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850)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许老四一听,麻溜地借坡下驴,从屋顶下爬着下来。

一激动,还踩碎了几片屋瓦。

不过不妨事。

几片屋瓦值几个钱?

单从吴老板带来的礼来看,今晚赚大发了。

许老四这一下来,围观的人群顿时散去。

这都成了人家的家事了,没什么热闹可看了。

况且能跟吴家扯上关系,哪怕是真喝了一瓶敌敌畏,那也值当了!

人下来了,敌敌畏也夺走了。

剩下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吴远出面。

老支书和老许头俩人,就把后面的情节演完了。

最终许老四家收了一半,回了一半。

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回去的路上,刘慧还坦言道:“要不是老许在场,今天这些礼,是一分也别想拿回来。”

杨支书也不得不慨叹道:“许家这老四,做事是上不得台面了点。”

刘慧追问:“只是上不得台面么?简直是下作!”

那口气,仿佛今儿送出去的礼,都是自己掏的钱一样。

对于吴远来说,倒是无所谓。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事儿。

只是经此一闹,慧琴和海洋俩人之间的事,原本还有些转圜余地的,如今也彻底地没了。

而对黄海洋来说,心有余悸之余,更觉着姐夫的面子够大。

一出面,什么事都能摆平。

今后只要抱紧姐夫这条大腿,何愁自己和慧琴的事不成?

送走了吴远一行人,两辆车。

许老四眉开眼笑,迎上脸色愈发阴沉的大哥老许头问:“大哥,你说既然吴家把慧琴俩孩子这事摆到了台面上,那俺年关开始,是不是就能坐等收礼了?”

老许头抬脚欲踹道:“你要喝敌敌畏,就是图人家这点礼?”

许老四轻巧地躲过去道:“那是一点礼么,大哥?慧琴如今才多大,这礼俺起码能收上五六年的功夫!”

老许头径自往外走,边走边恨铁不成钢地道:“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兄弟?许家老脸都被你丢尽了!”

夜深人静时。

俩口子靠在床头,杨落雁耳听丈夫说了今晚事情的经过,也有些感叹。

“海洋摊上许老四这个老丈人,将来真是有他受的了!”

“那倒也未必,”吴远轻描淡写地道:“将来海洋他们指定在省城生活,许老四未必有这么多作的机会。”

杨落雁反问道:“慧琴如今才多大?况且你也不担心村里失去慧琴这么个人才?”

“这不还有爹跟许叔在么?谅他许老四也翻不了天。”

杨落雁看着丈夫平躺下来,心想着,‘今天爹和许叔也在,还不是靠你出的主意?’

只是一开口,却成了夹子音:“干嘛,孩子们都在楼上呢!”

“孩子们早睡了……”

转天一大早,黄海洋就无忧无虑地过来了。

抵达吴家小楼的时候,正赶上吴远准备坐车上县城。

临上车前,吴远不忘叮嘱道:“海洋,慧琴年龄还不大,你处归处,但还是要掌握分寸。”

黄海洋头点得跟鸡琢米似的:“放心,姐夫,我知道分寸。”

等到吴远俩口子都坐车离开。

黄海洋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许老四家。

和昨儿偷偷摸摸不同,今儿是大摇大摆登门的。

当然,看在昨儿那些礼的份上,许老四对他也是笑脸相迎。

黄海洋虽然没有意识到这个未来老丈人的难缠,却也觉着许老四是属狗脸的。

说变就变。

不过等许老四扛着铁锹一离开,黄海洋顿时又心情愉快了。

跟着许慧琴里里外外地忙活,开心地像条舔狗。

就算许慧琴偶尔忙得没工夫搭理他,他也能跟庄上的孩子们,打成一片。

不仅把金南京的烟盒给了马涛,还用土法烤了只鸭子,分给没尝过烤鸭的孩子们吃。

当然鸭子是从姐夫家猪圈里抓的。

虽然不是正宗的麻鸭品种,却也胜在长得胖胖乎乎的。

孩子们有的肉吃就不错了。

哪管这用火堆烤出来的烤鸭,还带着烟熏火燎的味道呢?

