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北大去当兵,我卷成军官(129)

作者:吃肉的孺子牛 阅读记录

师长摇头,道:“吃惊倒是不会了。我之前已经简单分析过。战术不错,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之前,他们已经专门分析过了,吃惊,也已经吃惊过。

一场战争复盘而已,t师师长是专业做这个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分析,复盘,甚至比李修这个指挥战术的写的还要精细。

至于李修文件的内容,他觉得,大概他们已经研究完了……

师长这样想着,所以接过了团长递给他的文件。

其他军事主官目光聚集,也在希望这次文件不要太麻烦,早点休息明天保证精神面貌也很重要。

然而团长拿出‘报告’。

两指厚的报告用钉子钉死。

草!这么厚。

然而五分钟后,围在一起的军事主官看到内容。

草,麻烦大了去了。

这内容,看一夜都看不完。

而当主官们投入精力,看了十五分钟后,一个个基本上都不吭声了,只是专注的看着李修的‘报告’。

脑子嗡一下,喉咙像是被大手卡住。

这他妈……是要按照教材标准编写的啊。

而且。

观点太新锐了。

概括也很全面。

这玩意。

说是特种兵从外军哪里截留的保密文件他们都信。

而你说这是列兵写的?

他们读了假的军校?

时间缓缓流逝。

众人却没有几个提下班的事。

……

次日七点。

宽大的礼堂。

墙壁上八一军旗肃穆。

导演部绝大多数参谋主官,参战方连以上军官,全都参与。

参与报告者,都有军官军衔,唯有李修除外。

穿着常服,李修坐在耿军边上。

草,周围压迫感有些强啊。

李修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高级军官。

基本上,除了钢铁七团的,最次都是少校。唯一熟悉的,也就是t师师长,此时怼着两个熊猫眼。

“来,李修,坐这边。”

t师师长看见李修,立即打起了招呼。

李修连忙站起身来。

此时,周围无数目光望了过去。面对无数军官,而且是高级军官的目光,李修感觉自己更紧张了。

更重要的是,李修感觉有几道目光,放在他身上就没离开过。

特种兵。

其中,就有那个被自己一枪狙死的少校。

“李修同志,这个是你写的吗?还是翻译的外军的。”

李修刚过去,一位中校立即开口问道。

不光是他,还有不少人也很急切。

要是翻译的外军资料,就乐子大了。

毕竟,他们刚把这份文件递交给上级。

如果是外军翻译,那就闹了乌龙。

“我写的,不是翻译。”

李修回答的很干脆。

“那就好。”t师师长放松下来。

李修注意到,在座的众人都盯着熊猫眼,没休息好的样子,看起来特萎靡。

这时候,c师师长走来,看着t师师长,皱了皱眉,道:“怎么搞的,这么没精神,一会儿你还要发言的。”

第137章 我们离实战有多远?

“狙击手在班排中的定位可以有更多延申。而且能发挥出来的实力也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实际上,早在二战期间,兰芬传奇狙击手西蒙·海耶就已经为狙击手职能做出了拓展。”

“他最先提出了狙击协同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次显现出了效果。”

“在漫天的飞雪中,身穿白色伪装服的兰芬狙击手们,靠着最初的狙击协同概念,成为了当时苏氏红军的噩梦……”

“同样拥有狙击战术痕迹的案例还有很多。霉菌也在1987年本宁堡设立了专门的特种部队狙击手学校。除了少量的理论设计课,包括远距离射击技巧以及战场环境对射击的影响外,更多的就是针对狙击战术的协同,培训,隐蔽,伪装,运动,观察,搜索,等课题。”

“事实证明,比起班排火力下作为火力补充组,狙击手也能拥有其他可能。”

“结合中外案例,在部分战场上,狙击手需要更大范围的自由度与职能。如《战争论》中说的一样,未来战争无论形式怎么多变,战术层面控制要点与有生杀伤依旧是战术本质。”

“破坏敌方对战场态势的感知,破坏敌方信息传输,破坏对方火力分配,破坏对方火力延续……以这些要点进行战术分析,来进行战术延申(这个不是作者君瞎编的,大部分都是看过的军事书籍或者最新教材里改编的,当然,有编写的成分,但不是匣几把编)”

“由此,也能看出狙击手在各种战术下能够发挥的职能。”

“……”

正式讲评一小时前。

集团军参谋长,也看到了李修的【论狙击手职能】。

简单翻看几页,情绪波动明显。

只能说,李修的确带给了他惊讶。

即使是在他的角度上来看,这份【论狙击手职能】的价值也非常高。

作为集团军高层,接触最多的就是发展指导性理论这种超级高级别的东西。

李修这个,虽然方向很单一,但是的确有预见性。

清晰了狙击手的职能方向。

而且,这是站在教材角度上写的。

教材和资料书差的很多。

资料书只是一些基础知识,理论资料。

而教材不一样,教材需要考虑的更多。

不仅仅需要有干货,而且还需要便于理解。

而正巧集团军目前有一项任务,就是狙击的训练大纲。

李修的这份【论狙击手职能】,也刚好涵盖了相关的内容。

不过,一切,都还得进行评估,检验有效性才行。

随后,他就下达命令。

“把李修在华安局人才库的数据更新一下。尽快送到军校。如果与李修沟通顺利,可以破例,让李修选择插班学习。像是这种训练尖子,在部队,他的成长空间很小”

“另外好好调查李修近些天看的书,与这本《论狙击手职能》中的举例内容对比一下。然后将这本《狙击手职能》送到作训部,作为参考指标。具体的,让他们进行评价。评价后给我反馈。”参谋长毕竟不太懂狙击,这本书的价值需要专业的狙击手,以及作训部进行评价。而他之后,也会根据作训部评级为李修请功

集团军参谋长又补充道:“对李修再调查最后一次。确保背景干净,有任何问题,不论大小,即时向我报告。”

调查……不一定是坏事!

有时候,调查才是信任的开始。

这点即使是李修知道了也能理解。

毕竟某些事不能马虎。

对此,李修即使是知道,也不会慌乱。

他一进入军营就是天才,学的东西就是比别人快。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

一个人,如果一直以来都是天才,那么他做出什么事,都只会让人感到吃惊,而不是不合理。

李修对于狙击的天赋,都时时刻刻被记录着,成长轨迹虽然令人震惊,但却有正常的发展规律。

也许,唯一的解释,就是李修脑子比较好了。

……

讲评会议很快开始。

黑频巨幕上,是山地演习在不同时间内,部分单位的战损数据。

李修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智能的数据。数据是实时的,因变量是时间,对应着机动能力损失,火力损失,以及战术损失等。

当然,对于重装火力一窍不通的李修自然理解不了。就是一直安安静静的看着。

紧接着,就是由各连队根据数据好坏进行总结。

首先是钢铁七团的,几乎每个连队,都有相关数据。

其实,从弧线上也能看出,第二天,第三天,钢铁七团损失比较严重。

t师师长发表总结。

“根据数字建模,钢铁七团在演习结束后,后勤油料,弹药,给水等单位损失为百分十一,团营连三级通讯无线电台,车载电台,高频手台通讯损失约百分之百。各单位核心阵地占有率为百分之八十一,全团有效推进,机动能力为百分之六十一。”

上一篇:相思寄南 下一篇:当地球连接了异世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