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34)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引力场技术实在太重要了。

王浩也下定决心要完成相关的理论研究,后续才能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他马上建立了研究组。

这个研究需要以实验来配合理论,参与的就不仅仅是理论组,还包括反重力中心的实验组以及负责测定辐射波的沈会明团队。

在研究组成立的第一次会议上,王浩就布置了工作任务,“何院士,钱教授,你们的团队配合沈教授进行辐射测试,这是最重要的工作。”

他说着走到白板前,拿笔画了两根平行的线段,中间一小块地方涂抹成了阴影状。

随后扭过头说着,“这两条线路就是同向电流,中间则是引力场。”

“我们认为同向电流能够制造出s波,是因为两条线路分别制造出了s+和s-波,s+和s-波以某种频度叠加在一起形成了s波。”

“所以实验对于辐射波的测定,重点就是要测定出这两种波。”

“当然我很清楚,这非常困难。”

“想要直接测定出s波,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才能够完成,但我们还是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很多数据的基础下才能进行分析。”

“所以测定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就是引力场内的s波测定,另外就是两条同向电流线路周围的测定。”

“我们需要很多数据,两条同向电流线路还需要各种功率下的数据,也包括不能制造出引力场时的数据。”

“这些数据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分析。”

等王浩说完以后,何毅立刻点头道,“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们吧,保证完成。”

沈会明也道,“没问题。”

王浩听罢点了点头,也没有太在意,实际上,他并不认为实验组真能测定出什么。

现在就连s波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才能够发现,S+和S-波就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想要单纯通过实验测定有所发现实在是太困难了。

他们暂时只能寄希望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实验测定不止针对于制造出引力场的情况,也会对于降低功率没有制造出引力场时,同向电流线路周边的辐射波情况进行测定。

从正常的实验逻辑来看,即便是s+波和s-波没有能叠加形成s波,但功率降低的情况下,两种波也同样是存在的,只不过强度有所降低而已。

“也许,s+波和s-波的叠加,就只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巧合而已。”

“两者只有在非常特定的强度下才能够结合在一起。”

这是根据实验情况做出的分析。

引力场设备的功率是固定的,不管是增大电流强度还是减小电流强度,都会让引力场瞬间消失。

这也是很让人头疼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会说两种波叠加是一个微妙的巧合。

王浩在交代了实验组的工作以后,也制定理论组的研究方向,他们的主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研究构架s波的数学表达。

在没有足够的实验发现下,s波的数学表达肯定是无法完成的,他们只能慢慢的去讨论。

王浩则是希望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增加灵感值。

第二个方向就是针对β-CWY-137材料特性进行研究,最好是能够找出β-CWY-137材料和S波之间的关系。

这个方向就太多了。

他们可以从β-CWY-137的半拓扑结构入手,也可以研究包括元素组成、物质特性,甚至是制造过程,等等。

海伦当即指出了这一点,“王老师,针对β-CWY-137材料,入手点太多了,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从哪里进行研究,各个方向都可能有关联。”

王浩点头肯定了海伦的说法,随后扭过头问道,“你们怎么看?”

大家互相对视,也没有人说话。

王浩从左到右依次看了过去,随后满意的点头说道,“那我们就从β元素特性以及材料拓扑结构入手,其他暂时就不考虑了。”

他做出了决定。

同时,王浩也感觉有些奇怪,因为他的决定是根据正确的反馈得来的。

结果……

好像每个人脸上都是疑惑。

最右侧。

黄振低头郁闷着,“刚才我也是这么想的,果然,王浩也能想到。”

“我就是研究组拉后腿的……”

“每次都是其他人有好的想法,都是其他人,我有什么好的想法,其他人也能想到。”

“唉~~”

……

S级难度的研究,想要完成还是很不容易的。

王浩和理论组一起研究了一个星期时间,最开始还能增加一些灵感值,后来干脆一点都没有了。

连续三天,没有获得任何灵感值。

研究陷入停滞。

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个问题想不通。

以常规的实验逻辑来说,某种功率下同向电流线路可以释放出s+和s-波,那么不同功率下也能够释放出来。

同时,某种强度下,s+和s-波可以叠加制造出s波,那么释放降低或增加强度,也能够制造出s波,其表现形式就是引力场强度增加或减小。

但是,实验情况并非如此。

当引力场设备改变了功率以后,引力场就直接消失了,他们只有在几个特定的功率强度,以及几种不同的底层构架下,能够制造出固定强度数值的引力场。

换句话说,他们制造出的引力场强度并不是连续的,也只是碰运气式的制造出几个特定强度的场力。

这个结果违反常规逻辑。

在常规的实验逻辑被挑战的情况下,理论研究根本就进行不下去,因为他们无法用理论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要对于释放出的s+和s-波进行分析,他们也没有办法跳过问题。

王浩带着理论组研究了很久,连一点点进展都没有,后来就让他们解散自由进行研究工作。

然后他去了反重力中心。

实验组已经工作了十几天时间,他们已经测定出了很多的数据。

沈会明解释着数据问题,“这两份是同向电流限流,在不同功率下的测定数据,但是我们完全没有看到差别。”他指的是两个不同线路、同功率下的差别。

王浩倒是觉得也很正常,因为他没有指望实验组能独自有什么发现。

他干脆拿着数据回了办公室,就准备建立一个新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就发现任务的等级为F级。

“同向电流周边辐射测定数据差别……”

“F级难度?”

王浩愣愣的看着,只是扫了几眼数据,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分析,然后就已经完成了工作。

分析结果是……

“不存在明显差异?!”

“——!”

这个结论让王浩感觉哭笑不得,他不知道是因为数据不足,还是因为确实没有差异。

现在条件有限,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他还是倾向于数据不足。

现在也只能依靠手里的数据进行分析,即便是建立系统任务也只是针对拿到的数据而已。

这个结论也让王浩感觉非常迷茫,他还是第一次针对一个问题完全想不明白。

当然有些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像是一些s+级难度的研究,甚至是无法建立任务的研究,但难度也是一种表现形式,难度足够高无法完成,就干脆暂时选择性放弃。

现在研究是s级别的难度,S级别并不是无法完成的,而他们卡住的点也肯定是可以跨越的,可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验层面都找不到答案。

“为什么呢?”

“是什么没有发现?或者说,忽略掉了?”

王浩左思右想也没有头绪,他干脆离开了办公室,到楼道里转了转。

走到大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朝里面看了一眼,就发现丁志强还在玩手机。

“好像是第三次了吧?”

“上午九点、十一点,现在是下午四点……三次路过,都在玩手机?”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