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967)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韩伟自觉地退后半个身位。

几乎和低头不语的肖童并肩持平。

王经理看着吴远身后的两个女员工,其中一个姿色还算不错。

当即请示道:“吴老板,一会方不方便我进去敬两杯酒?”

吴远闻声看了对方一眼,就见王经理目光刚从韩伟和肖童俩人身上收回来。

不由笑道:“王经理,你以为我带她们来,是替我挡酒的啊?”

王经理微微错愕。

就听吴远续道:“这两位可都是公司里的高材生,带来挡酒,岂不是大材小用?”

听到这话,韩伟没觉着有什么。

肖童的眼睛都跟着亮起来了。

说话间,一行四人来到包间门口。

包间里等候的两位客人,早就起身迎到了门口。

竟然是两位女记者!

看到这里,肖童内心的最后一丝戒备也消失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的羞愧难当。

当然,现场没这个地缝。

众人也没给她这个机会。

姜宽一马当先地伸出手来道:“吴老板,您实在是太客气了。”

吴远跟姜宽相握,随即握上旁边的王冰道:“能跟两位大记者共进晚餐,那也是我吴某人的荣幸。只要两位大记者不嫌弃我是个大老粗,这种机会我求之不得呀。”

王冰连声道:“哪能,哪能呢!”

吴远和王冰松开手,紧接着就介绍身后的二人道。

“我来给两位大记者介绍一下,这位是腾达企划部的韩伟,来自北大的高材生,这位是企划部的肖童,同样是来自同济的高材生。”

“我今天带她们二位过来,主要是想跟二位大记者学习学习,长长见识。”

姜宽打量了韩伟和肖童一眼道:“我是新华社的姜宽,二位能在吴老板麾下效力,来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想想都叫我羡慕呀。”

王冰随后道:“人民日报的王冰,二位能被吴老板慧眼识珠,想必也是可造之材。这方面,我可真不一定比得了哇。”

双方互相握手招呼。

一桌五人。

吴远是唯一的男人,又负责做东,自然而然被推到了主位。

姜宽和王冰分坐他两侧。

而韩伟和肖童,也跟着分坐姜宽和王冰的另一侧。

这样既方便整体交流,又方便私下里交流。

眼见众人坐定。

吴远伸头扫了一圈,这才对陪站在旁边的王经理道:“王经理,走菜吧。”

王经理微微欠身:“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王经理这一走,没了外人。

吴远便侃侃而谈道:“刚才来的路上,我的两位下属还在追问我,长见识和大记者有什么关系?”

第1194章 苦读近乏味,实践出真知

这个问题一抛出。

众人皆饶有兴致地听着。

姜宽和王冰,知道这话题后面,必是对自身的一种奉承。

但人家奉承的话还没说出来,她俩断没有先谦虚推辞的道理。

而韩伟更加兴致盎然。

毕竟这个问题的确是她提出来的,她感兴趣的是,老板接下来的盘子该怎么接?

是继续实话实说,还是引申出什么巧妙的议题来?

只有一路上左思右想的肖童一脸迷惑。

吴远接着道:“我回答说呀,没有记者这一行当做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眼睛和喉舌,我们这些普通人对这个世界,每天日新月异的变化,能了解多少?”

此话一出口。

听起来平平无奇。

却让身为记者的姜宽和王冰悚然动容。

连带着早已准备好的谦虚推辞的话,都哽在了嗓子眼里,说不出来。

良久。

姜宽回过神来,却只能由衷地感叹道:“怪不得梁主编总对吴老板您推崇备至,实在是吴老板您的认识和机敏,在我平生所见之人中,都算是佼佼者。”

王冰附和道:“没错,全华夏的木匠多了。可能做到吴老板这等成就的,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要不说人家是记者呢。

这份机敏,才算是真正专业的。

不仅专业,而且机敏之中,又不乏信息量。

引得肖童都好奇地脱口而出道:“那王记者,除了我们老板,都有谁呀?”

结果不等王冰解答。

韩伟便先掰着手指头数起来了。

数过之后,有引得王冰一阵赞赏,“不愧是北大的高材生,见多识广,涉猎繁多。”

说说笑笑间,一行服务员鱼贯而入。

带来六个冷盘,四个热盘,以及一打的可口可乐。

吴远见状,把可口可乐分发下去,这才拾起筷子道:“姜记者,王记者,这菜全上齐,且得等一阵子。咱们边吃边聊。”

姜记者却极为宽容地道:“吴老板,这种场合,你要想喝酒的话,我们也能勉励陪您几杯。”

吴远摆摆手道:“不瞒二位,我对烟酒都没瘾。再说在座各位都是女士,更没有拼酒的道理。不过我倒是为二位记者准备了一些薄礼,还望二位别嫌弃。”

“吴老板,您太客气了。”

虽然没酒,但宴却是好宴。

作为亚运村宾馆的贵宾客户,后厨也算是拿出了看家本领,来操刀这一顿晚饭。

众人品尝着美食,喝着可乐,人也就跟着放松。

稍微垫吧了下肚子,吴远就开始提起道:“这一阵子辛苦两位记者了,报纸上关于亚运村项目的报道,热度一直有,我很满意。”

“我以可乐代酒,敬二位记者一下。”

韩伟愕然道:“老板,难道报纸上那些关于亚运村项目的报道,都是您亲自安排的?”

肖童错愕地跟着喃喃道:“老板顶多只安排正面的报道吧?”

姜宽转身对身边的韩伟道:“没错,都是你家老板亲自安排的。”

另一边,王冰也侧过脸跟肖童道:“很不幸,其中几篇言辞犀利的反面报道,是本人亲自操刀的。”

吴远跟两位记者喝完这口可乐,放下来道:“这就是我今天要让你们增长的见识,舆论工具在企划中的应用……”

接下来众人边吃边聊。

韩伟听到兴起时,连面前的美食都不屑一顾了。

毕竟课本上的理论,成为身边活生生的现实,这让谁能不激动?

她甚至觉着,刚入职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几乎比大学一年的收获了。

果然是实践出真知。

自己还在吭哧吭哧啃书本的时候,老板都已经在这边活学活用,大杀四方了。

相比之下,早就见识过吴远厉害的肖童,内心压抑下去的羞愧,再度泛起。

她发现自己简直太傻了。

老板说要带她来长长见识的时候,她第一时间竟然只想到那些事儿,进而犹犹豫豫。

差点错失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众人都差不多平静下来之后,吴远这才安排道:“舆论其实是企划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今后和两位大记者的对接工作,就移交给你们二位负责。”

“你们俩人一定要跟两位大记者好好学习,密切配合,争取用一流的企划案,拯救咱们的亚运村项目于水火之中。”

话说得振奋人心。

听起来让人热血上涌。

韩伟和肖童齐齐点头,王冰却不忘拉上吴远道:“咱们主要看吴老板指哪,咱们就打哪。”

姜宽端起可乐道:“对头,吴老板这个战略上的指挥官,同样不可或缺。”

夜深人静。

肖童躺在床上,喃喃道:“我真是太傻了!”

韩伟翻了个身,条件反射地统计道:“第一百三十八遍!”

“唉,我实在太傻了!”

“第一百三十九遍!”韩伟濒临崩溃道:“你到底有完没完呀?”

肖童脑袋捂在被子里,瓮里瓮气地道:“我真的是太傻啦!”

“第一百四十遍!”

数到这里,韩伟干脆坐起身来道:“得了,既然睡不着,我就把咱们的企划报告再捋捋,看看怎么把舆论攻势加进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