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58)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在此基础上,保罗菲尔-琼斯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在想两个问题,一个是强湮灭力场所制造的S波,和同向电流的制造方式是否一致?”

“第二,如果把S波看做是波,那么是否会存在升阶问题?”

“在第二条的基础上,升阶的S波是否和强湮灭力场存在直接关联?”

王浩听到了三个问题,顿时也陷入了思考。

海伦、陈蒙檬以及丁志强早就听过了,他们也跟着思考了一段时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两种S波是否一致?

当然不一致。

原因很简单,同向电流是制造出了S+和S-波,而强湮灭力场没有制造S+和S-波的条件。

保罗菲尔-琼斯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就在于,制造方式不同,所形成的S波是否一致?

从辐射监测的角度来判断,最终形成的S波是一致的,因为他们根据辐射监测数据,分析出了同样的差异波动,也就是说,最终形成的S波,引起的辐射差异波动一致,大概率S波也是相同的。

这就出现矛盾了。

王浩关注的是第二个、第三个问题,是否会存在升阶的S波?

升阶的S波是否和强湮灭力场存在直接关联?

强湮灭力场,本质就是空间。

常规的空间只存在常规的强湮灭力场,强湮灭力场区域存在的是强湮灭力场空间。

两者的区别只是湮灭力场的不同。

如果存在升阶的S波,S波出现在强湮灭力场区域内,就会制造出强湮灭力场空间,理论上,就会让强湮灭力场区域扩大?

王浩一时间也想不出答案,他干脆问向了其他人,“你们觉得呢?都说说看法。”

海伦道,“我认为,是存在的。升阶S波,和我们的理论不冲突。如果不存在,就会出现一大堆的问题。”

陈蒙檬补充,“我们已经讨论过几次了,都认为是存在的,否则强湮灭力场存在本身都成了问题。”

“我们认为,强湮灭力场,可以理解为是升阶S波支撑而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强湮灭力场本身,就是制造出来向四周逸散的升阶S波。”

丁志强点头道,“我也这么看。”

保罗菲尔-琼斯补充道,“关键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强湮灭力场内的方向问题,强湮灭力场是一片场力,而像是S波是有方向的。”

“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王浩听的直扯嘴角,他有些后悔让他们说想法了,学生们太优秀也是个问题啊。

他们都说了,他还说什么呢?

“嗯~~~”

王浩仔细思考了好半天,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保罗提出的问题也很……”

他还没说完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了系统提示——

【任务二,灵感值+20。】

王浩顿时愣了一下,他都快忘记了这个任务二,赶紧仔细查看了一下。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难度:S+)。】

【灵感值:27。】

“——!!?”

这个S+难度的任务,建立以后就被抛在了脑后,因为S+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过往的经验来说,S+难度就只完成了一个NS方程,其他要么就是研究被卡住,要么就是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后续已经没有道路了。

要么……

灵感值增长的非常非常稀少。

‘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就属于后者,他们中途完成了引力场的研究,还完善了湮灭粒子技术,甚至制造出了光压发动机,结果灵感值只增长了七点。

即便研究的关联性比较小,只增长七点还是太可怜了。

现在忽然一口气增加了20点,显然新的想法和研究直接相关。

“强湮灭力场的场力方向?”

“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我已经知道下一步的工作了。”

王浩很认真的说道,“验证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已经有了带方向的引力场技术。”

“强湮灭力场相对常规环境,是强湮灭力场;同样的,常规环境相对于反重力场,也是强湮灭力场。”

“那么我们可以制造引力场,去对反重力场进行干扰,看是否能影响到反重力区域。”

“这样一来,就能验证湮灭力和S波的相关性!”

第六百零八章 新的物理发现:反重力场被穿透了!

针对保罗菲尔-琼斯、陈蒙檬等人的想法,王浩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说明了更进一步的想法,甚至直接牵扯到了实验验证。

他直接做出了判定,“湮灭力和S波具有极大相关性。”

极大相关性,做一个描述来说,甚至可以认为是同一个事物。

比如,地球和地球引力。

地球的存在本身,才会制造出地球引力,两者就具有极大相关性。

王浩甚至用了一句非常直白的话来做描述,“如果研究是正确的,S波很可能就是湮灭力的根源,或者可以理解为,S波的强度就是湮灭力的强度。”

这一句话就把湮灭力、空间以及s波联系在一起。

如果证明存在升阶的S波,或者理解为‘强度更高的S波’,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证明湮灭力和S波之间具有极大相关性。

如何证明呢?

强湮灭力场相对于常规环境是强湮灭力场;反重力场本身是弱湮灭力场,所以常规环境相对于反重力场,也同样是强湮灭力场。

他们已经可以制造出常规环境的引力场,若是制造出的常规引力场可以对于反重力场形成干涉,就已经能证明很多东西了。

首先来说,证明存在‘升阶或降阶S波’,或者可以标注为,S波是存在强度区别的。

从湮灭力场强度不同的角度来说,用‘不同强度S波’作为表述方式更适合,因为升阶、降阶是数值达到一定程度的跳转,而湮灭力场的强度具有线性属性(可以制造各种数值的湮灭力场)。

s波只有存在强度区别,引力场也就是激发固定方向的S波,才能够对反重力场产生作用。

反之。

各种强度的湮灭力场内,S波强度都是一致的,激发的引力场自然无法影响到反重力场,最多也只能让反重力场区域出现‘方向属性’。

此外,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湮灭力场和常规环境一样,也是S波支撑制造或存在的场力区域。

或者理解为,湮灭力场区域就是通过制造‘差异强度S波散射’形成的特殊区域。

这就是湮灭力和S波的相关性。

湮灭力不一定完全等同于S波,但和S波的强度直接相关,强湮灭力场就是高强度的S波支撑的场力区域,反重力场则是弱化S波支撑的场力区域。

“正因为如此,‘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的任务才会提升大量灵感值!”

虽然实验还没有开始,但王浩已经知道结果,引力场一定会和反重力场发生作用,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作用,是很直接的挤压,又或者进入场力区域进行‘逸散’或‘降阶’?

这还要看具体的实验。

实验中,能影响到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引力场方向、引力场强度、反重力场强度,等等。

理论组已经对于实验非常期待了。

他们在进行了一番讨论以后,马上就一起去了反重力中心,并找到了中心副主任肖新宇。

反重力中心有一个主任,也就是何毅,下面有四个副主任,肖新宇是其中之一,他不是水平最高的,不是年纪最大的,却是资历最老的。

肖新宇是反重力中心的元老人物,是和何毅、颜静一起成长的人物。

他参与过最初的反重力复刻实验,参与过F射线的研究,参与过强湮灭力场的研究,甚至参与过超导材料的研究,等等,只不过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尽管如此,也足够让肖新宇取得丰厚的资历了。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