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892)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徐长盛喟然道:“吴老板,我这一路慰问过来,就属尊夫人的服装厂和你这家具厂,精神风貌好,斗志昂扬,积极向上!”

吴远也就顺水推舟地恭维回去道:“这还不是因为徐书记你关照的多,大家伙感受到你的关怀,而激起的一股子奋发向上的势头。”

徐长盛笑逐颜开地应下道:“要是县里各个骨干企业,都能有你和尊夫人厂子这样的发展风貌,何愁咱们北岗发展不起来?”

“是是是!”吴远嘴上应着,心里免不了嘀咕一句:‘你想得美。’

随后的流程,基本上就是些摆拍。

从徐长盛进厂,到出厂离开,整整一个钟头。

可见更高级别的领导,行程精确到分钟级,根本就不稀奇。

看着县委车队离开的方向,杨国柱猜忖道:“徐书记这是奔着缫丝厂去了?”

杨沉鱼不以为意道:“应该是,我一早过来的时候,刚好碰到卞孝生骑着二八大杠赶过来。”

卞孝生都来了,自然是为了迎接更高级别领导的慰问访问。

半个钟头后,县委车队打缫丝厂刚走,卞孝生便带着魏国发找到家具厂门上来了。

吴远闻讯迎到楼梯口道:“卞书记,魏厂长,开工大吉!”

二人也纷纷回应道:“吴老板,开工大吉。”

随即,吴远把二人引到办公室内,趁着桑语去泡茶的功夫,先散了一轮烟。

等到华子点上,吴远这才道:“卞书记,今年缫丝厂和各大乡镇展开了更深入的合作,相信缫丝厂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的。”

新年大正月的,自然要多说一些好话。

更何况,这话本身吴远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只是卞孝生依旧不敢托大道:“借吴老板吉言了。就怕今年的雨水天气仍旧频繁,缫丝厂的生产再度受到影响。”

这话说得,仿佛去年缫丝厂的拉垮,全都是拜天气所赐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天气,也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毕竟北岗地处淮河中下游的地势,防汛问题不能得到永久解决,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

吴远思忖道:“据我所知,苏北几个县市正在筹谋规划灌溉总渠工程,咱们县的防汛抗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的。”

“不过在寄希望于外物之前,咱们首先还是得靠自己个自救。这方面,恐怕魏厂长得多费费心了。”

茶过一巡。

魏国发眼见缫丝厂的话题也聊得差不多了,便趁机起身道:“卞书记,吴老板,你们接着聊,我去找杨副厂长聊聊。”

吴远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

更何况,这有可能是卞孝生和魏国发约定好的。

果然,等到魏国发出去。

卞孝生这才提起道:“吴老板,听闻梨园村今年出门打工的壮劳力走了不少。”

接着不等吴远回应,就径自续道:“当然,我知道这是好事,起码能促进贵村人均收入的提高。”

吴远也就不急着表态,静等着卞孝生的下文。

“我还听说,就算留守下来的村民,也有着自己的打算。要么选择饲养鸭子,要么打算养殖小龙虾。如此一来,梨园村今年的种桑养蚕任务,别说是完成了,怕是连去年都不如。”

吴远耸了耸肩,心道你倒是了解得挺清楚。

眼见吴远压根不表态,以不变应万变。

卞孝生只能续道:“当然了,今年乡里也不打算对梨园村的种桑养蚕任务制定什么硬性目标了。只是希望一点,吴老板能帮我做做老支书的工作。”

吴远听到这里,再不说话,也不合适了:“卞书记,有话直说,我一定带到。”

卞孝生总算是松了口气道:“如果今年梨园村在饲养鸭子或者养殖小龙虾上,取得了成功,我希望村里能有不吝分享成功的经验,以便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原来是这事。

正手推不动了,干脆反手搂一把!

吴远当即表态道:“卞书记,如果只是这点希望,我就能给你表个态。只要其他村的村民,服从管理,愿意学习,我们村欢迎他们加入到这两项特种养殖中来。”

“同时,我们村会统一提供种苗,承诺收购,让愿意参与进来的村民,不用操心源头和终端的问题,只需要全身心做好饲养和养殖工作。”

卞孝生听着忍不住心儿狂跳。

这条件,别说是别的村村民了,就算是自己听了,都有点心动。

不过吴远还是补充了一句:“当然了,卞书记,话说回来。甭管是养鸭子,还是养小龙虾,都跟种桑养蚕一样,需要吃苦耐劳。”

“毕竟这天底下,从来没有直接掉馅饼的好事。”

第1101章 好话一箩筐,实说仅三句

送走卞孝生和魏国发,吴远参加了厂里组织的开工启动会。

参会的主要是各生产车间、各部门的骨干和干部,人数多达五十来人。

但会议时长却短小精悍,只有短短半个钟头。

在这半个钟头中,杨沉鱼作为主管销售的副厂长,讲了足足二十分钟。

杨国柱作为全厂行政和后勤的副厂长,讲了七八分钟。

而吴远身为老板,只讲了三句话。

“过去一年,盼盼家具成为省优部优、全国驰名商标,大家伙辛苦了。”

“今年,盼盼家具成为央视的标王产品,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这样的话,年底我也好给大家伙发奖金,发福利!”

话音刚落,鼓掌声骤然响起,并且经久不息。

四五十人的掌声,愣是鼓出了大礼堂上千人的感觉。

杨沉鱼看了看二叔杨国柱。

那眼神不言自明。

等于说咱们爷俩好话说了一箩筐,还不如老板只说三句话的。

启动会结束。

全厂立刻投入紧锣密鼓的生产前检查和准备过程中。

吴远回到办公室,电话紧跟着响起来。

接起来一听,只从一个喂字,吴远就听出了黄琦雅的声音。

“姐,你们到香江了?”

“已经抵达三天了!”黄琦雅冷淡的声音里,透着三分不屑,七分凉薄。

吴远不仅不以为意,而且颇为欣慰地道:“姐,看来你们已经为几天后的丰厚回报,做好了完全的准备。等元宵节那天,我在上海给你们庆功!”

黄琦雅依旧回应寥寥,但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而旁边的江静声音却难以自已地传过来道:“老板,真的吗?”

“当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紧接着李媛的声音却传来道:“老板,我想休假!”

黄琦雅眉头一皱。

吴远却从善如流地道:“是是是,休休休。也该给你们这些小姑娘一些时间,去找个对象,谈谈恋爱了。”

“欧耶!”李媛欢呼。

江静也跟着欢呼,虽然迟疑了片刻。

唯独黄琦雅冷静地问:“那我呢?”

吴远不假思索地道:“姐,等这次香江归来,以你的身价,上海男人已经配不上你了。”

挂了香江的电话,吴远额头不由微微见汗。

每回给黄琦雅和颜如卿打电话,都得搭着一万倍小心。

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

转眼一天疏忽而过。

吴远下班回到家,正碰上老丈人杨支书背着俩手过来吃晚饭。

散烟过去的同时,就把卞孝生的想法说了。

杨支书富有节奏地在烟盒上磕了磕华子,嘴巴一撇道:“他倒是左右都不耽误!”

虽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但吴远知道,老丈人不反对,就等于是应了。

毕竟别的村真有人愿意加入麻鸭养殖或者小龙虾养殖的话,只会增加规模养殖的优势,有利于村里进一步提高话语权。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至于说外村的人不服管之类的问题,那就更不是事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