直到一壶茶喝完,也没说动吴远。

最终还是被吴远连人带礼地轰走了。

电梯门关的一刹那,老程陡然换了个面孔。

不合作就不合作!

至少老子提前拿回了二百万,避免了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的风险。

等到时候,宋刚他们投在阿尔法投资公司的钱血本无归的时候,自己再来看他们的笑话,也不迟!

吴远打发走程老板,正准备找范冰冰。

结果没见其人影,只好问行政部主管沈璐。

沈璐忙道:“老板,范副总去浦东仓库接货了,今天地板代理商的三位老板送一批样品过来。”

吴远点点头。

就听沈璐追问道:“老板有什么吩咐,需要我办的?”

吴远摇摇头:“没事,你忙你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范冰冰匆匆忙忙地回来了,顺便带回了三份样品,交给吴远过目。

吴远看了一眼,确实没什么问题。

这也在情理之中。

米郭华这三位代理商,除非是脑子秀逗了,才会在头回送给甲方爸爸的样品中出纰漏。

放下样品,吴远拍拍手道:“还是要看长期的合作,从产品质量、供货周期、价格多方面综合考虑。”

范冰冰并不觉着有多麻烦。

反而是当了副总之后,她正贪婪地把这一切,都作为自己的工作储备和积累,疯狂吸收着。

她不能叫人觉着,自家老板定下的副总,是个空有其表的花瓶。

吴远看出来了,也乐于多提点她。

范冰冰没有木匠方面的目光和专业积累,但可以从公司健全的制度和规范上,弥补这一点。

如此一讨论,时间不知不觉间过去。

另一边,宾利慕尚开到了黄家巷小区,立马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

都知道这是吴远的车,以为又是吴远过来了。

这下,可给足了刘慧的颜面。

刘慧表明身份之后,小区里大家伙的热情依旧没减。

这一趟算是来对了,就跟回到家一样。

只是她这家,从没像小妹家的房子这么小过。

当然,这一点,刘慧不至于在脸上表现出来,跟着小妹刘娟里外里地一转悠。

观感立马发生改变了。

地方不大,但养着俩孩子,带着俩老人的六口之家,居然一点都不挤。

刘娟也看出来了,语出由衷地道:“大姐,我这多亏了小吴张罗设计,才把这小小的空间,达到了大大的利用程度。可以说,全上海没有第二家能拿出这样的设计方案来!”

第1008章 路要自己趟,能帮我就帮

刘娟的一番话。

既挽回了自己小门小户的颜面,又借助抬升吴远的水平,进而给足了大姐的颜面。

姐妹俩相聊甚欢,年龄差带来的那点距离感,顿时不翼而飞。

中午俩姐妹一起做了顿饭。

虽然只有一个姐姐带俩孩子,刘娟却也是煞有介事地做了八个菜。

热菜冷盘,尽皆齐全。

虽然口味依旧偏上海这边的口味,但俩孩子吃得满嘴流油,刘慧自己个习不习惯,完全无足轻重了。

刘娟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于是旧话重提道:“二姐,俩孩子对上海口味吃得这么习惯。照我说,早点把俩孩子转到上海来上学好了。我跟你讲哟……”

这一番话,说得刘慧心里也转了起来。

一直转到吴远坐车过来接她们。

吴远本来是打算先让马明朝开车过来,把奶仨接回去的。

后来一看时间,距离下班也没多久了。

宾利慕尚在这晚高峰中一来一回的,自己能等是不假,但没必要。

吴远抵达黄家巷小区的时候,小姨父郑新已经到家了。

见状直把吴远往家里让。

郑家的房子地处一楼,装修设计的时候,吴远就考虑到了防潮的处理。

如今进来一看,里头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就连外面的露天庭院也打理的一干二净的,连片落叶都没有。

可见小姨刘娟在打理家里这一块,有多勤快了。

随后跟小姨父郑新在院里,就抽起了烟。

“小姨父,你下班回来这么早?”

郑新叹了口气:“现在院里不景气,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没什么活,我就早点回来了。”

随即话题一转道:“之前说起过房地产,后来连带着了解了一番,确实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能碰的。”

吴远把烟灰弹在郑新从角落里翻出来的一个玻璃瓶里。

里头的烟灰早就厚厚的一层,看得出来是郑新经常在院里抽烟用的临时烟灰缸。

中年男人嘛。

心中的苦楚,最是有口难言的时候。

能有这一方小院,看着满天星斗抽口烟,缓口气,已经挺不错的了。

否则以小姨刘娟这么个能打理的人,岂能容许这个脏兮兮的玻璃瓶存在?

“小姨父,院里的工作编制怎么处理,我不好多说。但就你眼下的处境,是得想想办法了。只要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等攒了点家底之后,上海这房子也不是不能碰。”

这话说得郑新眼前一亮。

他之前了解了许久的房地产,正是因为俩手空空,没本钱。

加之设计院的前景堪忧,连吃饭都要成问题了,他才不敢冒然折腾。

“那你觉着我应该怎么搞?”

吴远最怕听到这话了。

原先准备好的话,此刻都得咽回去,重新组织道:“小姨父,你不要问我怎么搞。其实咱周围不乏脑筋活泛一点,先富起来的。”

“平时你多了解多尝试,这路子自然就趟出来。但有两点,要坚持谨记。一个呢,穷则变,变则通。现在的情况,你不变指定是不行。”

郑新追问道:“那另一个呢?”

吴远续道:“另一个自然是违法的事不能干。我对门的大教授,当初也过得挺清苦,自打出来接活后,现在干得风生水起的。还有他媳妇,在四平路开了个烤串店,也做的有声有色的……”

一番话还没给郑新多大的启发。

倒是先把小姨刘娟给招来了:“小远,你说说看,这烤串店我能不能开一家?”

刘娟问这个问题,跟郑新问类似的问题,那又不是一回事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