除此之外,这两天,黄海洋也不是一点正事没干。

至少他就跟着二姨父跑了村里的好多家,以麻鸭收购商的身份做背书,帮着杨支书做通了十来家的思想工作,准备来年开春,跟着许慧琴一块饲养麻鸭。

许老四喝敌敌畏这事,混杂着养殖麻鸭消息,不胫而走。

很快就传到了,年前正忙于申请各种预算的卞孝生的耳朵里。

梨园村这杨支书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种桑养蚕这事,落实不力也就罢了。

偏偏独辟蹊径地走什么小龙虾养殖和麻鸭养殖?

如今村里很多家连温饱都没彻底解决,能靠养殖那些东西发家致富?

反正卞孝生是不看好这事。

但因为听说,这俩件事背后有吴远的影子,所以也不便置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这事有吴远背书。

他也不担心,万一出篓子,会捅到他这边来。

等着看笑话就行了。

第1049章 未雨先绸缪,计议须从长

周日晚上,腊月十二,元月27日。

吴家小楼。

这两天,白天黄海洋是去腻歪着许慧琴,晚饭却是正经在姐夫家吃的。

当然,刘慧对这个侄子的选择不以为然,却也没有慢怠这个侄子。

每天好吃好喝地供着。

黄海洋也不觉着被特殊对待。

毕竟姐夫的一大圈外甥和外甥女都在。

甭管自己在不在,姐夫家的晚饭都少不了好酒好菜。

饶是如此,晚饭过后,省城那边还是来了电话。

电话是刘玲打过来的。

先跟二妹刘慧唠了会家常,就让儿子黄海洋接电话。

黄海洋接了电话,一张脸很快垮了下来。

最后电话回到刘慧手里,口头挽留了几句,便答应了大姐的决定,安排侄子回家。

挂了电话,吴远安排明朝开车送黄海洋去招待所。

刘慧趁着这功夫,开始里里外外地搜罗,给大姐一家带点特产回去。

好在家里年货不缺。

吴远三姐和四姐家的几个孩子过来也没几天,鸡鱼肉蛋的,也没吃掉多少。

随手挑点出来,都是满满的诚意。

只是这可苦了黄海洋。

毕竟他要带着这些年货上车,一直颠簸到省城,再提锣拐鼓地拎回家。

有丈母娘安排,媳妇帮衬,这事吴远就不操心了。

陪着老丈人走到村道上。

杨支书接过女婿吴远递来的华子,点上之后,轻吐一口烟气,猩红的火光在夜色中忽明忽灭,人却没有马上离开。

而是慨叹道:“往年村里都留不下什么余钱,倒是不用动什么脑子。这两年,尤其是今年村里攒了些钱,倒是要动脑琢磨这钱该怎么花了。”

吴远思忖道:“之前我不是提议你们,搞个投资发展委员会的么?今后那花钱的事,就交给委员会去做。”

杨支书追问道:“那你说,这委员会由什么人员组成?”

吴远理所当然地道:“反正不管什么人,你、许叔和李叔,肯定是少不了要参加的。”

杨支书俩手一拍,“还是地呀,左右逃不了要动这个脑子!”

吴远一想到华西村吴仁宝的一次经典操作案例,不由提起道:“爹,今年攒下来的钱,如果明年实在没什么计划的,那你就听我的,储存一批钢材或者大宗物资。”

九二南巡之后,由于全面开放的彻底定调,着实引起一大波工业物资的价格飞涨。

吴仁宝在这次机遇中,被华西村获利过亿,其实靠的就是囤货居奇。

只是以华西村目前的乡镇企业架构,确实有提前囤货的理由。

加上以村里集体所有制的名头,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投资操作。

借鉴到梨园村头上,少不得要先注册几个皮包公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