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975)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阅读记录

谁能想到,这种贴心为甲方所做的考虑,竟能成为方案的最大诟病所在呢。

吴远对此并不意外。

事实上,打明年南巡之后,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发展。

只能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来形容。

连书里都不敢那么写。

偏偏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做到了。

朱迪这种发达地区的设计师,想不到,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但理解归理解,这个错误,必须纠正。

“朱迪女士,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替我节约建筑成本。”

“作为商人,我也不排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但降本增效跟鼠目寸光不同。”

“咱们今天可以把这笔建设成本省下来,可一旦未来五到十年之内,BJ的私家车保有量上来了,到那时我再想扩建停车场,成本将会比今天大很多。”

“此消彼长之下,停车难、一位难求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制约购物中心的发展。”

“这样一来,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朱迪不得不承认,理的确是这么个理。

她和吴远唯一有分歧的地方,就在于未来BJ的发展,会否达到吴远的预期。

但这个问题提出来,多少有些伤人,甚至是冒犯。

所以朱迪还在犹豫要不要说的时候。

吴远却帮她说了:“我知道,你可能会怀疑,未来五到十年,内地的发展,能否达到我所预估的盛况?”

抛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吴远也笑了。

充满希望地笑了:“我敢肯定地告诉你,当然能。”

“否则我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多增加这么多的投入,把这个商贸购物中心打造成这般模样?”

“不仅如此,朱迪,我奉劝你也接受这种可能。”

“因为这样对你和你的事务所,都有好处。”

朱迪张张嘴,有些无言以对。

毕竟甲方爸爸都这么说了,不差钱,她这个小小的设计师,还能说什么?

只能回去改。

接受现实之后,朱迪又不由庆幸。

得亏整个购物中心的建筑造型动了点脑筋,获得了肯定。

否则,这次碰面,怕是要一败涂地。

收起设计草案的朱迪,起身正欲离开。

这时,腾达设计部的主管董健,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见到二人循声望过去,董健主动道:“老板,朱迪女士,打扰一下?”

吴远一见董健那样子,就知道他打什么主意了。

当即招招手把人叫进来道:“朱迪,请允许我为你介绍一下,这位你腾达设计部的负责人董健。这次修改整个建筑结构,我想他可以帮到你。”

朱迪接受了董健的握手,却颇为傲然地道:“对不起,吴老板,重新核算结构参数的话,我的团队完全能够胜任。”

吴远不说话。

任由董健自告奋勇道:“朱迪女士,我们有个软件模块,可以帮忙辅助验证一下……”

第1204章 成熟的态度,低调的作风

一听到这里,朱迪金丝眼镜后面的眼神,不由地亮了。

人工手动进行结构参数的核算,是她最为头痛的事情。

也是整个设计方案变动,最大的工作量所在。

每次朱迪都要亲自过目一遍,确认没有人工错误和遗漏,才能定稿。

“软件模块?”朱迪一激动,说话都开始中英混合了,里头夹杂着不少的专业词汇。

反正吴远听不大懂。

但好在董健是个正牌的九十年代大学生。

加之又是有备而来,听懂这些,是完全没问题的。

二人这一番交流,吴远就不插话了。

径自斟了盅茶水,自斟自饮起来。

等到吴远喝完一茶盅的水,二人的交流总算是结束。

朱迪转过脸来,特别期待地道:“吴老板,我很好奇贵公司这个软件模块,如果得到验证的话,我想可以在未来减少非常大的设计工作量。”

吴远却把话往回收了收道:“朱迪你能接受是最好。事实上,他那个软件模块所涉及到的建筑模型和算法,也是需要实际的工程项目数据去印证和完善的。”

“我很期待,你们双方合作,能把这个大型商贸购物中心的设计做好做扎实。”

安排完双方对接之后,具体的事情,吴远身为老板,就不插手了。

他只需要看到最后的结果就行了。

朱迪和董健这一走,连带着明儿早上的方案研讨会也取消了。

这倒是给吴远腾出时间来,去给颜如卿接机了。

琢磨完这事。

就听到门外一通喧闹。

身为老板,吴远原本不想管这事。

可实在是动静有些大了,惹人心烦,这才不得不伸头去看看情况。

结果这一伸,就见企划部的两大高材生韩伟和肖童,被一记者带着几个人,长枪短炮地指着。

问得都是关于亚运会冠亚军吉宅的事儿。

这也没毛病。

看来企划部丢出这个噱头,还是行之有效的。

除却一个记者之外,其他几个人都是属于潜在的购房者。

那油光锃亮的大背头,或者是夹着收电费般的手包,或者是提着大哥大的范儿。

一看就是BJ地面上的暴发户,有钱人。

如此一来,虽然俩人应对的还不错,对答如流的,显然是做过功课的那种。

可这地方也不对啊。

吴远当即道:“各位到我办公室来谈吧。”

韩伟也趁机介绍道:“这位是我们老板,亚运村公寓改造的总设计师,总企划师,赋能者,吴远先生。”

于是长枪短炮地,连忙调转方向,对准吴远。

那几个过来咨询的购房者,也纷纷冲吴远伸出了手,先套个近乎。

吴远把人让到自己办公室。

记者立马对准了自己,把韩伟和肖童解放出来,有功夫应付那几位来咨询的购房者了。

毕竟这几位才是腾达的上帝。

如此一分工。

两方人群均皆大欢喜,获得了自己所要的信息。

记者同志,更是在临走时,拿到了点茶水费,笑眯眯地表示好说好说。

毕竟今儿也没挖出什么大新闻。

这种情况下,谁能拒绝得了这个呢?

送走这一群人,韩伟悻悻之余,满头大汗。

吴远却眉头一皱道:“这可不行啊,对于潜在的看房者,每次都找到公司来,太影响工作了。”

“你俩去挑个一楼的地儿,改造成售楼处,把沙盘,户型图,样板间的资料都挂起来。咖啡茶点什么的都准备起来,得让咱们的上帝宾至如归。”

“至于人员,就把企划部刚招来的新人派过去历练历练。”

老板一句话,下属跑断腿。

更关键的是,老板这样的吩咐,又是有道理,也是迫在眉睫的。

只是职权范围,已经超出了企划部的范畴。

恰巧这时候,邹宁路过。

被吴远一句话抓了壮丁,这事顿时就落到了邹宁的头上。

对于邹宁来说,这事不难。

毕竟亚运村公寓的门面多着呢,挑一间敞亮的,显眼的,安排个施工队来忙活一番。

一切就都齐活了。

眼见邹宁应承下来,吴远触类旁通地想道:“施工队和装修队的师傅招的怎么样?”

邹宁欣然道:“咱们腾达的名声在外,一直都有人来。还有咱们师傅内部介绍的,人力上倒是不耽误。而且腾达二建那边偶尔也会塞些人过来,问题不大。”

安排完这事,吴远都要准备下班了。

结果陈亚登门了。

吴远虽然意外,但脸上的热情却不是假的。

“陈主任,你这是故地重游呀。欢迎你回家看看!”

陈亚回握着吴远的手道:“吴老板,这里对我来说是故地,却焕发出新的生机来。果然事在人为,吴老板的手段翻云覆雨、出神入化,我在建管局可都听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