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北大去当兵,我卷成军官(180)

作者:吃肉的孺子牛 阅读记录

时间流逝飞快。

新生军训结业。

李修获奖了。

虽然只是嘉奖,但是谁会嫌弃获奖?

一区队队员们很争气。

八十六个区队中的第一。

尤其是打靶。全区队,过九十的,有十三个。不过八十的,有一个。

这样的成绩,远超其余区队。

不仅仅是打靶,一区队其他方面成绩,也全面领先。

一区队方队,也是获得‘优秀方队’‘先进区队’‘射击标兵’等。

而李修也趁着这个机会,上交了军训的结业报告【科学作训心得】。

同样是教官‘报告’成绩的第一名。

一开始打算让李修作训‘混日子’的教员,这会儿看着李修获得的‘优秀教官’校级嘉奖,也生出感慨。李修……简直不走寻常路啊。

……

军训结束后,李修就将正式开启军校生活了。

第一个学期,和普通的大学差距就没有特别多。

尤其是技术类的专业,虽然也有跑操作训,但是却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是针对的军校学员,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撑不住的。

而指挥类的专业,比如李修选择的那个装甲指挥,军训还没有结束。而且据说军训结束后,训练量还会加倍。

当然,李修依旧不用参训。

这段时间,李修全力在搞‘兵棋推演系统’。

审批下来的资金到了。

当然,没有到李修的口袋里,而是在学校财务处。

这玩意百分之九十用于绩效。说是科研项目资金,但更像是奖励。李修暂时没去申领,军校,一时半会儿也用不着。

李修是双专业,所以要在两个学院两头跑。

国防科技大学,依旧是走班。

因为信息与通信学院的课程,李修大多学过,加上有了梁院长的指示,所以李修在北大学过的课程,基本没去上。

这也引起了一阵议论。而这段空闲时间,都被他应用于了编写新图上。

第190章 初学装甲指挥!男人的梦想就是重装甲集群

“卧槽!不是吧,那不是李修大佬吗?”

“是啊,他怎么来我们班了?大佬不是信息与通信学院吗?”

“谁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李修来听【装甲理论】的第一节课,就引起了学员们的惊呼。

现在的李修,彻底成为了学院里的风云人物。

装甲理论系的学员也完全没想到。

李修,居然会成为他们的同班同学。

李修坐在了第一排的座位。

国防科大指挥类专业和技术类专业,差距很大。

技术类专业,教员大多是文职。

但指挥类专业……

百分之六十以上教员真上过战场!

是战场,不是军事演习。

李修第一节课的教员,年纪很大了。姓唐,头发花白。

也上过战场,不过却是在大后方做参谋。

第一节课,唐教员没讲内容,而是从装甲作战的历史入手。

“学习装甲作战,就不能不认识古德里安,不能不认识闪电战。”

“装甲作战,一共有四大流派。”

“但我希望,每一个装甲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闪击之魂”

李修没有想到,装甲指挥系学员,居然还有个外号。

装甲人?

庄稼人?

没等李修细想,唐教员继续道:“虽然,是二战时期的战术,但是却非常贴合装甲作战的核心理论。”

“有人要问,什么是装甲作战的核心理论?”

“装甲作战的核心理论,就是机动与火力的协同!而闪电战,就是把这两项发挥到极致……”

“……”

唐教员第一节课,就以第二次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为引子,介绍起了装甲作战的要素。

他举的例子,正是兰波战役。

重点,就是这一场对抗中,各种作战要素被忽略的后果。

装甲作战的要素很多。

坦克机动,敌我预判,队形变化,火力运动,装甲部署,地形地势,兵种协同,绝对制空权……

少一个,作战战术就会失效!!

唐教员讲课。最先采用的是反推法。

举例有任何一个要素被忽略,或者有任何一个要素没有足够发挥会分别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答案是,大方面,兰波战役会失败。

主帅海因滋·威廉·古德里安会身败名裂。

世界格局也会发生改变……

战争是人类最高层次的协同。

完成这些协同,才是最合格,最优秀的指挥官。

讲完要素,唐教员,又延伸?了闪电战的一些内容。

闪电战,又称即时对抗王者战术,本质,是利用对地形的理解,将装备机动性的冲击力发挥到巅峰。

基本特点是尽可能短的折叠空间与时间!

节奏要求只有一个。

快,快,快。

当然,快只是节奏要求。但是不能因快,导致自己露出破绽。

比如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围绕要素产生的各种问题。在进行闪击战的时候,都会产生受迫性放大。

后勤油料的补给,单位之间通信,联网方式,车辆的战地维修,完整的防空,轰炸疏散整编等。

只能说……不愧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教员。

李修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装甲作战的理解程度不断增长。

这个增长速度,比他看书效率高的多。至少是他看书的两倍。

而且,不光是书本上的知识,唐教员,也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理解。

作战指挥,不是一本书,或者一本教材就能囊括的。

就像李修写的【论狙击手职能】,其他人就算背的滚瓜烂熟,也不可能在战术层面上超过李修。

随着兑换的三个技能,经验柱不断提升,李修对脑海中,也有被灌入了源源不断的知识。

挂壁的速度,常人不能理解。

而当听到‘闪击战’的时候,李修又灵机一动,连忙又花费四百卷王值,点亮了‘装甲闪击战’的技能。

一个课程,刷好几份经验。

其实,一般像是这种指挥类的课程。综合性都很强,很难单独去讲。

他不是一像搭积木那样,一个模块接着一个模块搭起来。有点像是打架格斗,不能只考虑出拳,也要考虑躲避。

第一堂课。

李修听的很爽。

这的确比他单纯看书更有效。

李修目前看的三本书【装甲战斗指挥】【装甲部队重装协同】【战场感知】。

三本书,李修都已经利用空闲时间看了一遍,对应的技能柱,却都没有满。

因为重复看效率降低,所以李修也没有着急拉满。而是把时间放在了编写兵棋推演进一步开发上。

这会儿听这一堂课,【装甲战斗指挥】经验柱,又开始明显提升。其余两个技能,也在缓慢提升。

不过,除了李修,其余的学员倒是都听的云里雾里的。

导论课……主要讲的是历史背景,李修能听的爽,是因为有系统,以及拥有一定的理解基础,其他学员可没有这些。

他们,最多了解个大概。

上玩【装甲理论】,之后就是【装甲车种类】。

李修,也连忙对应兑换技能。

装甲车种类……多的夸张。

坦克,步战车,工程车,雷达车,通信车,指挥车,牵引车,扫雷车,火箭弹战术炮车,牵引炮车……上万种!

他们的型号,性能,作战方式,作战特点,优势等。

这个课程,是考察课。

并没有要求学员掌握,而是要求了解,并且掌握重点车型,知道它们的上位与下位。

一上午学习,李修效率拉满,收获很大。

装甲指挥素质,更是以非人的速度提升着,向着装甲指挥大师不断进步。

其实,这也是李修努力的方向。

虽然李修选择了双专业,但比起写代码的苦逼程序员,李修还是更喜欢指挥重装装甲。

上一篇:相思寄南 下一篇:当地球连接了异世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