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48)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引力场护盾技术?

好多人听到还以为是听错了,朱启强就忍不住问道,“何院士,你没说错吧?引力场护盾?”

“当然。”

何毅乐呵呵的得意道,“这是我们研究出的新技术。利用远距离制造的大范围定向引力场,就可以让光压发动机提前规避可能的太空撞击危险。”

“换句话说,有了引力场护盾以后,光压发动机就不用担心到太空上,会受到卫星碎片或陨石群的威胁。”

“不管是卫星碎片还是陨石群,只要接近发动机几十、上百公里距离,就会受到引力作用而绕开发动机体。”

“呼啦~”

何毅笑眯眯的做了解释以后,会议室都不由得沸腾起来。

他们实在太震惊了。

之前就只知道引力场技术,可以让舱体内制造和地球表面同样的引力,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技术了,结果还能更进一步,超远距离制造大范围引力场?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引力护盾?听都没有听说过。”

“一些科幻电影里可能有,但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引力护盾,提出概念都很超前啊……”

“像是魔法的东西!”

“我倒是知道一个动画,说基多拉种族为了适应天狼星B的巨大重力,而所进化而来的一种保护措施,就叫做引力护盾……”

“我们真能实现吗?”

“当然!”

何毅的笑容中带着极度的得意,“我们已经进行过很多次实验了,到现在制造出距离设备超过50公里的大范围引力场,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了,技术要应用,还要仔细的研究,如何放在光压发动机上,如何实现空间上的无死角,或者是最大可能的保护,还需要去设计……”

他一直不断的说着,脸上露出的得意和骄傲,是怎么也遮掩不下去的。

但其他人根本不在乎。

他们当然知道何毅很得意,可能研究出这种技术,再得意100倍也没什么大不了,换做是他们也会如此。

引力护盾……

这简直就是连概念都没有的技术,竟然已经被研究出来还能放在光压发动机上,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朱启强也和其他人一起听着,表情却变得有些不同,他用力皱住眉头忽然开口问道,“何先生,你们这个引力场技术是不是能够进行线性的调节?”

何毅想了一下,道,“是可以。但强度存在上限,现在最高不超过两倍引力,不过我们一直在研究,技术方面肯定会……”

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朱启强用力一拍大腿,震惊道,“我明白了!”

“什么?”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朱启强看向王浩惊叹道,“王院士,不介意我说一下吧?”

“啊?”

王浩听的有点儿发懵,他不明白朱启强为什么忽然这么说,带着疑惑点头道,“有什么直接说,这个场合没关系。”

“是这样的。”

朱启强带着兴奋解释道,“我之前问王院士舱体直梯的设计改动,王院士说先压下,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就只是一个直梯而已……”

“现在,终于懂了!”

“能自由控制制造引力场,岂不是说,以后宇航员上下飞船根本不用直梯,直接制造个引力场的通道,宇航员就能飘着下落了……”

“这多方便?连空间都不占用。”

“而且,超酷炫啊……”

“呼啦~~”

朱启强的想法顿时引起了众人的热议,让人从飞船向下通道中‘飘’下来,确实是满满的科幻感,能给人一种超酷炫的感觉。

王浩直接听愣了,他仔细琢磨着,“我是这么想的?”再深入一想,确实很有意思。

他顿时抿嘴微笑点头,“没错。”

“我就是这么想的!”

第六百零二章 发动机?这就是空天母舰啊!即将进行的引力护盾测试!

朱启强的想法引起了会议室内的热议。

所有人脑子里都不由得出现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艘充满科技感的圆形飞碟悬浮在空中,骤然间,飞碟的下方打出一道正对地面的光芒。

有个人从远处走了过来,他很自然的走进了光芒中。

下一刻,仿佛是地心引力再不起作用,他的双脚离开了地面儿,身体慢慢的向上飞了起来,然后消失在了飞碟的底部。

飞碟关闭了底部的通道,光芒也消失在了地面。

‘嗖’一声,飞走了。

这个画面,想象一下都充满了科幻感。

很多人兴奋讨论的同时,也都看向了王浩,“王院士,这个技术也太先进了!”

“真是太高端了,我都没有想到引力场技术还能这样用,估计王院士最开始就想到了。”

“那是当然。”

何毅用力点头说道,“这个技术,是我和王院士是一起研究出来的。说实话,我都没听王院士是说过要这么应用……”

“王院士肯定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没说而已。可能他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种应用而已。”

“我们觉得惊奇的事情,在王院士眼里……普普通通!”

其他人跟着用力点头,他们很认可何毅的说法。

王浩则听的有点尴尬,他赶紧轻咳一声,马上道,“是这样的。虽然我有这个想法,但舱体内设计的直梯、吊梯还是需要的。”

“我们只是刚刚拥有了技术,技术还远称不上有多成熟。”

“现在我们可以去发散想象技术应用,但实际应用上来说,技术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问题。”

这是实话。

技术越复杂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要给光压发动机增加的新科技,目的要么是增加性能,要么是保证安全,利用高端科技去寻求便捷、寻求酷炫的效果,现阶段还是太奢侈了。

几种要应用的高科技技术都是如此,包括一阶雷达、引力场、激光武器,等等。

等大家都平静下来以后,何毅继续介绍起了引力场技术情况,最后王浩说明了几种高端科技的应用相关的工作。

“工作分为三部分。”

“第一就是要了解新的技术,并根据光压发动机的情况,进行技术应用的设计以及制造。”

“第二就是测试。”

“包括一阶雷达、激光武器,也包括引力场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后者,需要非常精细的测试。”

“最后,联系电子系统,把几种技术整合到电子系统的控制体系中。”

“何毅院士、沈会明教授和唐洪超教授,直接负责设备、技术的测试、设计以及制造相关工作,设计组以及其他部分要全权配合。”

“我们争取能在半年内完成所有工作,并进行正式的太空测试。”

王浩并没有对于太空测试过多的强调。

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太空测试很不一般,并不只是让光压发动机飞行超过百公里就可以了。

从定义上来说,距离地面百公里以外都是太空。

实际上,两百公里以下都不算是真正的太空,高压发动机进行的太空测试,很可能要让发动机飞行到几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太空。

那样的测试才会有意义。

王浩把太空测试的时间设定在了半年以后,时间相对还是比较紧张的,主要就是引力场技术并不成熟,需要很多时间进行技术改进和测试。

一阶雷达和激光武器相对倒是容易的多。

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想到几种高端科技,不由的感慨万分,“光压发动机运用高端科技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等到了太空测试的时候,已经不能称之为发动机了,完全就是空天母舰。”

“网上媒体说的也是有道理的,现在就已经不能称之为发动机了。”

“能源自足、一阶雷达、完善的应急、防护体系,还带有主动进攻的激光武器,再加上舱体内模拟地面环境的引力场……”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